航天經費,若是用來創造福祉會有多好?其實我們低估了航天的價值

咪西米西 2023-07-26 14:36:05

2023年,神舟16號載人航天飛船順利發射升空。在這一刻,幾乎全體國民高呼中國牛X,一些工作人員也不由得淚流滿面,爲中國科技騰飛喜極而泣。

當然,此時此刻,也免不了韓國、印度在一旁嘟嘴了。尤其是印度,看著手上關于印度航天發射成功99z?報紙五味雜陳。

按道理來說,這一刻全體國民是自豪的。可惜,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我們的國民中居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甚至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他們說:爲什麽要斥巨資發展航空航天事業,這難道不是一項面子工程嗎?把這些航天經費用來發展民生豈不更好嗎?

不少人聽到這種言論,一時間好氣又好笑,甚至都不知道該怎麽反駁。不是說找不到理由,而是這麽膚淺的道理,居然還有人會質疑,著實讓衆人目瞪口呆。

不過發完呆,我們還是得給這些人一個准確的答案,那就是,民生是中國人民的現在,航天則是中國人民的未來。現在是基礎,但沒有了未來,現在也失去了任何意義。

爲了更有說服力,我們不妨將目光回到新中國研究原子彈的時候,當時我黨內部對于研究原子彈也産生了很大的分歧。因爲中國還很落後,國民經濟發展亟待解決,老百姓也比較貧窮。

以毛主席爲代表的老革命家堅定的認爲:中國必須要有原子彈,沒有原子彈,中國的外部安全無法解決,所有的建設都是屁話。

對于我黨的堅持,有一位在現代小說界很出名的金庸老先生對此很不理解,他特意寫了一篇叫做《甯要褲子不要核彈》的文章來表達不滿。

在這位先生看來,他熱愛中國,認爲國家發展應該以中國人民爲基礎,在人民還饑餓的時候斷不能去跟美國人搞軍備競賽,一定要以民生爲根本。

這話其實一點都沒錯,可是在當時中國的環境下,我們能夠放下武器去全身先搞民生嗎?建國初期的朝鮮戰爭,緊隨而來的中印戰爭,後來還有中國夾在美蘇兩個核大國的核威懾下生存......

在那個年代,毛主席號召人民廣積糧深挖洞,都是爲應對核戰爭,甚至毛主席還寫了在末日之後如何生存的小冊子。

用一句學者的話來說:在當年的中國,我們呼吸的每一口新鮮空氣都有可能是最後的享受,因爲接下來可能是死亡,可能是核輻射的空氣。

因此,黨中央最終決定全力搞原子彈,而對于金庸老先生的反駁,一向直性子的陳毅當然也給予了一定反饋。

他在與戰友聊天時明確的指出:“脫了褲子當當,也要把我國的尖端武器搞上去…我這個外交部長,腰杆子硬得靠導彈原子彈,否則腰杆子就硬不起來,這番話後來成爲了經典。”

後來中國果然搞出了原子彈,正如我們黨史所記載:從那一天開始,新中國的曆史分成了兩段。再然後就是毛主席帶著我們進五常,和美國改善關系,日本和我們建交,以及鄧小平帶領我們富起來的故事。

看完當年原子彈的故事,我們再來看中國航天的投入,我們還會問出那個問題嗎?民生很重要,但中國的安全更重要,沒有安全,根本就無法保障民生。

當然了,也許還有人會狡辯,認爲原子彈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産物,中國如今是五常之一,在軍事上已經並不遜色于美國,爲何還要搞這種競賽呢?

其實道理還是一樣的,那個年代原子彈決定了一個國家未來的安全以及國際上的地位。而在新時代,航天領域代表著人類的未來,代表著人類在關鍵發展時刻的決定權。

也許對于現在的我們而言,我們只在乎房價的高低,可是,當我們放棄對航天的追趕,任由美國人占據高位。

假如有一天,人類文明迎來了大發展,或者人類文明迎來了流浪地球一樣的時刻,我們人類要走向太空,可美國人卡著門不讓我們進,我們該如何呢?

不要覺得這種存在不可能,試想一下1945年,美國人剛剛扔下兩個原子彈,而當時中國還在落後的蔣介石統治下。

若那時候蔣介石政府提出要搞原子彈,當時的人會是什麽感覺?恐怕會覺得蔣介石癞蛤蟆吃天鵝肉,恐怕會覺得原子彈離我們遙不可及,中國絕不可能擁有此物。

可到最後呢,不過數年時間,我們就擁有了這項威懾武器,而且如今還把它運用于民生領域。永遠不要低估中國人民的創造力,永遠不要忽略人類的未來前沿科技。

如果說原子彈還不具有代表性,那麽我們將目光再看向晚清時期,當時全體國民都在種地,都在爲幾畝地的收成而沾沾自喜。

假若有一天,同治皇帝提出要向英國人學習,搞蒸汽工業,要我們放棄土地入廠做工。我們是不是會爲了土地而抗拒?是不是會質疑工業的重要性?

說到底還是一句話,立足現在,展望未來,甚至有的時候,爲了未來可能要犧牲現在。當年的原子彈如是,當年的第1次登月如是,甚至如今的空間站和神舟十六也如是。

當然了,如當年金庸老先生一樣,有人還是會提出民生爲本。對此,其實我們也可以給予有力的回答,從我們實現載人航天開始,中國的航天發展已經在快速的民生化了。

以2014年我國發射的高分2號衛星爲例,高分系列衛星陸續在國土調查、環境保護、應急救災、資源開發、農業工廠和城鎮規劃等領域投用。

不僅如此,我們還利用高分系列的應用,開始推廣行業示範、區域推廣和産業化的三步走戰略,使得航天研究越來越民生化,讓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便捷化。

另外,早在2012年就有統計數據,國內航天産業已呈現每年數千億元的産出,有2000余項航天高科技成果應用于國民經濟各部門,每年創造了上萬億元關聯效應和溢出傳導效應。

例如像電視信號上星、北鬥導航系統的建設形成,還有太空育種和太空醫學的實驗和探索,都爲國家大民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航天探索不可減少投入,這是人們對于未來的必然選擇。

而且,航天探索並不耽誤民生改善,我們的大投入得到了大反饋,未來終有一天能夠惠及所有大衆,而且還不耽誤我們跑向人類未來的正確方向。

0 阅读:112
评论列表
  • 2023-07-26 17:17

    屁沒在正地方,首先航天帶動材料發展,航天帶種子等,天氣預測,信息傳輸,物聯網,航天還可以作爲新軍種,北鬥這些已經結了很多果實了。還有航天是占gdp固定占比的,國庫錢多,就投的多

  • 2023-08-19 15:52

    載人登月就是花巨資扯淡,月亮早就勘察完畢,人上去也住不下,開發月球必須得機器人,實現月球制造了才是人上去的時候

咪西米西

簡介:未蔔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