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場爲王,不止于聲場——DC評海貝R8II

耳機美學 2024-01-24 22:57:30

如何營造出一個“好聽”的聲場?是創造出一個巨大的空間?還是烘托出廣渺無垠的感覺?這麽多年HiFi玩下來,我有了自己的見解:聲場也是音樂的一部分,它能通過混響、回響幫助觀衆了解現場環境,強化帶入感,並由此增進距離、傳遞情緒,增強音樂的感染力與沉浸感。所以聲場貴在真實,拉伸形狀會破壞曲子原來的氛圍,過分強調聲場的存在也難免會有喧賓奪主的效果。如何使用細膩的筆觸去描繪出一個真切的現場環境,並且拿捏好主次關系,這才是聲場本該發揮的作用。海貝R8II便是這樣一台以聲場見長的旗艦播放器,在我看來不負“便攜音樂廳”之名。

然而“聲場”僅僅是基于聽感創造出來的概念,搭建聲場需要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將其解構,找到具體的抓手,協同布局,最終才能將結果呈現在耳邊。在聊海貝R8II圍繞聲場到底都做了些什麽之前,我想先說說它是怎樣通過外觀設計和使用體驗來營造出旗艦質感的。

R8II外包裝走的是極簡風格,通體烏黑的外盒搭配上白銀色的碩大“R8II”標識分外顯眼。當光影變幻,還能看見銀字上泛起五彩的鐳射耀斑,輔以上下兩端純黑色反光壓紋,顯得科技感十足。

摘下最外側的包裝紙,映入眼簾的同樣是布滿黑色壓紋的內盒。這裏海貝做了一個對開式的結構,猶如攤開書本一樣的動作爲開箱憑添了幾分儀式感。打開盒子,播放器的上面還覆蓋著一層緩沖紙板,上面的 R8II標識與外包裝遙相呼應, 取下這塊紙板才能見到R8II的真容。回頭審視整個開箱的過程不難看出,海貝並沒有堆疊過多繁複的設計,而是利用小細節突出重點,吸引眼球,一步一步引導整個開箱的過程,充滿巧思。

盡管我對ALCANTARA植絨皮早有耳聞,倍感期待,但R8II的側顔還是給了我不小的驚喜。R8II的側面比其他任何一台播放器都要來得幹淨、透亮。由手術刀級別316VML不鏽鋼制造出的金屬外殼,像是鏡面一般反射出周圍的樣貌,光線流轉之間映射出的熠熠光澤也頗爲高級。一路延伸向下的曲線猶如R6ProII般扭出了一個“小蠻腰”,借助一條柔美的曲線與皮質後蓋相銜接。使得兩種材質的過渡並不顯突兀,有種渾然一體的美。

既然能得到法拉利、蘭博基尼等一衆頂級豪車的垂青,ALCANTARA皮質的手感自不必多說,溫潤、細膩、柔滑。植絨的厚度均勻、觸感統一,並沒有天然翻毛皮那種時而濃密,時而稀疏的粗糙感。按下去時有一小段行程,與手掌的結合並不生硬,加之材料的導熱性也不強,因此拿在手上時的溫度能一直處在舒適區。其阻尼也設計得恰到好處,既能牢牢地掌控在手心,又絲毫感覺不到生澀。

不過亮面不鏽鋼非常容易沾染指紋,ALCANTARA絨皮也有吸灰的毛病,日常使用最好還是老老實實給它戴上硅膠套。官方硅膠套的兩側同樣也使用了ALCANTARA材質,使得戴套後的握持感並沒有遜色裸機多少。ALCANTARA材料畢竟價值不菲,打理起來自然也得多加注意。清理表面時最好用毛刷輕輕拭去灰塵,並用濕海綿輕撫皮面。切莫使用腐蝕性去汙劑暴力擦拭,容易導致掉色或是皮毛脫落。越是昂貴精美的東西越值得我們悉心保養,不是麽?

海貝針對安卓系統的軟硬件優化也令人安心。這套骁龍665 8+256安卓12的組合早已在R6ProII等機器上一展身手並收獲了一衆好評,R8II同樣保持了海貝的一貫水准,在運行本地軟件及切換各項設置時,操作流暢跟手,系統動畫也頗爲絲滑,待流媒體音樂App加載完畢後,劃動頁面也有不輸主流手機的感受。如果你不想把它從背包裏拿出來,還可以借助HiByCast在手機上對播放器進行全局遙控。不僅僅是切換幾個功能按鍵這麽簡單,而是直接將播放器的屏幕整個投射到手機上。日常使用體驗這一塊,你必須承認海貝就是便攜播放器領域獨一檔的存在。

所以營造宏觀印象適合從微觀細節入手,圍繞核心一步步搭建起整個框架,讓每個組件成爲整體的一部分,這樣你才能得到渾然一體的觀感。R8II對聲音的處理也不外乎如此。在我看來,它之所以做到了“音樂廳”級別的逼真聲場,無外乎同時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通過深邃、純淨的聲底來襯托出空曠的感覺;2.利用好空間混響描繪出聲場的輪廓;3.借助強弱對比幫助構建聲場的縱深;4.利用精致的前台樂器人聲結項,從整體上襯托出出聲場的真實感。

海貝R8II最令我驚喜的地方便是這一方幹淨、通透的聲底。回顧這兩年聽過的海貝播放器,無論聲音密度,解析力,大動態都挑不出什麽毛病,唯獨聲底給我感覺總是差一口氣。無論是入門級的RS2,定位中端的RS6,還是R2R系列最高端的RS8,背景純淨度都依然有可以提升的空間。但是R8II完全沒有這個問題,不僅在同價位所向披靡,甚至比起友商2-3w的機器我也感覺毫不遜色。

盡管有著濃郁的模擬味道加成,但RS系列或許是受到了R2R架構的影響。這種架構對電阻一致性的要求過于嚴苛,導致這一系列對比那些使用成品解碼芯片的機器多少要吃點虧。就拿RS8來說,要保證184顆電阻的誤差被控制在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以內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任意一顆電阻的偏差都會影響到有關于聲音的各項指標。不過達爾文架構本身卻可圈可點,那些動辄賣到幾萬元的Hi-end級解碼器也同樣極其重視數字信號處理,它們大多會分配出專門的電路與芯片負責超采樣,多重時鍾校准,以及濾波整形等工作,而達爾文架構的前半部分恰恰把它們也全做了一遍。與此同時,自行搭建全鏈路解碼器的做法又給予了海貝極大的調音自由度。所以這次,全新的“DARWIN-MPA”幹脆換了一種思路,將數模轉換部分換成了16顆電流輸出型DAC芯片。控制16顆芯片的性能偏差總比184顆電阻要容易得多,而且16條轉換線路相當于兩顆ES9039SPro,4顆AK4499EX的通道數量,聲音密度和信息量做到了便攜機中的頂流級別。全分立式布局可以將整一塊電路板視爲一枚超大規模的集成式DAC芯片,因爲擁有了更大的散熱面積和供電空間,供電與散熱的問題便迎刃而解。在解決了惱人的噪聲以後,R8II的聲底也自然而然地變得潔淨、深邃了起來。

空間混響的精致感與完整程度與信息量息息相關,而細節表現力正是海貝R8II的強項。尋常機器若是能聽出現場的大致類型且沒有走樣就已經在水准之上了。譬如錄音室、露天舞台、音樂廳,這些都屬于定性地描述。而R8II對聲場的展示則更勝一籌,這個舞台到底有多大?5米,10米,還是二三十米的大台子?露天演唱會的聲音真的會向四面八方發散到很遠,然後慢慢散去;頂級音樂廳的現場錄音真的會令所有空間混響彙集到我的正前方,撲面而來。R8II對空間混響細節的刻畫,已經可以讓我在頭腦中還原出對現場的大致印象。雖然在一些高端的台式機大耳系統上也能還原出這樣的聲場表現,但考慮到海貝R8II的價格和體積,我依然要給它點個贊。

相較于令人眼花缭亂的數字濾波模式選項,我覺得可以根據自己的音源來選擇合適的檔位。如果手上盡是些mp3或者16bit 44.1KHz這樣基于CD轉制而來的歌曲,推薦“Minimum Phase Short Ring Late Roll-off”選項,可以濾除一部分底噪,保留下相對純淨的聲底,聲音又不至于被剪得過分幹淨。如果對底噪特別敏感,那麽選擇著力消除底噪的“Darwin Ultra”更合適一些。或者你手上的盡是些錄制水平極高,且數據量較大的高清音源,比如24bit 96KHz以上的格式,大可以選擇“0th order hold NOS”直接跳過超采樣,保留下更多的模擬味道,以及更完善的聲場信息。

“Darwin Ultra”和“NOS”可以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聽感,經過“Darwin Ultra”的前期去噪後,得到的空間異常幹淨,整潔,不染一絲灰塵。器樂與人聲的泛音全都被收斂起來,換來的是極度規整的定位和凝實的線條,當然整個過程會損失掉一些小細節,聽起來有一點點的數碼味,但如果是錄音質量一般的老歌,聽起來反倒沒那麽明顯,但多了不少的秩序感與精致感。聽古典大編制的時候,這個選項也有收斂聲音結項邊緣,明確聲音定位的作用。不過我覺得稍微放開一點也未嘗不可,選用“Darwin Default”樂感更爲出色。我手上的好音源不在少數,它們往往擁有一個非常好的現場錄音條件,所以聲底相對純淨,這時候我更喜歡用“0th order hold NOS”盡可能地追求泛音和樂感。此時,延音碰到聲場邊界時的各種小動作也被愈發精細地呈現出來,使得整個聲場絲毫畢現。由于古典大編制樂的磅礴氣勢會沖淡人們對聲場具體形態的感知,反倒是一些抒情歌曲會更加注重現場氛圍的烘托,海貝R8II在演繹高質量的慢節奏歌曲時,帶出的豐富泛音能繪制出一個相當具體的現場環境,歌曲傳遞出的情感也往往更加直擊人心。所以我傾向于用“NOS”選項爲後者選取一個相對細膩、還原的筆觸,去享受樂曲中蘊藏的萬千心緒。

強弱力度則涉及到播放器的放大電路與供電設計。獨立供電算是高端播放器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海貝R8II身爲旗艦自然也得做足功課:4路獨立供電自不必說,超低紋波LDO和高磁通大容量電感也沒少用,無論是堆料還是設計跟競品比起來倒也毫不含糊。好電源的作用不僅是把聲音的力量感展現出來,這力道更得沉穩、准確,分毫不差。在聆聽R8II時,我也深有同感:這台機器並沒有把力量表現得過于剛猛。但在能量釋放出來的過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細節的變化,什麽時候使了多大力,這股力量對樂器和人聲産生了怎樣的影響,力量什麽時候該撒出去,什麽時候該收回來,這台機器均有詳盡且真實的表現。與數字濾波選項相同,R8II在放大部分也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取向。A/B類耳放相對凝實,規整一些,雖然足夠安靜,穩定,但總覺得少了幾分世俗的光彩。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生動、順滑,樂感也更好的A類耳放。雖然結項之間拉得沒那麽開,但此時的聲音更接近我們現場聆聽到的樣貌,發力的過程愈加絲滑流暢,有種鮮活、靈動,躍然耳畔的美,代入與沉浸感十足。如果再打開“Turbo”模式,這種歡快、活潑的感覺還能更上一層樓。但聲音結項也會因此開始躁動不安,隱隱浮現出壓不住的趨勢。所以我更傾向于針對不同題材的歌曲選用個性化的設置。例如聽現場搖滾或是ACG燃曲時,打開“Turbo”模式肯定更帶勁兒,若是換做抒情女聲,關掉“Turbo”聲底安靜一些反而更好聽。

後台背景的表現力與前台其實是相通的。無論是純黑的背景,細節滿滿的解析力,亦或是精准有力的力量控制,都會令人聲和樂器的結項愈加真切,栩栩如生。歌手的發音咬字清晰可辨,器樂的泛音細節絲毫畢現,鼓點節拍韻律感十足,再搭配上仿若置身實地的聲場,海貝R8II的聲音確有旗艦水准。

按照我以往的聽音經驗,一台優秀的前端足以充分拔高耳機的下限,R8II在這方同樣沒有出乎我的意料。比如說海貝自家的4動鐵監聽耳塞:YVAIN。這是一條音色純正的塞子,充分發揮出了動鐵塞的特色,聲音幹淨,線條感強,響應速度快。在R8II的加持下,原本不甚明顯的聲場也可以被清晰地感知到。打開“Turbo”模式後,低頻動鐵的音色已經十分接近動圈。除了動圈利用自身大沖程帶動起的氣流以及極低頻的振動它實在表現不出來,拿來監聽扒譜子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日常欣賞音樂時,伊萬也要比其他監聽耳塞多出一些動態和樂感。

不光是伊萬,我甚至覺得R8II搭配動鐵塞時都應該打開Turbo模式,換來更深的低頻下潛以及更強勁的大動態表現。削減掉的鐵味兒大可以模糊動鐵與動圈之間的界限,使動鐵塞呈現出比較貼切的打擊樂質感。而KM原音再現的黑海螺作爲近期我聽過的動鐵耳塞當中低頻質感得分最高的那個,加上海貝R8II簡直如虎添翼。作爲一條7單元5分頻的耳機,解析力和分離度本就是黑海螺的強項,與R8II放在一起時則可以略微放大結項的體積,連帶出更多的弱音細節,結項之間的距離也會被拉近,強音弱音、基音泛音之間的界限業已變得分外明顯明顯,由此便造就了一個相對熱情的舞台現場。同時,聲場的輪廓、空間感也被向外擴散的聲音襯托出來,不同時差的空間混響幫助我分辨清楚器樂的定位,帶來豐富的層次感,即使曲子的音軌再多也不顯淩亂。黑海螺是一條相對全面的流行塞,在R8II的加持下不僅全面強化了聲音素質,流行韻味也愈加濃郁起來。

作爲一款“動圈PLUS”耳機, Project M不僅有著動圈耳機所應當具備的醇厚溫潤,在高頻的晶瑩細膩上也頗值得肯定,泛音細節豐富。這種調音風格雖然很容易推出一個高完成度的聲音,但能將其聲場推出明顯邊界感的前端還真不算多,因此往往給人帶來一些精致感,但場面不夠宏大。而海貝R8II是搭配的許多播放器中最爲細膩,延伸感最好的那一檔。這種通透、悠遠的高頻並不是因爲得到了前端的主動提亮,而是足夠的優美的高頻信息通過動圈振膜的充分伸展,以及動鐵的充分潤色後所發出的豐富余響。因此不僅具備了動圈自然醇厚的風味,也有著豐富的泛音細節,足夠自然,也絲毫不顯突兀,耐聽和悅耳程度都值得期待,應該說兩者所配合出來的聲音,使得Project M真正變成了一條器樂人聲俱佳的甜品級耳塞。

就算不去刻意尋找合適的前端,OpenAudio的破軍也依舊是一條以聲場見長的塞子。畢竟這條塞子一直以寬廣的橫向聲場以及強大的解析力爲著稱,成爲了許多人所喜愛的古典塞,我個人也非常喜歡這款産品,即使它已經上市了一段時間,但仍舊是我非常喜歡的古典向耳塞。但海貝R8II卻給這副塞子帶來了其他方面的顯著提升。首先,破軍的音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聲音的細節紋理會被處理的更爲圓潤,聲音結項開始變得豐滿、蓬松,裏面盡是些隨時間不斷變化的聲音細節,肉感十足,卻又充滿彈性。力量也並沒有被展現得異常剛勁,而是擁有一個完整、流暢地發力、銜接與收回過程,甚是連貫,一氣呵成。破軍也終于從一條頗具亮點的耳機進化成了能夠駕馭各種音樂題材的全能型選手。

這台播放器的驅動力實在充足,以至于我在聆聽HD660 S2這樣的高阻大耳時,也只需用到高增益一半的音量就足以獲得足夠的動態與聲壓。這樣的表現屬實令我覺得驚訝,畢竟在我的認知中,播放器受限于供電在處理高阻大耳時總會多多少少有些遺憾,如聲場虛大密度不足,低頻氛圍稀薄或者是動態綿軟等問題,而這些情況在R8II身上都沒有出現。因此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使用R8II去推HD660 S2可以推出一個不錯的完成度。

海貝R8II是一台主打聲場的旗艦播放器,在全力優化聲場的同時,同時具備了純淨的背景,豐富的細節,流暢的動態,以及富有層次感的聲音結項。既不乏足夠長的長板,也沒有明顯的短板,表現足夠均衡。坐擁主流旗艦級別的聲音素質,聽感卻豐滿、連貫,富有與衆不同的調性。真正做到了“聲場爲王,不止于聲場”。

1 阅读:43

耳機美學

簡介:品評器材,交流發燒心得,探索HiFi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