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襲擊”不容小觑,二戰時日本曾用它“轟炸”美國本土

看航空 2024-06-21 09:35:40

近日,朝鮮半島的“氣球風波”沖上了國際熱門新聞榜。其實,氣球在軍事領域的使用曆史悠久。本文將關注氣球被用作空中武器的曆史,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稱“二戰”)中那些由氣球完成的飛越海峽、跨洋越海的遠程襲擾事件。

英國對德國的“外向行動”

氣球參與軍事沖突和戰爭的曆史由來已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稱“一戰”)期間,全球軍用氣球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頂峰,同盟國和協約國兩方都廣泛使用氣球進行戰場偵察、監視、早期預警、引導己方炮火等任務。所使用的氣球也從球形氣球轉向“風筝氣球”,從而具備一定可控飛行能力,飛行阻力更小,且可在更高風速、更極端的天氣條件下使用。

與此同時,由于氣球作爲觀察平台,也引發了圍繞其開展的攻防戰:一方面,這些氣球受到己方防空炮、高射機槍組和巡邏戰鬥機的保護;另一方面,敵方飛行員也樂于“火中取栗”,駕機對氣球發起攻擊。

一戰結束後,隨著飛機逐步成爲戰場上空的“統治者”,軍用氣球的使命被飛機取而代之。到了二戰及戰後,氣球則更多地被用于一些特殊用途,例如,用于氣象觀測和訓練飛行員。

不過,二戰時期的軍用氣球還有一大載入戰爭史冊的特殊用途——好風憑借力,漂洋過海對敵發起遠程襲擾。之所以說是“襲擾”,不是“攻擊”,是因爲氣球所取得的“戰果”相當“隨緣”。而這方面的兩個典型案例,一個來自英國,另一個則是日本。

二戰時,英國發起了“外向行動”(Operation Outward),即利用自由飛行的氣球襲擾德國和德國占領的歐洲。該行動使用廉價、簡單的氫氣氣球,氣球或攜帶拖曳鋼絲以造成短路損壞高壓電線,或攜帶燃燒裝置在田野、森林和荒地上引發火災。據統計,英國總共發射了99142個氣球。

“外向行動”所使用的氣球因爲飛行距離短、飛行高度也相對較低(4900米左右),所以設計上相對簡單,只需要通過投放壓艙物或排出升力氣體來調節高度就行——這意味著這些氣球很容易批量生産,制造成本上每個氣球只需35先令。

英國用氣球對德占區的襲擾從1942年3月持續至1944年9月。德軍對此也有反應,上圖爲一戰中德軍編寫的手冊中對這種氣球的介紹。

另外,對英國人來說,氣球除了成爲他們對德國及歐洲占領區發起低成本的、跨越海峽的遠程襲擾手段外,還是本土防空中的重要利器。

這便是防空氣球。它是一種大型無人系留氣球,通過拖曳起的鋼纜來保護地面目標免遭飛機襲擊,鋼纜會對敵機的低空飛行、俯沖轟炸構成嚴重的碰撞威脅,使空中的來襲戰機不得不升高投彈高度(降低轟炸准度)或選擇繞行躲過。

日本的氣球炸彈:首型洲際武器

1945年2月17日,作爲日本官方媒體的同盟通訊社(Domei News Agency)用英語向美國廣播,聲稱對美國的氣球襲擊已經造成了500多人的傷亡。也有報道稱傷亡人數多達萬人,並引發多起火災。廣播還宣稱,美國當局不得不對日本的氣球襲擊發出一般性警告,“即便這會在美國民衆當中引發極大恐慌,並引起當地民衆對本土安全的擔憂”。

時間倒回3年前的1942年4月,美國B-25轟炸機遠程奔襲,在“珍珠港事件”後報複轟炸了日本本土。

日本一直在考慮要對美國本土實施轟炸。候選方案中既包括大型轟炸機的單程自殺式襲擊,也包括測試過一次的從潛艇上放飛小型水上飛機——1942年9月9日,日本海軍E14Y水上飛機從俄勒岡海岸附近的伊-25潛艇上起飛,在羅格河-錫斯基尤國家森林投下了兩枚燃燒彈,引發了一場很快就被撲滅的小火災。

但顯然,這一方案的效果讓日本軍方失望。

E14Y水上飛機是唯一一架轟炸過美國本土的敵機,圖爲它的部署方式,從位于潛艇前甲板的20米長的傾斜鋼軌上彈射起飛。

所以,1943年,日本決定通過“氫氣球炸彈”實現對美國本土的轟炸。

這個方案的理論基礎是日本上空一直存在自西向東流動的強烈季節性高空急流,最強風將出現在11月至3月,風速接近320千米/時。在此期間釋放的氣球如果能保持在9100米至10700米的高度,就可以在30到100小時內抵達北美大陸。

從日本放飛的氣球能夠借助冬季的高空急流漂洋過海,飄向北美大陸。

通過釋放氫氣、丟掉壓載沙袋,氣球的飛行高度可以控制在3萬一4萬英尺(即6000米至13000米之間)的高度。

氣球下的懸挂物,或是炸彈,或是燃燒彈——對後者,日本希望其能夠在太平洋西北部的森林地區上空爆炸,引發大規模森林火災,這或許能夠讓美國將戰爭的焦點從太平洋轉回本土,最好是在美國民衆當中引發恐慌。

雖然氣球炸彈這個概念非常簡單,日本對其效果的預期也顯得頗爲盲目樂觀,但日本的氣球炸彈還是因爲跨洋越海,成爲了人類戰爭史上的第一種洲際武器。

飛越太平洋的氣球,是紙糊的

不過,這第一種洲際武器的核心部分,氣球的氣囊卻是紙糊的——由構樹纖維做成的和紙,以四五層橫縱向交替層壓,並用魔芋糊作爲黏合劑來粘在一起,而後內部填充上氫氣。

爲此,日本軍方動員了全國數千名女高中生到工廠裏糊氣球。而氣球的組裝、測試環節,則被放在任何具有寬敞空間的建築中,當時,位于東京的音樂廳、東寶劇場、東京淺草區的國技館摔跤場等場地都曾被征用。

這款紙糊的氣球直徑10米,氣體體積540立方米,有效載荷能力約113—140千克,可以挂載4個5千克的鋁熱劑燃燒彈和一枚15千克的高爆炸彈。

這款氣球之所以能挂著炸彈漂洋過海,除了冬季急流的助力,還有設計和制作商的優勢——日本爲其配備了氣壓計和壓載系統,對氣球的飛行高度進行自動控制。當氣球上升到1.1萬米以上高空時,氣球內的氫氣會被釋放出;而當氣球下降到9千米以下時,抛下一對裝滿沙子的壓載袋。氣球下方懸挂著一個鋁制圓環,圓環上懸挂著32個裝滿沙子的壓載袋,每個壓載袋重1—3千克,它們會成對地從圓環的相對兩側投下。

就這樣,氣球在穿越過程中的每一天都會在白天的高溫中上升,並在晚上低溫中下降飛行高度,直至壓載袋耗盡:此時氣球下挂載的炸彈、燃燒彈就會被投下,氣球也會被引爆。

當時日本設計的氣球上的氣壓計。

鋁制圓環挂著裝滿沙子壓載袋、燃燒彈、高爆炸彈。

第一批氣球于1944年11月3日放飛,並于11月5日開始降落在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聖佩德羅附近。有報告記錄顯示,11月6日有氣球降落到美國懷俄明州的瑟莫波利斯地區。

最終登記在冊的氣球降落和相關目擊事件總計285次。從記錄來看,這些氣球的“襲擊”範圍相當廣,從阿留申群島、加拿大一直延伸到美國的內陸區域,最南邊到了美墨邊境的亞利桑那州諾加萊斯,最東到密歇根州底特律附近的法明頓。

美國大陸西海岸上的密密麻麻的小點就是日本氣球炸彈的“落點”。

針對美國本土的唯一一次襲擊

然而,日本人蓄力發起的這場規模不小的氣球炸彈遠程空襲,在美國本土卻“啞了火”。一個客觀原因是,冬季的太平洋西北部地區降水量很高,森林通常過于潮濕或是被雪覆蓋,燃燒彈引發森林火災的可能性不高。

但美國衛生、農林等部門更爲關注的是這些氣球是否攜帶了生物汙染物、化學武器等載荷物。此外,對于這些氣球,美國陸軍航空隊(即後來的“美國空軍”)和海軍戰鬥機也多次緊急升空進行攔截,但由于目擊報告不准確、天氣惡劣以及氣球飛行高度過高等原因,空中攔截往往收效甚微,總共只有大約20個氣球被美、加兩國戰鬥機擊落。

美國陸軍航空隊飛行員在空中拍到的飄來的氣球。

這些飄到北美大陸的日本氣球並非都是按照設計上的在壓載袋耗盡後,投彈、引爆氣球,也有些在落地後被回收,美軍對其再重啓後做測試。圖即爲1945年1月美軍在加利福尼亞某處基地進行的測試。

對于這些氣球和它們引發的爆炸和火情等情況,起初美國政府禁止媒體報道,一方面是擔心引起公衆恐慌,另一方面是擔心制造這些氣球的人受到鼓舞而放飛更多氣球。而“封鎖消息”的效果,美國相關資料記載稱,“讓日本對氣球武器的有效性産生了懷疑”。

直至1945年3月5日,一位基督教牧師的妻子及其邀請的五名主日學學生在美國俄勒岡州布萊附近野餐和釣魚時被一只落地的氣球炸死——在他們試圖將氣球拖出森林時,炸彈爆炸了。

隨著媒體的報道,美國民衆獲知了氣球炸彈的存在,美國陸軍和海軍在1945年5月發布聯合聲明,描述了這類氣球炸彈的性質,並警告所有人,“特別是兒童,不要亂動在森林中發現的奇怪物體”。這是二戰期間美國本土遭受的唯一一次致命襲擊。

1945年3月5日的那次氣球炸彈爆炸現場,已經修建起了一座紀念碑。

從壓載袋中的沙子溯源氣球的來處

對于這些氣球炸彈的來源, 當時極少有美國官員相信它們來自太平洋那端的日本。

當時,美國地質調查局軍事地質組(MGU)從各個氣球落點處偶爾發現的少量沙子入手,在初步檢查、化驗分析後,MGU最終將沙子的來源地鎖定在了日本東北沿海地區——那裏是作爲壓載袋內沙子的來源地,也是這些氣球的放飛地。

駐日美軍發現的氣球放飛地,照片中的罐體是用來儲存氫氣的。

美國資料中描繪的氣球放飛場地。

1945年初,美國對這些地區進行了詳細的航空偵察,照片的研判人員成功確定了位于千葉縣一宮市附近的、爲該項目生産氫氣的3座工廠中的兩座。1945年4月,這些工廠被駐紮在馬裏亞納群島的美國B-29轟炸機摧毀,至此終結了這個附著于氣球之上的日本對美複仇炸彈項目。

雖然日本發射的9000個載有炸彈的氣球中,僅有285個抵達北美並被記載,但專家認爲最終成功飛越太平洋的氣球數量可能超過一千個。直至今日,依然有這些氣球的殘骸在北美地區被偶爾發現,最近的一篇相關新聞報道,是2019年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發現了這種氣球的殘骸。

而今,高空氣球依然沒有完全從空中攻防戰中完全“退役”;未來,這些“似曾相識”的曆史故事或許還將繼續上演。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