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HiFi解決方案——DC評山靈M30pro

耳機美學 2024-01-26 20:47:09

對許多想要從便攜轉入台式設備的朋友來說,這一步看似簡單,實則問題重重。舉例來講,是追求潛力組建分體式設備?還是爲了方便購入解碼耳放一體機?至于音源轉盤是使用數播還是CD機?亦或者是組PCHiFi?而要組PCHiFi是否還加界面?

光是這些問題我想就能勸退不少燒友,更何況我還沒提電源線以及其他周邊電處理的影響,以及組數播是不是還要考慮房間內網絡或者NAS等問題。總之台式機確實有著更強大的潛力,折騰好之後甚至就可以就地退燒,安心聽歌。但就是這個“好”實在太磨人。我個人就見過太多朋友興致勃勃去組桌面級設備,然後折騰沒多久就選擇出清放棄,原因無他,問題、變數太多。盡管玩HiFi本身就是在“折騰”中尋找樂趣的愛好,但對一些只想簡簡單單聽個歌的朋友來講。折騰非但不是樂趣,反而是折磨。

如果你也正處于這樣的苦惱中,那麽我想山靈最近推出的M30Pro是一款你該重點關注的産品。這款采用了模塊化設計的移動台機,集合了數播、解碼、耳放等全部功能,是一台真正意義上的“一站式HiFi解決方案”。

熟悉山靈的小夥伴,應該記得山靈在2019年底曝光、2021初正式上市的初代模塊化流媒體播放器M30,以其強大的性能和豐富的可玩性獲得了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作爲M30的進化升級産品,M30Pro的外觀設計基本上延續了M30,面積約爲一張A4的大小,厚度則與一枚一元硬幣立起來大致相當。整體機身爲金屬材質打造,表面采用陽極氧化工藝處理,做工不錯。邊緣則做了一定的圓弧化處理使得線條更爲圓潤耐看。

與M30一致,M30Pro同樣采用的是模塊化設計,由8個模塊組成。其中正面上方爲操作屏幕,下方則是DAC解碼模塊。而背面上方爲電池模塊,內置5顆松下18650電池。下方則是耳放模塊。至于兩側則爲電子管模塊(兩塊),以及兩個空置的預留模塊。

不過,M30Pro在繼承M30整體設計風格的同時,也做了一定的優化和改進,最大的進步就是M30上那塊原本只能“平躺”在機身上方的屏幕,在M30Pro這裏終于被改進爲了可翻轉式設計,對于日常使用體驗有著明顯加分。這個翻轉屏設計還順帶解決了M30的一個設計小缺陷,就是M30的數據卡槽的位置設計在了模塊下方,需要拆裝模塊後才可以更換,換卡體驗比較麻煩。而M30Pro的卡槽位置就合理多了,和上一款可翻轉屏幕桌面一體機EM7一樣,卡槽隱藏在了屏幕下方,擡起屏幕就能輕松插拔,比M30換卡方便太多了。

除此之外,M30Pro的處理器芯片也從M30的骁龍430升級爲了在目前HiFi播放器領域較爲高端的骁龍665。憑借著這款處理器良好的性能和功耗,再加上半開放式安卓系統,M30Pro的操作體驗比起M30進步非常明顯,實際體驗下來流暢度與手機十分接近。

相比于M30,M30Pro的數播模塊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升級點。雖然是半開放安卓系統,無法隨心所欲地下載所有app,但是系統中集成了足夠多的音樂軟件,比如說國內常見的網易雲、QQ音樂、Apple music、索尼音樂等軟件,以及國外主流的Tidal、Qobuz等平台,聯網即可獲得大量優秀音源,將流媒體的優秀便利性展露無遺。

而另一個重要的升級點就在于耳放模塊了。相比于M30,MK2晶體管耳放模塊采用了分立式架構,使用OPA2211運放還有CD139+BD140的三極管放大器組成了山靈的“拿手好戲”OP+BUF音頻架構,其聲音的素質和能量感相比于前作都有比較明顯的提升。聲音風格上MK2耳放模塊繼承了前作微暖晶瑩的風格,但整體質感更爲精致,氛圍感也毫不缺乏,至于人聲邊緣的輪廓勾勒也更加細膩。至于高頻的亮度和延伸都有不小的提升,具備一定線條感。總的來看,新的晶體管調音算是在保持了前作的基礎上,對細節素質進行了不小改進,完成度更高。不過M30老用戶也不必感到背刺,新的晶體管模塊也可用于M30上,目前官方也提供了單獨購買鏈接,可以自行購買或換購。

作爲“一站式HiFi解決方案”,各種接口自然要樣樣俱全。因此我們可以看到M30Pro身上有著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接口,輸入方面有RCA、USB、同軸、光纖等等,輸出方面則有RCA OUT、XLR OUT、type-C等,包攬了各種數字、模擬的輸入輸出方式,甚至還可以挂載硬盤,連接NAS。總而言之你能想象到的功能,M30Pro基本都可以實現,甚至連接音響作爲前級也未嘗不可。而切換模式的選項也安排的很直白,就放在了下拉菜單中,只需要點擊一下就可以切換多種音源模式,上手難度相當低。

耳機接口方面也堪稱“全家桶”,不僅有普通播放器上有的4.4平衡、2.5平衡、3.5單端,台式機上的XLR以及6.35單端,甚至如今已經越來越少見的3.5Pro平衡口也有搭載。而且M30Pro的所有平衡輸出皆爲四路全平衡,這意味著每個平衡輸出口都能夠釋放純淨無染的強悍推力。爲了實現這點,山靈團隊使用了自研的OP加BUF技術以及CPAF運放過濾技術,從數學建模開始,重新進行了電路設計,從而解決了傳統低通濾波的群延遲問題,確保全鏈路的信號一致性和穩定性,最終實現了純淨無幹擾的四路平衡輸出。

DAC芯片方面,M30Pro沿用了M30那款已經絕版的雙AK4497EQ。這款芯片雖然已經不是旭化成最高端的型號,但是是一款公認的將素質和味道平衡得非常好的DAC芯片。而且我一直強調,問題的關鍵從來不是用了什麽芯片,而是你是否能把芯片的潛力充分壓榨出來。而山靈從M6Pro開始就悉心調校這款芯片,對其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而M30Pro較大的體積也使其擺脫了便攜機的束縛,得以充分釋放AK4497EQ的全部潛能。

大家都知道,“電”爲聲之母,想要有好聲音,就必須有高水准的供電。傳統台式機會面臨我們參差不齊的家庭用電環境的影響,電源質量常常成爲桎梏整體表現的薄弱環節。而山靈爲了降低對用電環境的要求,也爲了盡可能的規避對周邊電處的依賴,爲M30Pro打造了一個以五顆松下18650電池所組成的電源模塊。這個模塊可以達成純淨可靠的供電,而且機內傳輸電源能省去許多“玄學”因素,聲音也就更加穩定可控。

而這一切的努力也都沒有白費,對以上諸多細節的打磨,使得M30Pro不僅素質優秀,音色溫暖,信息量和安定性也值得肯定,論及聲底的純淨度也頗爲不俗,即便使用一些低阻高敏耳塞也不容易聽到底噪。

至于推力,32Ω負載下最高3800mw的功率不僅能處理好市面上幾乎所有的耳塞,在面對許多高阻大耳時也稱得上從容不迫。個人實測只需要中低兩個增益就可以處理好絕大多數耳塞。至于面對一些300Ω、600Ω的高阻大耳也只需高增益,至于超高增益我個人只會在搭配一些極難推的平板大耳才會使用。

聲音方面,和M30一樣,M30Pro同樣有“直通”、“晶體管”與“電子管”三種模式。三種模式中,“直通”的低頻量是比較多的,聲場較大,中高頻染色不多,風格稍稍直白些,對于喜好細膩聽感的朋友來說,可能不夠順滑。如果希望聽到溫潤細膩的人聲,那麽“電子管”的表現是要比直通要優秀許多的。而這個模塊也算是山靈M30pro在調音風格上的一大特色,左右兩個聲道各采用了一顆我們熟悉的KORG 6P1電子管,兩顆電子管組成了全平衡放大電路,有著溫暖滋潤的音色,素質上也值得肯定。這樣的聲音風格也被很好的體現在了電子管模式上,那種溫暖又不失素質的晶瑩細膩,使其完成度頗高,無論是潤度還是解析力都值得肯定。

如果覺得這樣的聲音有些溫暖,希望聽到素質感更強的聲音,那麽“晶體管”模式就會更合適。其高頻的亮度以及泛音細節也比較充沛,中頻的人聲滋潤,厚度也不缺乏,同樣是一個完成度非常高的調音。與其他兩個模式相比,晶體管模式的橫縱聲場都要大些,能夠更好的將聲場鋪開。分離度也要稍稍強一點,憑借著全頻段瑩潤的光澤和稍勝一籌的解析力,以及在高頻細節上的精致刻畫,晶體管模式可以將各樂器描繪的細節滿滿又不失生動,在器樂方面的表現力很優秀。至于和電子管模式對比,晶體管雖然在中頻的飽滿程度上會略微弱一點,但晶瑩細膩的程度卻要更勝一籌,縱向延伸更是優秀,而且晶體管的人聲也要更細膩些,厚度也不缺乏,更適合于表現器樂弦樂、女聲。

講到此處,似乎可以下一個結論,也即:電子管模式更適合流行人聲,晶體管模式在器樂曲目上發揮更好。這種總結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基本正確。不過在我看來,晶體管模式和電子管模式在硬素質上並沒有本質差距,所差者大多還是在于風格,因此我認爲更多情況下還是需要按照個人的口味以及所聆聽的曲目風格去確定使用哪一個模式欣賞,不能簡單的給這兩種模式下決定性的高下論斷。

舉個例子,晶體管這種注重通透感的聲音風格,確實在還原弦樂類樂器時有著更強的空氣感和透明度,但由于整體風格比較溫潤精致,在大氣程度上會顯得稍欠幾分,遇到強調場面感氣勢感的音樂時就會顯得有些捉襟見肘,無法將恢弘的氣勢表現出來。此時反而是相對更注重“安定感”的電子管會發揮的更好,低頻更沉,力度感也不錯,對于情感的表達也到位。

所幸這兩種聲音風格所能表現好的曲風面足夠廣,故而M30Pro也能稱得上是一台雜食百搭的器材,足夠好聽,只是無論哪種風格音色都多多少少有些潤化,因此對于一些口味比較“正”,強調“原教旨”的燒友而言,M30Pro在回放大編制器樂時,更多還是爲了“好聽”去服務,不會爲了強調絕對的正確性而追求音色上的嚴肅板正。

測評這樣一台器材,自然少不了搭配環節。對于M30Pro這樣一台驅動力和控制力俱佳的台式機,驅動絕大多數大耳自然是不在話下。首先祭出的是我今年經常使用的一款大耳:TAGO T3-01酒桶限定版,其和煦細膩、甜美舒適的聽感讓我非常喜歡。而這種聲音風格,也是和M30Pro比較搭的,二者都善于表現人聲,也都較爲偏向于細膩溫婉,可以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表現。但從個人審美上來說,T3-01的高頻線條已經算是比較柔和了,如果再與電子管模式搭配,雖然會使得人聲更加熱情飽滿,但高頻線條會過于強調耐聽,進而失去幾分清甜與靓麗。相比之下,晶體管模式的中高頻則會清亮幾分,有助于提亮T3-01的高頻,使得線條更精細一些,細節也就會相應地更豐富幾分,在不失飽滿度的基礎上,表現出音色溫潤線條細潤的一面,也增強了高頻的細節表現,使得這套搭配不僅在流行人聲(尤其是日系女聲)上表現的頗爲優異,對于一些簡單的室內樂、輕音樂也有著比較上乘的表現。

相對于T3-01,300Ω的森海塞爾HD660S2要更難伺候一點,但是M30Pro在搭配HD660S2時依然有著頗爲從容的表現。M30Pro驅動下的HD660S2整體框架完整,低頻有質有量,氛圍感強烈。中頻人聲則飽滿、大方,其稍帶一絲顆粒感和染色的調音風格使其在面對各種流行人聲時也談笑自若。至于高頻細節的表現于控制力也是較爲優秀的水准,亮度在線,泛音細節把控到位,展現出了M30Pro優秀的驅動力和控制力水准。

耳塞方面,山靈自家的旗艦耳機ME900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官方套裝搭配。以個人口味而言,ME900的人聲模式與M30Pro的電子管模式搭配起來是最爲相宜的。ME900的人聲模式對中高頻作了打磨,人聲更厚實更耐聽,而M30Pro的電子管則有著柔和細膩的聽感。這兩者搭配起來會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流行人聲會更加清晰凝聚又不失溫潤,聽感相當舒適。我很喜歡用這套搭配去欣賞日系女聲,並且總會陶醉于這套搭配下的細膩與秀美。

作爲近期熱度很高的旗艦耳塞,Vision Ears VE10在聲音風格上與M30Pro很搭配,兩者都有著比較強的人聲厚度,也都比較善于打磨人聲。尤其是電子管調音,雖然暖意滋潤但素質絲毫不差,中頻圓潤飽滿,情感表達到位。至于高頻也平順自然。這樣的風格就與VE10相當契合,能夠將VE10那種靓麗的高頻細節打磨的更加圓潤,進而激發出更爲“甘美”的聽感。不僅如此,M30Pro那種圓潤的低頻風格也能將VE10的低頻控制的很好,進而將流行聽感打磨的更適耳。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用這套搭配來欣賞港台男聲的,在這套風格素質都相當契合的搭配之下,各類醇厚溫潤的流行男聲都做進一步的釋放,以一種清晰飽滿,潤而不糊的和諧,將歌手的技巧、嗓音展現的頗爲動人,醇厚又充滿磁性。

山靈是一家很“聽勸”的品牌,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總結出的合理批評和建議都能得到他們積極的回應,這也使得他們的叠代新品往往都能在易用性上得到明顯進步,完成度上得到進一步提升,這一點在M30Pro身上就體現得淋漓盡致。而聲音方面,M30Pro相比前作也有巨大提升,不僅做出了桌面一體機天花板級別的音質表現,相比于同價位的分體式設備也不遑多讓。如果你想要在3萬元這個價位上,選擇一款功能豐富、面面俱到的桌面級台式設備,還不想費心折騰,開機即可獲得好聲音,那麽M30Pro無疑是個能夠符合你全部需要的完美選擇。

0 阅读:110
评论列表
  • 2024-01-28 16:20

    能外接多大硬盤?

耳機美學

簡介:品評器材,交流發燒心得,探索HiFi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