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留下2首詩,僅一首擊敗李白和杜甫,被稱爲“孤篇蓋全唐”

華太師 2024-05-28 17:20:44

在唐朝盛世的曆史上,有這麽一位詩人,一生僅僅留下兩首詩,其中的一首詩卻被外界稱爲可以擊敗李白和杜甫,這首詩更是有著“孤篇蓋全唐”的美譽。他究竟是誰?這首詩真的有如此大的魔力嗎?

李白和杜甫

既然他被稱爲可以超越李白和杜甫,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李白和杜甫。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後被世人稱爲詩仙。作爲唐朝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十分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在當時,他的詩十分特殊,打破了人們對詩歌的固有印象,他的詩十分隨性,同時語言簡潔明了,能夠在短短幾個句子中就表達出自己的情感。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詩,那就是潇灑。

從現代的分界來看,李白一生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大約有18個省、206個州縣、80座山、60條河流、20多個湖潭,唐朝的大好河山都收入了他的眼中。李白在少年時就展現出他獨有的天賦,他在十五歲之時就已經創作了多首詩歌,在二十四歲離開故鄉四處遠遊,在遊曆期間做出了一首又一首好詩,然而他隨便灑脫不羁,但是還是十分渴望出仕得到重用的。

他在開元二十二年向當時的皇帝唐玄宗獻上《明堂賦》,後又在唐玄宗狩獵之時獻上《大獵賦》。後來唐玄宗因爲身邊人對李白的詩歌感到贊歎,于是唐玄宗也去看了李白的詩賦,看完之後被李白的文采深深吸引了,于是召李白入宮並且給了他翰林的職位,可以隨從在皇上的身邊。

李白在唐玄宗宮中行樂之時作出了著名的《清平調》,其中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將楊貴妃比作了仙女下凡,不禁引人遐思。後來李白因爲厭倦禦用文人的生活,並且行爲過于狂放,被人在唐玄宗面前讒謗,後來被唐玄宗疏遠。

李白五十七歲時由于參加過永王東巡而被流放,在流放被赦免後,他又作出了“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一千古名句。這首詩的氣勢十分磅礴,表達了李白被赦免之後的心情愉快。也寫出了他從流放到赦免,從黑暗又走向了光明。

而杜甫則被世人稱爲“詩聖”,和李白齊名,他的詩具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他自小家境優越,接觸到各種文化藝術教育,早年前也曾遊曆各地,他在遊曆之時,寫出了千古名句“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同時也借此抒發他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和李白一樣,杜甫也十分希望可以出仕,但是他在科舉方面十分坎坷,于是便向權貴獻上自己的詩賦,但是依然沒有得志。在之後的數年內,他幾經周轉得到了職位,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最後還是選擇了離職。後來在貧困潦倒之時作出了《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其中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表達了自己在安史之亂時憂國憂民的情懷。

李白和杜甫都經曆過安史之亂。實際上在唐玄宗的統治時期,社會呈現出“開元盛世”的美好景象。但是在如今景象之下,社會也呈現出了許多矛盾。在朝政上,國內奸臣當道,唐玄宗也對朝政松懈了下來,讓有野心的安祿山得到了反叛的機會。

在社會上,統治階級的生活過于奢華,而百姓由于國家政策導致很多百姓都遷徙甚至流亡,這一度讓民間怨聲載道。在種種原因的影響下,安史之亂由安祿山和史思明帶頭成功揭竿而起。戰爭的爆發讓當時的唐朝徹底從“開元盛世”轉變爲一個動蕩社會,戰爭讓百姓流離失所,並且因爲戰爭造成國力嚴重損失,統治階級對百姓的剝削更加嚴重了,而民間也發動了多次起義,雖然最終都被朝廷鎮壓了下來,但是毫無疑問,當時的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李白的一生不畏權貴,也敢于揭示權貴的黑暗,同時也敢于寫出當時戰亂之時百姓和官僚之間的矛盾,用于批判社會。同時他對于自然有著獨特的看法,可以使他在大自然面前寫出蓬勃壯麗的詩句。並且擅于將大自然和自己當下的情緒融合在一起,從而寫出一首又一首千古名詩。而杜甫則是借助詩句來對當下社會進行批判,同時對景色的描寫也有自己的觀點。並且他的詩對後世的詩人也有指點作用。李白杜甫二人之間也結下過深厚的友誼,可謂是惺惺相惜。

“孤篇蓋全唐”

那麽究竟是何等人物,可以用一首詩就蓋過李白杜甫二人的風頭呢?這首詩就是《春江花月夜》,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潇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這首詩的描寫的景象是春天的潮水和大海連接成了一塊,同時一輪明月逐漸從海面上升了起來,明月照著江水,世界彷佛都是一片明亮。春江水在花海和草地上方流淌,月光也隨之照在了這片土地上,月光如同霜般和白沙相結合,江水和天空也似乎融爲了一體。

描寫完春江、花草以及夜色的景象之後,作者發出了感概,遊子和思婦在這片月亮下,各自有各自的想法,遊子渴望歸鄉,思婦也在等待著遊子。然而人在一代又一代的離去,但是月光依舊照耀著這篇土地。由此作者感歎世界的永恒和人生短暫,一代又一代人不停更替。在春江、花草和夜色這片美景之中,作者表達了對人生的追求,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對世界和生命的不懈探索,並且表達對美好人生的向往。

這篇詩描寫的既淒美,又富含哲理,似乎不下于李白和杜甫兩人的詩句。那麽作者到底是誰呢?他就是張若虛。

張若虛簡介

說起張若虛,很多人可能不認識,但是說起賀知章你可能就熟悉了,賀知章曾經寫出過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一千古名句。

不僅如此,賀知章還稱贊過李白的詩歌,李白能獲得唐玄宗的賞識有賀知章一定的功勞。而張若虛實際上和賀知章同屬于“吳中四士”,但是張若虛或許是性格原因,又或許是作品不多,便顯得默默無聞了。但是一個詩人是否優秀,不能只看他的名氣,還要看他的詩寫的怎麽樣。

《春江花月夜》無疑是一篇好作品,“孤篇蓋全唐”只是對他這首詩表達了一種贊美,實際上它是否能壓全唐不一定,因爲李白和杜甫的詩也十分優秀。因此我們對于抱著欣賞的眼光來品讀這些詩,會發現這些詩都是我國曆史上的文化瑰寶。

而張若虛則因爲在曆史上比較默默無聞,有關他的簡介也並不多,外界通過對賀知章傳了解他少量的事迹,並且對他主要存在時間進行了推斷,大概在公元660年至公元730年,還擔任過兖州兵曹。在當時盛唐時期,張若虛的詩歌能夠流傳下來並且得到如此高的贊賞,俨然說明了他超群的實力。實際上他還有另外一首詩也流傳了下來,叫做《代答閨夢還》。由于張若虛的個人事迹實在不多,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代答閨夢還》

關塞年華早,樓台別望違。

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晖。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

情催桃李豔,心寄管弦飛。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

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這首詩表現了思婦送走丈夫之後,對丈夫十分想念,她在打扮的時候感受到了春天的到來,萬物呈現出生機勃勃之象,她看著春意盎然的景象,心彷佛到了丈夫的身邊。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她如一日般打扮自己,等待丈夫,但是丈夫遲遲沒有歸來,最後她只能失落的將門關上。由于張若虛擔任過軍中的職務,因此他對思念親人的感覺有很深的體會。

0 阅读: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