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死後,天王、北王、翼王爲何不能和睦相處?

聊聊曆史 2024-07-02 20:36:39

楊秀清死後,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爲何不坐下來,一起商議對策?如此,太平天國損失不大,並抓住1856年這次機會北伐,豈不美哉。

李秀成被俘虜,在自述中對天京事變是這麽說的:“北王翼王密議,殺東王及其兄弟三,其余皆不得多殺。”

李秀成看來,天京事變是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一起策劃,只殺楊秀清兄弟三人,不能殃及無辜,可知他們很克制。

韋昌輝、石達開策劃行動,有沒有得到洪秀全同意呢?答案是肯定,沒有洪秀全點頭,北王、翼王也沒這個膽子,畢竟事情的合法性,需要洪秀全認可。

說好的只殺三人,結果死了兩萬余人,讓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天京事變明顯擴大化了。

4年後鹹豐皇帝駕崩,慈禧發動政變,也只是殺了肅順幾個人而已,清朝並未陷入相互厮殺的內讧,鬥爭技術水平很高。

辛酉政變爲何快速結束,涉及面並不大?很簡單,慈禧、恭親王很克制,也做好了權力重新分配安排,形成“太後垂簾,親王攝政”局面。

那麽,爲何楊秀清死後,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不能坐下來一起商議對策,如何處理楊秀清死後留下的權力真空問題呢。

楊秀清九月被殺,韋昌輝十一月底被處死,他們有兩個多月時間來重新分配權力,爲何就做不到這點呢?

之所以如此,與太平天國權力構成關系很大,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誰都不服誰,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太平天國實行“軍師負責制”,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是4大軍師,實際負責軍政事務。洪秀全作爲天王,只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

如今,軍師僅剩韋昌輝一人。按理說,楊秀清死後,北王應該接管東王“遺産”,處理軍國政務,輔佐天王洪秀全。

洪秀全,顯然不願意韋昌輝接替楊秀清。對洪秀全而言,韋昌輝、楊秀清沒有什麽區別,無論是誰輔政,他都是“虛君”。

洪秀全想打破“軍事負責制”,天王、軍師都是他一人做,當正真的帝王。如此,洪秀全必須把韋昌輝踢出局,把石達開排擠在外。

對石達開而言,按照資曆排位,也輪不到他輔政。韋昌輝負責軍政,石達開啥也沒有,且楊秀清死後,兩人沒了緩沖,矛盾不可避免。

基于此,石達開雖然參與策劃天京事變,但沒有奉诏勤王,而是留在湖北洪山,坐觀局勢的發展,讓韋昌輝自己拼殺。

韋昌輝殺戮太多,群情激憤,石達開才從湖北返回來勸說。如此,韋昌輝自然惱火,討厭石達開遲到,又斥責自己,天京事變只能白熱化。

可以說,楊秀清死後,讓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一起坐下來討論善後事宜,壓根就不現實。

太平天國如同一個股份公司,諸侯王都是帶著股份參加金田起義,都有一套自己班底,豈能服從別人呢?

此前,楊秀清能名義上節制諸侯,是因爲大家不敢掀桌子,不能否認“天父下凡”,以維持信仰的存在。如今,“天父”沒了,大家也就沒啥顧忌了。

缺乏一個絕對掌握大權的人物,諸侯都是股份入夥,太平天國缺乏凝聚力,注定難以妥善解決天京事變,無法做到只殺三人。

洪秀全能力、威望都不行,無法扮演王朝創業者的角色。後來,石達開外出單幹,洪秀全還得妥協,多次派人去挽留,這本就不正常。

洪秀全是君,石達開是臣,君王反而對部下低三下四,這很難想象。要知道,朱元璋想要誅殺大臣,也就一句話的事,誰人敢反對。

1856年,太平天國達到極盛,此時清朝內外交困,最適合北伐。但是,太平天國抓不住這次機會,天王、北王、翼王無法坐下來商議。

2 阅读:481
评论列表
  • 胡岚 13
    2024-07-04 20:49

    也是,想成大事領頭的太重要了,洪神棍綜合能力連李自成都不如,怎麽可能取天下?和朱和尚,劉邦等人相差得不只一點。

    聊聊曆史 回覆:
    缺乏鐵腕人物,這是太平天國的悲劇,難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