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80:筚路藍縷丨楚莊王出兵攻打鄭國,晉國救援卻慘遭戰敗

綠茶縱橫看曆史 2024-06-16 14:22:45

筚路藍縷,也作“荜露藍蒌”或“荜路藍縷”,意思是駕著柴車,穿著破舊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難與辛苦。成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筚路藍縷,以啓山林。”

從春秋中期開始,晉楚爭霸成爲天下的主旋律,而夾在晉國和楚國中間的鄭國,則因國勢衰微,只能夾縫中求生存,時而依附于晉國,時而依附于楚國。

鄭穆公時,鄭國按照楚國的命令攻打宋國,鄭、宋戰于大棘,宋軍大敗,鄭國俘虜鄭將華元。鄭穆公去世後,鄭襄公即位,宋昭公准備了百輛兵車和裝飾齊全的四百匹戰馬,派人送往鄭國贖回華元。然而,還不等車馬送到,華元自己便逃回了宋國。

鄭襄公元年(楚莊王十年,前604年),楚莊王以鄭國接受賄賂放走華元爲由,派公子嬰齊率兵攻打鄭國。鄭襄公連忙派人向晉國求援,晉國派荀林父率兵救援鄭國,楚國遂移兵攻打陳國,鄭國得救後,與晉國在黑壤結盟。

鄭襄公五年(楚莊王十四年,前600年),楚莊王再次攻打鄭國,晉國士會率領晉軍救鄭,擊敗了楚莊王率領的楚軍。奉行向晉背楚政策的鄭襄公,又在兩年後,與晉國在鄢陵結盟。

鄭襄公八年(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春,楚莊王以鄭國背楚向晉爲由,再度出兵伐鄭。此戰,楚莊王勢在必得,爲此調動了大量軍隊,親自擔任主帥,又以令尹孫叔敖將中軍,子重將左軍,子反將右軍,三軍齊動、北上伐鄭。

楚軍攻入鄭境後長驅直入,很快便攻破郊關,直抵鄭國都城新鄭。楚莊王傳令,圍鄭城四周築長堤攻城,鄭襄公也命將士和百姓登城堅守城池,等待晉師救助。

楚軍猛攻十七日,新鄭東北角城牆崩塌,就在楚國大軍准備趁機攻入城內,一舉滅掉鄭國之際,楚莊王聽到新鄭城內百姓悲苦慘叫,心中頗爲不忍,于是命令楚軍後退十裏安營,想要看鄭國是否會投降。

鄭襄公聽聞楚軍後退,以爲晉軍援軍到達,于是命令軍民搶修城牆,繼續頑強抵抗。楚莊王等待數日,見鄭國並不投降,于是再度出兵猛攻,兩個多月後,終于攻破新鄭。

新鄭城破後,楚莊王再次下令軍隊後退三十裏,允許鄭國出城講和。鄭襄公見晉國援軍遲遲不到,又有感于楚莊王不滅鄭的大恩,于是向楚國投降。

同年秋,晉國才派荀林父爲中軍元帥,先谷爲副元帥,出兵救援鄭國。荀林父率軍行至半途,便接到了鄭國與楚國已經講和的消息,關于是否與繼續楚軍交戰的問題,晉軍內部産生了嚴重分歧。

中軍主帥荀林父認爲楚國強大、穩定,不可與其相爭,打算退兵,而中軍佐先縠和部分將領卻堅決主戰。雙方爭執不下。

此時,鄭襄公也派大夫皇戌來到晉軍中,挑撥晉楚交戰,他說,“楚軍輕而易舉地獲得勝利,因此很驕傲;另外,現在他們人困馬乏,也沒有戒備。如果你們出兵攻打,我們在一旁協助,一定能夠大敗楚軍。”先轂等人都覺得他說得有理。

然而,下軍副將栾書卻極力反對,他說,“楚國自從滅掉庸國以來,經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記建設國家的艱難,要經常警惕禍患的到來。楚王還經常告誡百姓不要忘記,楚國先君若敖、蚡冒開創基業時駕著柴車、穿著破爛衣服開辟山林荒地的艱難。從這些迹象來看,楚軍怎麽會驕傲呢?

師出無名必吃敗仗,我軍攻打楚軍,是我軍無理,楚軍有理。楚國國君親自統率大軍,晝夜警戒,嚴防意外,怎麽能說他們人困馬乏、沒有戒備呢?況且鄭國勸我們攻打楚軍,其實也並不是真心爲我們著想。要是我們打勝了,他們固然會討好我們,要是楚軍打勝了,他還不是又要向楚國投降。我們怎麽可以相信鄭國的話呢!”

由于主戰派的將領人數衆多,晉軍最終還是出兵與楚軍交戰。兩軍于邲邑激戰,由于晉軍將帥不和,晉軍慘遭戰敗。鄭襄公本就有意坐觀成敗,擇強者而從之,得知楚軍取勝,于是親自到邲城朝見楚莊王,設豐宴慶賀勝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