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産業鏈轉移,富士康打頭陣,河南外貿暴跌,帶來了什麽?

看科技有銘程 2024-05-23 11:37:35

2024年一季度,河南進出口額暴跌23.4%,下降額度達到了485億元。

根據數據分析,河南進出口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手機出口量大幅下滑,根據鄭州海關數據,2023年一季度,河南全省出口了1688萬台手機,而2024年一季度僅有664萬台,減少了1024萬台,下降幅度超過了60%。

手機出口金額也從2023年一季度的711億元,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272億元,下降幅度同樣超過了60%。

實際上,早在2023年一季度,河南手機出口就出現了下滑,當時的下降幅度爲15.5%,專家分析認爲主要因素是國際環境影響,大家日子都不好過。

而今年下降幅度超過了60%,再歸咎于大環境就說不過去了,真正的原因就是蘋果手機産業鏈的轉移,富士康作爲蘋果的鐵杆小弟,自然是沖在了前面。

蘋果産業鏈轉移速度正在加快

蘋果喊了多年的産業鏈轉移,終于要來了。

2016年“懂王”特朗普上台,提出了一個口號“將制造業鏈條遷回美國,以此來解決國內的就業問題和提升國家競爭力。”

蘋果毫無疑問受到了壓力,2017年蘋果喊出“産業鏈轉移”,要把在中國的産業鏈遷往東南亞,在與印度和越南接觸後,蘋果計劃在這兩個國家建立新的生産線。

2019年開始,蘋果推動富士康、緯創等赴印度建設工廠,計劃未來幾年把價值3000億的産能搬出中國。

當時,由于印度工人無法熟練的制造iPhone,所以蘋果不得不把90%以上的産能繼續留在中國,並且每年的新款iPhone都交由鄭州富士康制造,熟練之後再向其他工廠轉移産能。

也因此,給我們造成了一個假象——蘋果離不開中國。

蘋果CEO庫克也多次公開表示:蘋果離不開中國,蘋果不會退出中國市場。

但實際上,蘋果公司先後把歐菲光、歌爾等13家中國企業踢出了蘋果供應鏈,增加了美國、日本的供應商。

並且最核心的部件,一直由海外企業提供。

蘋果的仿生芯片由台積電代工、屏幕來自韓國三星、閃存來自日本铠俠、內存來自韓國SK海力士、基帶來自美國高通、COMS來自日本索尼等等。

比亞迪、藍思科技、立訊精密在國內都是大廠,但實際上就是爲蘋果提供結構件、玻璃蓋板和外殼,中國企業根本進入不了蘋果核心供應鏈,僥幸進入的,也都被蘋果T出了果鏈。

2023年,成爲關鍵年。

2023年初,印度僅制造了蘋果5%-7%的産品,而且都是之前的老型號。

但隨著印度塔塔收購緯創電子印度工廠,以及富士康擴大印度産能後,這一比例提升至14%,並且代工産品擴大至了最新款的iPhone 15。

按照印度的計劃,蘋果到2028年,將25%的産能轉移至印度,而摩根大通分析師預計,這一計劃將提前至2025年。

蘋果轉移産能,小弟富士康自然要沖在前面。

2023年年底,富士康宣布在印度追加15億美元(108億)的投資,以滿足蘋果的需求,在這之前還在印度的特倫甘納邦投資了36億元建造工廠。

富士康在東南亞的新工廠投産後,直接減少了鄭州富士康的訂單,再加上蘋果一季度手機出貨量的下滑(銷售額大幅下滑19%),您認爲河南的外貿會好嗎?

蘋果蛋糕越來越小,分蛋糕的卻越來越多,河南如何應對?

爲了應對富士康産能的轉移,河南開始向汽車制造業轉移。

早在2021年,河南就引進了新能源汽車大廠比亞迪,計劃在鄭州建造一座比亞迪超級工廠。

該工廠號稱比亞迪全球最大、最先進的制造基地之一,一期規劃産能爲40萬輛,二期、三期共規劃産能75萬輛,合計年産能超過100萬輛。

生産線引入了大量的機器人,采用了自動化生産裝備,實現多車型柔性化混線生産。

上汽也在鄭州建造了年産能60萬輛的汽車基地,並于2023年建成投産。

今年一季度,河南汽車(包括底盤)出口金額78.7億元,上漲了33.6%;電動汽車出口額23.3億元,上漲了109.2%。

盡管河南在積極轉型汽車制造,但是汽車業帶來的出口額遠不能彌補小于手機銷量下滑造成的損失。

102億相比比439億,的確差距很大。而隨著富士康産能繼續轉移,這個差距或許會更大。

華爲、比亞迪能否接住蘋果、富士康的産能?

提起蘋果,大家都會想到華爲,畢竟這兩家企業是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唯二的玩家,消費者去購買手機,預算充足的話,要麽選擇蘋果,要麽選擇華爲。

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爲11.4億台,蘋果銷量排在第一位,賣出了2.34億台,而華爲銷量僅爲2800萬台。

差距接近10倍,短期內基本看不到超越逆襲,所以讓華爲去承接蘋果産業鏈轉移造成的空缺,難度很大。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積極的一面,華爲手機産能提升帶來的是技術升級、利潤提升以及自主化程度的提高。

簡單來說,就是華爲可能創造了20萬的就業,但是這20萬的就業價值遠高于富士康的200萬就業,這就是産業升級。

同樣實現産業升級的還有比亞迪,燃油車時代,中國汽車看起來很熱鬧,一汽、上汽、北汽、廣汽、長安、長城,和豐田、大衆、奔馳、寶馬合作得不亦樂乎,但是利潤沒多少,甚至有的車企還是虧損。

原本想著犧牲點利潤,合作幾年後,可以拿到核心技術,結果呢?海外車企根本不讓我們染指發動機這類核心技術。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産汽車抓住了時機,比亞迪一年賣出了302萬輛汽車,位居新能源汽車排行榜榜首,並且比亞迪成爲了全球唯一一家掌握三電(電池、電機、電控)技術的廠商,這一點上特斯拉也沒有做到。

甯德時代成爲全球最大的電池廠商,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6%。

長三角地區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鏈,背靠中國制造,小米跨界造出了電動汽車,而蘋果砸100億美元資金後,無奈宣布退出電動汽車領域。

蔚來、理想、小鵬成爲了新能源汽車新勢力,上汽、廣汽、吉利紛紛跨界新能源汽車,華爲打造電動汽車大生態,要成爲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博世”。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快、技術最先進、産業鏈最完善、人才最多,遠超歐美日韓,未來將成爲中國制造的一張新名片。

可以預料,未來蘋果、富士康所帶走的低端産能,必然會被華爲、比亞迪帶來的高端制造所代替。

當然,産能轉移也會造成陣痛,但陣痛之後將會是新生,是中國制造、中國科技的新生。

我是科技銘程,喜歡就點個贊吧!

0 阅读:0

看科技有銘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