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

夏小晉 2023-10-09 12:40:11

繼《詩經》《楚辭》之後,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國君還可以由此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前面講過,采詩制度由來已久,《詩經》就是官方頒布的采詩標准選本。春秋以後,禮崩樂壞,動亂不止,采詩制度荒廢。秦代國祚短暫,樂府機構有名無實。漢初經濟凋敝,樂府機關習常肄舊,勉強維持。直到漢武帝時,國力增長雄厚,才擴大樂府的規模,行使采詩職能。到了東漢,采詩已成爲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到南朝蕭梁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爲詩體。

劉勰《文心雕龍》一書在《明詩》之外,另設《樂府》專章。昭明《文選》和徐陵《玉台新詠》也都開辟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爲“樂府”。

北朝于戰亂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保存下來的北朝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作,有的則爲譯文,雖然不過百首,卻內容深刻,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與南方民歌的細膩委婉清秀大相異趣,顯示出北朝的粗犷豪放的氣概,呈現出另外一種風情民俗的畫卷。

《樂府詩集》是一部總括我國古代樂府歌辭的著名詩歌總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編。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計5000多首。

所謂“樂府雙璧”,就是收錄在《樂府詩集》裏的樂府民歌中最著名的兩大代表作,即《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的合稱。

孔雀東南飛(圖片來源網絡)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創作時間大致是東漢獻帝建安年間,作者不詳,最早見于南朝陳國徐陵編著的《玉台新詠》一書,原題爲《古詩爲焦仲卿妻作》,後被收入《樂府詩集》。現今一般取此詩的首句作爲篇名《孔雀東南飛》。

詩前有序文交待了事件本末:東漢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間,廬江太守衙門裏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被焦仲卿的母親趕回娘家,她回娘家後發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而死。焦仲卿聽到後,在自家庭院的樹上吊自盡。當時的人哀悼他們。寫下這首詩記述這件事。

《孔雀東南飛》通過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恩愛夫婦的愛情悲劇,控訴了封建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願望。女主人公劉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她對封建勢力和封建禮教所作的不妥協的鬥爭,使她成爲文學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婦女形象,爲後來的青年男女所傳頌。

《孔雀東南飛》 (節選)

孔雀東南飛,五裏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爲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爲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爲織作遲,君家婦難爲!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爲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木蘭從軍(圖片來源網絡)

《木蘭詩》又名《木蘭辭》,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作者及産生時代不詳。關于木蘭身處年代,一種說法在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間,一種說法是隋恭帝義甯年間,突厥犯邊。

《木蘭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全詩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木蘭詩》 (節選)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鞯,南市買辔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