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佛教發展迅猛,離不開孫中山先生的支持,有一些民國時期的高僧竟然是同盟會、黃埔軍校成員?!

蘊觀易經文化 2024-06-27 11:11:01

現在的佛教發展迅猛,離不開孫中山先生的支持,有一些民國時期的高僧竟然是同盟會、黃埔軍校成員?!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維持民族一種雄大之自然爲;人民不可無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孫中山先生在從事革命活動期間,認識與結交了許多佛教界知名人士和朋友,如虛雲老和尚、宗仰上人、蘇曼殊居士、太虛大師等,彼此之間互相支持和幫助,從而使中山先生的革命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任內函複中華佛教總會申請立案的報告中,沒有簡單地把佛教視爲迷信活動,而是本著信教自由和政教分離的原則,同意它的“揭宏通佛教,提振戒乘,融攝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甄擇進行,以求世界永久和平和衆生完全之幸福”的立會宗旨,肯定它“闡微索隱,補弊救偏,既暢宗風,亦裨世道”在中國社會和學術研究中的作用。

孫中山曾經表示“佛教爲救世之仁”。1918年南京棲霞寺重修,孫中山率先“捐銀幣萬元”。

由此可見,當代中國佛教的“圓融世間、出世間”等思想的發展與孫中山先生是密不可分的。

現在的佛教居士團體模式,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成型了

一、楊文會居士

當今佛教的發展路線,是由晚晴“楊文會居士”奠定的。

楊文會居士,堪稱爲當代中國佛教的“教父”,一點都不爲過!

一本《大乘起信論》,引起對佛學的興趣;設立金陵印經會;創立佛學會,每周都會講經(曾經風靡一時的某空法師經常說年輕時聽經說法故事);楊文會居士自己的佛學思想,則著重在淨土法門,推尊明末四大師(蓮池、紫柏、憨山、蕅益)。

佛教界認爲道教的神仙不能脫離輪回,聽聽楊文會居士是怎麽說的?在楊文會看來,道家之書,“或論處世,或論出世。出世之言,或淺或深。淺者不出天乘,深者直達佛界。以是知老、列、莊三子皆從娑婆苦海逆流而出,和光混俗,說五乘法(人乘、天乘、聲聞乘、菩薩乘、佛乘),能令衆生隨根獲益。後之解者,局于一途,終不能盡三大士之蘊奧也”。簡直是把道家義理與佛家旨趣相等同了。

楊文會居士開創了“居士佛教”模式,現在網絡佛教,各種捐款、印經、供燈、法事,這就是“居士佛教”在21世紀的再繼續……

楊文會居士最出名的兩位弟子:太虛大師、歐陽竟無。

楊文會居士極力推薦自己的門人弟子參加同盟會的革命活動。

二、棲雲和尚(李棲雲)

李棲雲,原名墨湖,別號大冶,1879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陽縣。弱冠出家爲僧,棲雲即其荞度後之法號。後加入中國同盟會,宣傳民主革命思想。

三、釋太虛(太虛大師)

釋太虛曾經在廣州參加辛亥革命的經曆,是由認識李棲雲開始的。

1908年在一次法事中,太虛結識了同樣對書畫詩文有共同愛好的棲雲,兩人佛緣相投,一見如故。其實但是太虛並不知道棲雲還有一個秘密身份,就是同盟會員。1910年初,棲雲邀太虛到廣州組織佛教協會,太虛欣然答應。于是兩位大師結伴同行南下廣州,兩位大師到達廣州的當日,廣州的同盟會員及信衆上千人在廣州華林寺集會歡迎兩位大師莅臨廣州。在這一年的秋天白雲山的雙溪古寺原主持月賓因事返鄉,衆僧力捧太虛接替主持。于是太虛上白雲山當上了雙溪古寺的主持,做主持之後太虛不但將雙溪古寺變成自己愛好的詩文會友的場所,他還將雙溪古寺變成革命黨人的秘密活動之地。

據說當時逢初一十五,不用另行通知,三五成群的革命黨人就會扮成香客來到雙溪古寺集會,而太虛必以齋菜款待。人們還經常見到太虛和尚穿著破衲,披著鬥篷與革命黨人一起高談闊論。但見太虛和尚時而低聲細語,時而慷慨陳詞,久而久之在革命黨人中,人人都稱太虛和尚做革命和尚。

四、虛雲和尚

1913年,雞足山住持虛雲大和尚在南京會見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在與虛雲談話中,講到他主張學習西方的民主制、新科學來救中國,也主張要保全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以著手建立新的道德標准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思想。他也認爲,一些傳統的“迷信”應該剔除,譬如符咒治病、奢侈祭祀、籍神佛誕辰大肆焚燒香燭或斂財,或以人爲犧牲,這些陋俗應革新。虛雲說,世人媚神,混亂了正真的佛教信仰,使人誤解了信佛的本質。

虛雲感佩孫中山對宗教的開明態度。他講到西洋教廷有一本禁書,即耶稣門徒彼得撰寫的《水上門徒行傳》,書中提到,耶稣十八歲後,曾在印度研究佛法十余年,後經波斯、土耳其,回到以色列傳法布道。虛雲認爲佛教和基督教同源。虛雲所說之事,令孫中山感到驚訝,他說,如果《水上門徒行傳》還有流傳,他一定會進行研究。

這就是所謂的“耶稣學佛”故事的來源,是特定時期的特定人物的一場政治性談話引發的。

五、蘇曼殊

奇人,蘇曼殊。

蘇曼殊,生了重病,到了蔣介石的老婆陳潔如家裏治病,陳潔如把衣服當掉給蘇曼殊買糖吃。

有一次蘇曼殊沒有錢了,聽說同盟會發工資了,他就找廖仲恺要錢,廖仲恺整個暈了,你也不是我們會員,爲什麽要錢呢,于是請示老大孫中山,孫老大說一定要發,在他心裏,蘇曼殊早就是同盟會的成員了。一錘定音,花名冊上自此有了蘇曼殊三個字。

蘇曼殊去世後,孫中山過問喪事細節,並安排得力助手汪精衛親手操辦。

他有超豪華的朋友圈:

——柳亞子、柳無忌父子在他去世之後爲其編著《蘇曼殊全集》。

——陳獨秀是他的老師,曾教他作詩,評價他是一個聰明絕頂的天才,認爲他是衆多朋友中不可多得的清白之人。——魯迅與他在日本創辦雜志《新生》,並對他的詩文評價甚高。——他和孫中山、章太炎、宋教仁都是好朋友。——他去世後孫中山安排汪精衛料理其身後事。他一生多才多藝,名號奇多:——他是一位詩人,最後一位把舊體詩做到極致的人。——他是一名小說家,小說也很聞名。他一生共寫小說七種,其中《人鬼記》已散佚,流傳下來的有《斷鴻零雁記》、《天涯紅淚記》(未完)、《绛紗記》、《焚劍記》、《碎簪記》、《非夢記》等六種,是新鴛鴦蝴蝶夢派雛形,很多女學生蚊帳裏挂他的照片。——他是一名畫家,雖然僅存幾十幅畫,但是都是價值連城。——他是一名翻譯家,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他是一名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稱之爲革命和尚。——他是一名僧人,偷了一個去世的和尚的度牒,以僧自居。一生出家無數次,出入紅塵。其實,他更是一名憂郁的神經質青年,經常做一些糊塗的、成人世故世界中看似幼稚的事情。

他就是詩僧蘇曼殊。

六、印光法師與國民黨元老張靜江的佛緣

張靜江信佛並與印光大師結緣是在官場不得志之後。

1930年11月,張靜江與蔣介石矛盾激化,辭去浙江省政府主席職務,離開了政治舞台。1932年初,“一·二八”事變爆發,上海炮火連天,死傷遍地,日人無故進攻,屠殺無辜,引發了張靜江的反思。一天吃飯時,他拿筷子夾肉,突然連筷子帶肉都扔下,頓悟戒殺之道,遂決心從此日戒腥茹素,以示對亡靈哀悼,對弱肉強食的侵略行徑的仇視與厭惡。他說:“我反對嗜殺的日本,我自己如果不能素食,就失去抗日的資格了。”張靜江決心從此吃素念佛,對弱肉強食的侵略行徑的仇視與厭惡。

張南琛對張靜江學佛情況是這樣記載的:

“二叔公晚年信佛。1936年他與印光法師見面之前就已經開始信佛,當時正是他于國事心灰意懶,與蔣介石也鬧得不可開交之時。那年8月,他前去拜訪了印光法師。法師不知運用何種法力,僅僅在他耳邊竊竊私語了幾句,就使得他大徹大悟起來,以至于臨走時放聲大哭(見張久香《二兄行述》),從此潛心佛門,念經打坐,吃素修行,對于世間萬事似乎都已經看透了。後來在上海成立佛教協會,在莫幹山建立佛堂等善事,都是由此開始的。再後來到了美國紐約,多數時間也是靠念經、禱告來打發。在紐約時他的眼疾已經越發嚴重,怕光,就常常一個人在一間黑屋子裏念經,爲中國的未來和親人的安甯而禱告。”

七、清定上師

清定上師,俗名:鄭全山。

十八歲就考入了廣州大學哲學系。就讀大學期間,正當國共合作大革命時代,孫中山先生經常在廣東高師大禮堂演講新三民主義,並指示"以俄爲師",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鄭全山時往聽之,逐漸産生跟隨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的願望。

于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步兵科。決心效忠孫中山先生,遵循蔣介石擬定的校訓"親愛精誠",開創一個三民主義新中國。

1932年,鄭全山經鄭濟時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過兩年,入中華民族複興社,任複興社總社組織登記組組長。複興社是以黃埔系精英軍人爲核心所組成的一個帶有情報性質的軍事團體,其主要活動是積極配合中央政府進行抗日備戰,對地方軍閥割據勢力的消藩情報工作,對各軍事集團進行團結或瓦解工作,進行反共反蘇宣傳。與鄭全山共事的複興社書記長劉健群曾贊歎他"爲人謹約,守正不阿,雖一言一行,靡不誠笃中肯""爲民族複興運動中不可多得之青年志士"。

1941年3月,經屈映光先生(時任重慶救濟委員會會長)籌劃,鄭全山借回家奔喪之名,請假二個月,獲准。5月3日,瞞著妻子兒女,離開國民黨軍政界,到金頂飛瓦、竹茂林幽的慈雲寺裏,依澄一法師座下披剃出家,法名清定。當香燭高焚,梵樂升起之時,他忽然想到一輩子在佛俗兩地痛苦徘徊的父親,而今,他終于有勇氣將大富大貴視若塵土,邁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從此以後,他將弘法濟世,進入全新境地。澄一和尚給他剃度時,給他講了法名"清定"的來曆。老和尚曾于1903年1月15日淩晨做過一個夢,夢見浙江來的一位很有道行的高僧要求住下,自稱是前朝道魁和尚,今世的名字叫清定。因爲這個夢太奇怪,老和尚就把它完整地記錄下來了。鄭全山本是浙江人,也恰好是老和尚做夢那天出生的。因與夢兆相符,從此,清定這個法名便伴隨了這位佛門龍象大願大行一生。

八、趙樸初

趙樸初老先生與孫中山先生轶事一則。

1927年趙樸初因患肺病到武漢舅舅家養病,不久離開武漢,再一次住到了舅舅關絅之所住的覺園。關絅之是清末舉人,同盟會秘密會員,曾幫助孫中山脫險,事後孫中山書扇相贈。1922年,關絅之與周舜卿、沉心師、謝泗亭等人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居士林團體——佛教居士林。同年創辦了佛教組織淨業社。關絅之任副會長。1927年趙樸初養病期間,淨業社遷入覺園,趙樸初在淨業社做秘書工作。並得到了關絅之的悉心培養。1929年,中國佛教協會成立,關絅之被選爲九個常委之一。趙樸初得以有機會接觸全國高僧大德。從此,趙樸初走上了與佛結緣、慈悲爲懷、普度衆生的道路。

除了中國佛教協會的創始人身份之外,趙樸初老先生還是中國八大民主黨派排名第三的“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始人之一。1945年12月30日,趙樸初與馬敘倫、王紹鳌、林漢達、周建人、雷潔瓊等在上海成立以“發揚民主精神,推進中國民主政治之實現”爲宗旨的政黨——中國民主促進會。此後,趙樸初曆任民進上海分會副主任,民進上海市委主委,民進中央委員、常委、副主席,民進中央參議委員會主任,是中國民主促進會德高望重的卓越領導人。

本文寫于:2024年6月24日  17:10。

END

作者簡介:陳勇臻,字“蘊觀”,號“清鑫居士”。祖籍利津,現定居淄博。

民革黨員、周易學者;中華文化促進會會員;文促會易學文化專業委員會成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2019年創立“自我實現宗派-理論體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