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詩《龍標野宴》寫盡夏日之清涼​透出樂觀之情懷

長安聽雨 2024-06-23 11:54:51

王昌齡(?—約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開元進士,授校書郎,改汜水尉,再遷江甯丞。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唐玄宗天寶七載(748),王昌齡從江甯(今江蘇南京)丞任上被貶爲龍標(今湖南懷化)尉。在龍標貶所期間,詩人寫下這首《龍標野宴》,借景抒情。

龍標野宴

(唐代)王昌齡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弦歌愁遠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在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朋友在龍標野外舉行宴會的情景,抒發了一種曠達樂觀的情懷。

前兩句“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以輕快的筆調點出此次宴飲的時間和地點:沅水畔夏日的傍晚,涼風習習,涼快極了。一個“足”,看似是平淡,卻將夏夜的清涼渲染到了極致。正是因爲沅溪有足夠的涼風,潺潺溪水相伴、環境幽美宜人,所以詩人和友人帶著在春日釀的酒,攜手同行,選擇在溪畔的竹林裏開懷暢飲。有佳景、美酒、良友,這樣的野宴,氣氛熱烈又歡樂的,心境潇灑而惬意。清涼的晚風吹過,仿佛吹散了詩人的疲憊,愈發顯得通透、高潔了起來。

後兩句“莫道弦歌愁遠谪,青山明月不曾空。”以灑脫的心態反映出詩人雄渾豪邁的風格,透出一種樂觀向上的境界。宴會上詩人和友人一邊豪飲,一邊彈琴高歌,這看似歡快的琴聲和歌聲,卻無意中勾起了詩人內心深處的貶谪之愁 , 在夜空下、野地上蕩漾著。然而,“莫道”二字,卻把慘淡愁雲一掃而空,詩人面對眼前青山、碧天、明月,頓覺心境朗澈,唱出了“青山明月不曾空”的勵志警句。反映了詩人並不以被貶而愁苦的心態,表現出雄渾豪邁的風格,從而既含蓄蓄又酣暢地抒寫了詩人內心豪放灑脫、爽朗樂觀的情懷。

全詩手法精妙,既沒有刻意渲染竹林有多麽清涼,也沒有正面描寫宴會有多麽歡快,于敷陳直賦間將詩人的胸襟表現得淋漓盡致,字裏行間無不充斥著豁達悠然的氣息,含蘊沉藉,韻味無窮。

2 阅读: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