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霸氣”的唐朝詩人,寫下一首古詩,道出了人生的心酸和無奈

曆史人物傳記故事 2024-06-19 12:46:27

在燦若繁星的唐代詩壇,劉叉的光芒相對比較黯淡一些,但他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劉叉的生卒年、字號、籍貫等信息不詳,主要活動在元和年間。他以“任氣”著稱,喜歡評論時人,其性格豪邁,一些資料中說他少時任俠,甚至因酒殺人亡命,後來在朝廷大赦後發憤讀書,並能寫出優秀的詩歌。

劉叉曾慕名前往韓愈處,並爲韓愈賦詩《冰柱》和《雪車》,這兩首詩被認爲是他作品中的代表作,尤其是《冰柱》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意象著稱。他的詩風峻怪,才氣縱橫,辭藻中多含悲慨不平之聲,被形容如刀劍相擊,铿锵作響。

這兩首詩使他的名聲在盧仝、孟郊兩位詩人之上。就這樣,他拜在了韓愈門下。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以文風雄健、倡導古文運動而聞名,同時他也是一位以撰寫墓志銘而獲得豐厚報酬的文人。

然而,劉叉性格中的“任氣”(意爲任性、不受約束)讓他對韓愈爲人寫墓志銘以獲取金錢的做法感到不滿。

在一次爭執之後,劉叉取走了韓愈因爲寫墓志銘所得到的酬金,並留下了一句頗具諷刺意味的話:“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爲壽。”意思是說,這些錢本是用來奉承死者的,不如用來爲活著的劉叉祝壽。

可見,劉叉對于文人以文換金的行爲是極爲不屑的,也展現了他獨立不羁的個性。

取金之後,劉叉回歸齊魯(今山東省一帶),之後便不知所終,留下了一段令人津津樂道的文壇佳話。

劉叉對于文人道德和行爲的嚴格要求,他有敢于挑戰權威、維護個人信念的勇氣。

劉叉才華橫溢,盡管他的作品數量不多,卻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受到了曆代文人的高度贊譽。

今天,我們將一同賞析他臨終前留下的一首代表作,詩中飽含了對人生無常與無奈的深刻洞察。

不僅彰顯了劉叉卓越的文學才華,更成爲了我們理解人生困境與抉擇的一面鏡子。

《偶書》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偶書,即隨意書寫的詩文。

大意是,太陽從東方升起離桑樹頂才有一丈多高,人世間的事情多得數不清,件件都像細微的毫毛一樣。我憤怒地注視著世上的不平之事,胸中那把正義的刀已被磨損得不成樣子了。

這首詩以鮮明的對比和強烈的視覺形象,表達了詩人對世間不公的憤慨和內心深處正義感的磨損。

前兩句“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描繪了日出時壯麗的景象,與紛繁複雜的人間萬事形成對比。

這裏的“扶桑”指的是神話傳說中的大樹,象征著太陽升起的地方,而“細如毛”則形容人世間的事情多而雜亂,像毛發一樣細小且數不勝數。

後兩句“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則是詩人情感的直接抒發。詩人自稱爲“野夫”,在看到世間的不平時,內心充滿了憤怒。

這種憤怒就像一把刀,隨著不斷見證不公正的事情而逐漸磨損。這裏的“萬古刀”是指內心深處的正義感,它既是對抗不公的武器,也是詩人情感的象征。

刀的磨損意味著詩人對不公現象的抗爭是持久而艱難的,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正義的堅持和對不公的深深憂慮。

這首詩不僅表達了詩人對世界的深刻洞察,也展現了他作爲一位俠客的剛烈個性和對正義的執著追求。

通過這樣的比喻,詩人將內心的複雜情緒轉化爲生動的形象,使得這首詩具有了深刻的藝術魅力和哲理意味。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