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條無人駕駛地鐵引來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圍觀“

青島晚報 2024-06-22 08:07:03

全國第一個全自主運行系統(TACS)示範工程。

媒體記者“圍觀”6號線無人駕駛地鐵。

應急演練。

全國第一個全自主運行系統(TACS)示範工程——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即將迎來開通兩月的關鍵節點,6月21日上午,來自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等多家媒體的記者走進青島地鐵,通過座談了解建設背後故事、探訪運營控制中心、實地體驗全自主運行列車等方式,“圍觀”這條科技感“拉滿”的地鐵線路。記者從青島地鐵集團獲悉,依托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青島地鐵綠智融合、數智融合的經驗正在走向全國,被多地地鐵同行借鑒使用。

開通近兩月交出亮眼成績單

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是全國第一個全自主運行系統(TACS)示範工程,于4月26日正式開通。6號線一期整體位于西海岸新區,起于靈山灣站,終至橫雲山路站,全長30.8公裏,共設21座車站,全程運行約50分鍾,串聯了靈山灣影視文化産業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中德生態園等西海岸人口集中、産業聚集的重點區域,線路開通後大大加強了區域之間的聯系,全面加強西海岸新區與青島東岸和北岸城區間的快速交流,深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同時,作爲西海岸新區的第三條地鐵線路,6號線一期的開通加快補齊了西海岸新區南北向的交通短板,爲國家級新區建設提供更加便捷的軌道交通支撐。

6號線一期不僅是一條發展線,還是一條民生線。途經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青島濱海學院、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青島黃海學院等醫院、院校以及大型社區,極大提高了沿線居民、學生出行效率,有效緩解地面交通壓力。記者從青島地鐵集團獲悉,在即將迎來開通兩個月的關鍵節點,截至目前,6號線一期已交出了亮眼成績單:開通以來累計客運量256.8萬人次,列車運行圖兌現率100%、列車正點率100%。

雙輪驅動給發展插上騰飛翅膀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青島地鐵把創新作爲第一動力,持續強化目標牽引。青島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君表示,正是因爲有了諸多智慧元素的加持,讓6號線一期運營成績單格外搶眼:開通首月各項運營指標都優于既有運行線路。

作爲青島地鐵打造的首條智慧地鐵示範線,6號線一期在建設、運營中采用了許多新工藝、新技術。由青島地鐵集團聯合中車四方所、中車四方股份、上海富欣、中興高達等研發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全國首個列車全自主運行系統(TACS),讓列車擁有了“最強大腦”。列車行進無需地面信號指揮,可以根據時刻表,自行確定要運行的時間、速度和行駛的區域,實現自主控制、智能啓停。6號線一期開通是全自主運行系統(TACS)示範工程的成功落地,標志著我國在城軌領域取得了自主創新的重要成果,實現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由“從無到有”到“技術領跑”的跨越,揭開了中國城軌列車運行控制領域的嶄新一頁。

不僅是列車,6號線一期車站、運行維護等也都充滿“智慧”。6號線一期運用了智慧車站、智慧運維系統等諸多智能技術,建成了全場景、全功能的智慧車站,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視覺識別、檢修機器人等技術,可以及時發現設備故障和突發情況,實現了運營業務的自動化控制和智慧化管理,讓車站擁有更“聰明”的“智慧大腦”,讓運營服務和管理,實現了從“手工操作”到“人工智能”的升級,大大提高了運營管理效率。地鐵6號線一期的建設和運營,對于青島地鐵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是青島地鐵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一次生動實踐。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的雙輪驅動,爲青島地鐵的智慧運行插上了騰飛翅膀。

全國媒體“圍觀”智慧場景

乘坐全自主運行地鐵是種什麽體驗?智慧車站運行背後有哪些“秘密”?21日下午,記者們乘坐6號線,感受這條線路的“科技感”。

“感覺就像是在穿越‘時空隧道’,真棒!”乘坐6號線列車時,看著車頭前不斷後退的場景,媒體記者們紛紛贊歎道。一時間,車頭前擠滿了“長槍短炮”,大家拿著手機不停錄像、拍照,觀賞列車前進時隧道內的景象。

據了解,青島地鐵2010年首條線開工,2015年首條線開通至今,運營線路達到8條、348公裏,運營裏程穩居全國第十,串聯東西兩岸、七區一市,實現對主要商圈、交通樞紐、醫院全覆蓋,日均客流近150萬人次(最高235萬人次),占公共交通客運量43%(最高61%),越來越多的市民將地鐵作爲出行的第一選擇。在建線路9條、158公裏,正全面加快建設進度,預計至2028年陸續開通,屆時日均客運能力將達500萬人次,公共交通分擔率超60%。

爲破解國內外同行在城軌發展方面所遇到的痛點難點,青島地鐵集團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堅持創新驅動,實施數字化轉型。青島地鐵以智慧建造、智慧運行、智慧運維三大核心板塊爲主要內容,打造智慧城軌。面向工程建設、設備設施、車站運作、行車調度、乘客服務等業務,通過應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5G等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實現施工現場的精細化管理、列車運行的自主化控制、各專業設備的狀態感知、生産運作的信息化賦能、載運乘客的精准服務,推動流程再造、組織變革和業務重構。

定標准青島經驗走向全國

6號線一期作爲青島地鐵綠智融合示範線,目前的安全指標、設備性能指標、乘客服務指標、能耗指標、運營成本指標等都是最優的,切實取得了更高質量的發展。張君表示,後續線路將以6號線爲標杆進行升級建設。目前,青島地鐵也正在推進諸多建設成果的行標編制與業內推廣,並與國內地鐵城市不斷加強交流分享,爲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貢獻青鐵力量和社會價值。

爲搶抓數智時代發展新高地,青島地鐵集團早在去年就發布了《青島地鐵數字化轉型總體規劃》及《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頂層規劃》,成爲國內軌道交通行業率先在全域系統開展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城軌建設工作的企業。兩部規劃著力提升創新成果轉化,推進智慧城軌業務布局,進一步明晰了智慧城軌畫像。此外,青島地鐵還與山東大學等知名高校攜手,擘畫在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以算力、數據、算法三要素爲核心所規劃的智慧城軌藍圖,積極賦能青島地鐵智慧交通運行與建設。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記者 徐美中

■相關新聞

志願者在地鐵站內教急救

提升市民安全防範意識

“天呐!原來電動車著火這麽危險,得趕快回去看看樓道裏有沒有電動車!”“原來逃生路線圖這麽重要,以前都沒注意。”隨著電視上播放的事故案例,市民們不禁發出了驚歎。爲響應第23個全國“安全生産月”的主題“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近日,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第二建設分公司、青島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運營一中心、中鐵建工青島地鐵7號線二期東郭莊維保中心項目部于東郭莊地鐵站內通過播放安全宣傳視頻、發放安全知識紀念品以及應急救援實操的方式來向市民普及安全知識。

活動現場,志願者們向市民展示了心肺複蘇、AED除顫儀的使用方法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互救自救技能,市民們也體驗並練習各類應急救援技能。本次“安全生産宣傳咨詢日”活動,通過直觀易懂的方式宣傳普及了安全應急知識,爲市民提升了安全防範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爲營造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的安全氛圍貢獻了青島地鐵力量。截至目前,地鐵職工使用AED已成功挽救6名乘客生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