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也想“掀桌子”了?

蒙蒙李彤 2024-06-19 08:24:49

2023年,廣汽集團(SH:601238)營收1287.6億,同比增長17.5%;全年銷售250萬台,同比增長2.9%(位居全國車企第五位);但扣非淨利潤35.7億,同比下降52.3%。

營收、銷量、扣非淨利潤,三大指標兩升一降。

2024年Q1,廣汽集團營收同比下降19.1%,季度銷量同比下降29.1%,扣非淨利潤同比下降52.1%。三大指標全都大幅下降。

2024年5月,廣汽集團月銷量同比下降25.3%。其中,廣本、廣豐銷量分別下降41.3%、17%;被寄予厚望的埃安月銷量下降32.2%(前5個月累計銷量下降38.7%),IPO前景不容樂觀。

近年來,新能源車高歌猛進,迅速占領傳統燃油車市場。但廣汽旗下日系燃油車節能優勢突出,銷量逆勢增長,市場表現遠勝德系、美系合資品牌。

埃安布局較早、起步很快。2023年銷量達48萬台,僅次于比亞迪、特斯拉,位居全國新能源車銷量榜第三。

以節能燃油車爲基本盤,將快速成長的埃安打造爲“第二增長曲線”。一年前的廣汽集團,在許多投資人眼裏,可謂前途一片光明。

人算不如天算。進入2024年,新能源車以性能(續航、節油)、價格爲旗幟,攻入傳統燃油車腹地——日系省油車,廣汽集團首當其沖。原本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現在有了“掀桌子”的沖動。

自主貌美如花、合資賺錢養家

自主品牌、合資品牌是廣汽集團的兩大支柱。上市公司整車銷售收入幾乎全部由自主品牌貢獻,而利潤則來自合資品牌(對聯營/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

1)自主品牌增收不增利

2017年以來,廣汽自主品牌營收保持“兩位數增長”,到2023年幾乎“翻番”,但毛利潤卻相當微薄:

2017年,廣汽整車制造業務收入502億,毛利潤112億、毛利潤率高達22.2%;

2018年,廣汽整車制造業務收入毛利潤降至82億、毛利潤率16.3%;

2019年,形勢急轉直下,整車業務收入360億、同比下降28.5%;毛利潤僅11億、毛利潤率3%。

從此以後,廣汽整車制造業務毛利潤率一直在低位徘徊。

2023年,整車制造業務收入940億,毛利潤37億、毛利潤率3.9%。

自主品牌還沒有真正開始賺錢,價格戰已成燎原之勢。

廣汽老總最近在一次講話中說:汽車行業卷下去不是辦法,企業的目的是盈利……讓人窩心的是,“卷王”毛利潤率高達23%。

2)投資收益多“挺”了三年

廣汽集團淨利潤來自對聯營/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過往十年(2014年~2023年)當中,有七年,投資收益超過財年淨利潤。

近來年,其他汽車集團旗下合資品牌銷量、利潤急劇下降:

例如長安汽車,投資收益的峰值出現在2014年~2017年。2016年,僅長安福特一家貢獻的投資收益就達90億,超過扣非淨利潤。2018年開始,投資收益斷崖式下跌,嚴重拖累集團業績。

上汽集團對聯營企業的投資收益曾連續多年穩定在250億以上。2019年微微松動降至230億;2020年暴跌到143億;2022年、2023年,分別爲108億、107億。

長安、上汽等汽車集團,旗下合資品牌于2019年前後紛紛衰落,廣本、廣豐卻逆勢增長:

2021年,廣汽集團聯營企業貢獻投資收益首次突破100億;2022年達到134億。

2023年,風雲突變,聯營/合營企業貢獻的投資收益驟降至79億。但投資收益與淨利潤的比值卻提高到179%,說明自主品牌表現更差。

省油是日系車最突出的優勢,成爲燃油車“最後的堡壘”。與上汽、長安相比,廣汽從合資企業獲得豐厚利潤的局面多挺了三年。

節能車與新能源車

以豐田爲代表的日本車企致力于氫能源技術,認爲純電動車是過渡且並非最佳方案。

傳統燃油車企都有類似觀點,但在選擇其他過渡方案時,日系偏重HEV(油電混動)、德系多配MHEV(輕混)、比亞迪等中國車企主攻PHEV(插電混動)。

由于廣本、廣豐的HEV車沒有純電行駛模式,不能被列爲新能源車。廣州搞了個“土政策”——《節能車目錄》,進入目錄的車型雖不能像新能源車那樣上綠牌,但搖號中簽率大大提高。普通燃油車一號難搖,節能車中簽率最高可達100%。

毫無懸念的是,廣州《節能車目錄》的主角是廣汽,雅閣、凱美瑞、雷淩、威蘭達、皓影、奧德賽等品牌的混動或“雙擎”車型均被囊括其中。由于不是插電混動,相關車車型只能被冠以“節能車”之名,在廣州享受“東道主”待遇。

與激進的新能源路線相比(如比亞迪停産燃油車),將燃油車“漸進改良”爲節能車是廣汽的優勢策略。

2021年H1,廣汽新能源車、節能車銷量分別爲5.2萬台、12.3萬台,新能源車僅占總銷量的5%;

2022年H2,廣汽新能源車銷量接近20萬台、占總銷量的15%,但仍比節能車銷量少3.7萬台;

2023年各季,廣汽新能源車銷量全面超越節能車,主要原因是埃安的崛起——Q2、Q3、Q4,埃安季度銷量均在10萬台以上。其中Q3銷量達14.2萬台、占廣汽新能源車銷量的90%、占廣汽總銷量的22.5%。這一季,廣汽新能源車占比首次達到25%。

按照原來的預測,到2035年,傳統燃油車在中國新車銷量中的占比仍然高達50%。

這是年銷量超過千萬台的市場,當然不應放棄。從節能、減少排放的角度,努力降低上億台燃油車的油耗利國、利民、利環保(假設到2035年,傳統燃油車年銷量超過1000萬台)。

計劃趕不上變化。2023年12月,苗圩預測“新能源車滲透率超過50%”這個目標可能提前十年,即2025年實現。實際上,2024年5月國內新能源車滲透率已接近50%。

甚至,有機構大膽預測,2035年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將達90%!

燃油車時代提前十年落幕,出乎豐田、本田們的預料,也打亂了廣汽的全盤規劃。

難怪心情不好

廣汽集團旗下子公司衆多,可概括爲兩大支柱:一是合資品牌,包括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三菱等;二是自主品牌,包括廣汽乘用車、廣汽埃安等。

2017年,廣汽總銷量同比增長21.3%、首次突破200萬台。廣汽本田、廣汽豐田銷量分別爲70.5萬、42.2萬。自主品牌廣汽乘用車銷量超過廣汽豐田,達50.9萬台、占集團總銷量的25.4%。

2018年,廣汽總銷量創紀錄地達到214.8萬台,同比增長7.3%;兩田銷量分別爲74.1萬、58萬。自主品牌廣汽乘用車銷量53.5萬,占比24.9%。

2019年、2020年,廣汽銷量停滯不前。2021年重拾升勢,全年銷售214萬台,其中本田78萬、豐田82.8萬;自主品牌44.4萬台(其中新能源品牌埃安12萬台)。

2022年,廣汽銷量同比增長13.5%、創紀錄地達到243.4萬台。廣豐銷量突破100萬、同比增長20%;自主品牌銷量達63.4萬台(其中埃安27萬台),占比提高到26%。

2023年,廣汽銷量進一步提高到250萬台。廣本、廣豐銷量下滑,自主品牌銷量增長近40%,占比超過35%。

直到2023年,廣汽集團銷量一直保持增長勢頭,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合資品牌堅挺到2022年。盡管廣汽三菱、廣汽菲克、廣汽日野等品牌的相繼衰落,廣汽本田銷量堅挺,廣汽豐田甚至實現了逆勢增長。2017年廣汽豐田銷量爲44.2萬台,2022年突破100萬台,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7.7%。

相比之下,上汽大衆2018年銷量達210萬台,2023年不到122萬台;2018年上汽通用銷量達196萬台,2023年跌至100萬台。短短5年,兩大合資品牌銷量合計下跌184萬台!

其次,當日系合資品牌銷量下滑時,自主品牌強勁增長。2023年,“兩田”終于扛不住 ,廣本銷量下滑13.7%、豐田下滑5.5%,合共較2022年少銷15.6萬台,而自主品牌多銷25.1萬台,令廣汽集團銷量保持增長。

“合資品牌頑強、自主品牌爭氣”,有此兩大支柱,廣汽集團的日子比上汽、東風、長安們的日子好過得多。

2024年1~5月,形勢急轉直下:

廣汽集團總銷量70萬台、同比下降24.5%;

廣本銷量17.4萬台、同比下降24.3%;

廣豐銷量26.6萬台、同比下降27.3%;

自主品牌銷量25.7萬台、同比下降17.5%。其中,廣汽乘用車銷量15.6萬台、同比增長6.2%;被寄予厚望的埃安銷量略高于10萬台、同比下降38.7%。

2024年1~5月,比亞迪累計銷量127萬台、同比增長26.8%;吉利控股(HK:00175)更猛,5個月累計銷售近79萬台、同比增長45%。其中,極氪銷量6.8萬台,較2023年1~5月增長112%。

造成今天被動局面原因之一是研發投入相對不足:2014年~2023年,廣汽集團累計研發投入440億。其中,362億被資本化(資本化率82.3%),相當于10年淨利潤總和的53.4%。

2014年~2023年間,廣汽集團累計從聯營/合營企業獲得投資收益832億,相當于10年淨利潤總和的123%。

讓“兩田”再興旺十年,埃安或其他自主品牌有實力去“卷”。#長期主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0 阅读:86

蒙蒙李彤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