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四個月零售銷量下滑,一汽大衆還能轉型突圍嗎?

牛刀財經 2024-06-17 19:25:34

作者丨李登軍 出品丨牛刀商業評論

隨著新能源汽車日漸成爲行業新趨勢,傳統汽車廠商都受到了嚴重沖擊,不少老牌知名車廠銷量都處于下滑狀態。

據乘聯會最新公布5月份數據顯示,零售銷量前十的車企中,比亞迪在5月零售銷量爲26.8萬輛,市場占比高達15.7%,再次穩坐銷量冠軍的寶座。一汽-大衆則以12.4萬輛排名第二,市場份額卻跌至7.3%。

事實上,在今年前五個月中,一汽-大衆銷量已經連續四個月出現下滑。具體來看,2月、3月、4月、5月,一汽-大衆的零售銷量分別下滑了16.2%、4.2%、15.6%和17.5%。盡管一汽-大衆銷量仍位居第二,但其地位已經岌岌可危。

誰能想到,作爲曾經汽車界的佼佼者,現如今的一汽-大衆竟會陷入如此困境。

據界面報道稱,大衆內部其實也很焦慮,並發送了一則名爲“突圍行動”的內部推送,“一汽-大衆正處于最後的,也是唯一的轉型窗口期,除了背水一戰已經無路可走,唯有萬衆一心向死而生”。

盡管一汽-大衆官方否認了該消息,但其對現狀的危機感顯而易見。

那麽,一汽-大衆爲何會陷入如此境地?一汽-大衆的未來又應該何去何從?

一、銷量持續下滑,多地4S店關門跑路

在汽車界,除了豐田外,銷量排名第二的車企集團便是大衆汽車集團。

但與豐田不同,大衆汽車更依賴于中國市場。譬如2023年,大衆集團在全球終端累計銷量爲924萬輛,其中,中國市場交付量爲324萬輛,占比超過35%。在全國所有跨國車企中,大衆集團的占比位列第一。而豐田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占比卻不到20%。因此,倘若失去中國市場,大衆汽車可能也將難以維系如今全球銷量第二的地位。

更令一汽-大衆焦慮的是,最近幾個月,多地4S店倒閉的消息屢屢傳出。

據大皖新聞報道稱,5月9日,多名車主在社交平台發布視頻稱,位于河南鶴壁的一汽-大衆4S店突然關門,車主們繳納還款保證金都沒有退還。

車主李先生稱,2022年時,他家在一汽-大衆4S店購買了大衆品牌車輛,同時繳納了4000元還款保證金,並承諾等還款結束就會退還。然而現如今,該大衆4S店突然關門退網,負責人也聯系不上,不知道保證金應該如何解決。

一汽-大衆客服回複稱,其4S店已于5月6日退網,但此前並未對外公布退網信息。早在今年3月,鶴壁一汽-大衆4S店就已傳出數十台車無法獲取合格證的消息。當地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也證實,他們之前已接到其中一家4S店未繳納購置稅的投訴,這足以窺見當時店內經營已經出現困境的端倪。

無獨有偶,此前也有不少媒體報道稱,在江蘇宿遷、邳州、新沂等多地出現多家一汽-大衆4S店卷款跑路的情況。因此不少車輛的綠本抵押在銀行而無法贖回,導致多名車主新車始終無法上牌,車主們成爲直接受害者。

事實上,最近幾年,受市場大環境影響,4S門店突然關停跑路的新聞早已屢見不鮮。

表面上,是大多數4S門店的日子很不好過;但實際上,卻從側面反映出,家大業大的車企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

畢竟,4S門店接連出現問題,除了自身內部經營不善外,更多是由于車企外部壓力造成的。通常情況下,廠家下壓的任務非常重,以至于車多賣不完,導致車輛積壓嚴重,資金回流慢,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崩盤也是遲早的事情。

當4S店接連出現問題,銷量不斷下滑,一汽-大衆想要保住老二的位置似乎也越來越難。

二、一汽-大衆深陷轉型難

作爲早期進入中國的汽車合資品牌一汽-大衆,德國大衆汽車集團與一汽集團的合作無疑是雙贏的典範。

30多年來,一汽-大衆汽車靠著過硬的産品力與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在燃油車時代曾多次蟬聯中國市場産銷量冠軍,建立了無人能撼動的強勢地位。

然而,最近幾年,合資品牌的日子並不好過。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4月,主流合資品牌銷量約爲45萬輛,同比下降26%。而5月份,汽車零售市場依舊呈現出國産品牌崛起,合資品牌銷量下滑的趨勢。而在過去20多年時間裏,中國汽車市場每賣出兩輛車,便有一輛車是合資品牌的産品。

這也意味著如今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已經發生了顛覆變化。國産品牌由于通過不斷提升産品品質、加強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正在成爲汽車市場的消費主流。但整個合資車市場卻整體表現較爲慘淡。

其實,一汽-大衆屬于跨國汽車巨頭中較早進行電氣化、智能化轉型的車企,沒想到,其卻遲遲難以取得顯著的技術及市場成果。

在燃油時代,一汽-大衆既有物美價廉的桑塔納,也有中高端典範奧迪傲視群雄。但到了新能源時代,一汽-大衆卻遲遲沒有爆款車型出現,即便是引入了大衆ID家族車型,也難以與國産新能源車相提並論。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一汽-大衆ID.系列車型中表現最佳的ID.4 CROZZ,但在前4月累計銷量僅爲11976輛。二去年年底上市的ID.7 VIZZION連續3個月的月銷量爲300多輛。銷量實在上不了台面。

雖然一汽-大衆想要通過自主研發新能源車型突破重圍,但面對的阻力其實並不小。

界面新聞報道指出,一方面是由于合資公司控股雙方都只是將中國市場視爲存量市場,合資公司本身員工及高層都並不掌握真正的決策權,成本是也可能更高。

科爾尼咨詢董事桂靈峰表示:“合資公司引入的新車型在成本競爭力上弱于本土品牌車型。車型定點的供應商也都是集團常年合作夥伴。其在采購層面即使尋找到成本與效率更佳的替代者,也難以更換優化。”

另一方面,由于一汽-大衆地處東北,受氣候影響,當地消費者對替換新能源意願並不強烈,與南方城市相比,綠牌車絕對少得可憐。

公安部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743萬輛,但東三省總和不到30萬輛,占比僅爲4%。

內憂外患下,一汽-大衆想要轉型其實並不容易。

三、質量問題頻發,多年積攢口碑難保

更令一汽-大衆糟心的是,一直引以爲傲的德系品質也正被悄然瓦解。

曾幾何時,因爲一汽-大衆有著“純正”的德系血統,深受萬千家庭的青睐。但現如今,一汽-大衆旗下數款熱銷車型卻頻頻因出現質量問題被投訴。

據第三方投訴平台黑貓投訴顯示,目前在“汽車黑榜”上,一汽-大衆位居第三。其主要被投訴的內容基本與質量有關,包括存在變速箱故障、車門密封條脫落、發動機重要元件斷裂等問題。

由于一汽-大衆汽車頻繁出現質量問題,不少車主爭相維權的消息也不少。

3月,界面新聞報道稱,吉林長春當地一位大衆攬巡車主在車展中維權,表示自己的車在多家4S店維修將近半年卻仍未解決故障問題。據車主展示與4S店及廠家客服的通話記錄顯示,車輛出現示寬燈報故障、車距監測等多個問題。而將故障車輛送至法院認可的鑒定機構檢測,權威檢測報告也證明該車存在質量問題。

其實購買大衆攬巡新車出現故障引發關注並非首次。早在去年11月,就有一位珠海網友發帖表示,自己購買的大衆攬巡提車兩周後變出現發動機故障,行駛裏程不足300公裏。

更令消費者揪心的是,一汽-大衆的售後態度也很一般,出了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此外,因爲質量問題嚴重,一汽-大衆也曾多次召回旗下問題車輛。

6月14日,財聯社報道稱,一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計劃自2024年6月15日起,召回2022年7月26日至2023年6月28日期間生産的部分進口奧迪e-tron GT及RS e-tron GT電動汽車,共計251輛。之所以會召回部分車輛,是由于該批次車輛的高壓動力電池模組內部可能發生短路,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電池模組熱失控,存在起火風險。

質量問題頻繁,一汽-大衆售後態度一般,如此種種,自然而然勸退消費者,銷量下滑也成必然。

一汽-大衆如今困境,不過是整個汽車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縮影。其面對的不光是銷量下滑,還需要在新的市場競爭中找到新增長點。

爲此,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曾多次明確表示,會對一汽、東風和長安三家汽車央企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實施單獨考核,希望通過鼓勵央企擺脫傳統利潤考核束縛,真正實現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上的轉型。

往日輝煌已經留不住,一汽-大衆要想重複巅峰,或許只有破釜沉舟、大膽改革,保持自己品質初心的同時,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不過一汽也在不斷加大對電氣化的投入。

2019年,大衆汽車集團(中國)與一汽-大衆擬共同成立了補能公司開邁斯。截至2023年6月,開邁斯已建立1250座公共充電站,上線10950個充電終端,覆蓋超過180座城市。

【天眼查】數據顯示,開邁斯由江淮汽車、大衆汽車投資、中國一汽、萬幫新能源共同成立,並且今年1月新增一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爲股東,同時注冊資本由8.12億人民幣增至約16.16億人民幣,增幅約98.96%。

0 阅读:32

牛刀財經

簡介:刀刀解剖新商業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