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會亂象頻出,家委會到底應該扮演什麽角色?

蜀小寒 2024-06-21 17:07:59

2022年8月,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安徽省銅陵市某中學一名家長留言反饋該校某班由家委會代收每人2000元(共近8萬余元)的班費,並對班費收取的合理性提出質疑。此消息一出,瞬間將該中學推上了風口浪尖,也讓“家委會”在大家口中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2022年9月教師節來臨之前,廣西柳州一學校一名家長因拒絕參加家委會提出的湊錢給每位老師購買價值760元左右的蘭蔻禮盒作爲教師節禮物,而被要求推出家長群。

2022年9月,內蒙古鄂爾多斯某小學某班家長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該班家委會組織收款重新裝修教室,讓每個家長交300塊錢,家委會成員帶頭捐款後並倡議大家接龍參與,最終一個班50來個學生共收取12000多元。

2023年9月,山西某初中某班家委會自作主張,籌備給7名老師贈送教師節禮物,禮物包括5套化妝品、2套男士派克筆、7束花,共約5000余元。

前不久,一個孩子還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朋友吐槽,原本一年級入校老師還特別親和友善,也從來不卷孩子,對孩子更多是像幼兒園那種鼓勵式的培養,但二年級開始老師突然風格大變,開始和其他班對比學習成績,開始抱怨他們班的孩子不努力、家長不上心。老師一抱怨,馬上就有家委會成員開始積極應對,先是統一給所有孩子購買了輔導資料,又是指定了詳細的學習打卡表,要求所有家長帶著孩子嚴格打卡。朋友因爲工作忙並沒有過多的經曆每日陪著孩子一一打卡,並且也更傾向于讓孩子多一些自主學習的意識,因此也就對打卡並沒有那麽傷心。豈知家委會成員堅決不肯放過每一個同學,先是在群裏公布每日大家打卡情況,眼見朋友孩子並沒有改進,又直接私聊朋友讓他重視,讓朋友覺得簡直不可理喻。

近幾年,家委會的“事迹”頻頻發生,將其一次又一次推向風口浪尖,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的討論,甚至出現不少要求取消家委會的聲音。

那麽,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到底什麽是家委會?家委會又是如何産生的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第13章“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第41條“完善中小學學校管理制度”中,專門提出“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其目的是充當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橋梁紐帶,加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讓家長充分參與學校管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毫無疑問,這樣的家委會,可以很大程度地減輕學校管理負擔,讓老師能夠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當中,同時,又可以及時反饋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積極促進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溝通,在學生成長中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家委會一系列令人失望的行爲,讓初衷美好的家委會逐漸變了味兒,近幾年隨著家委會各種亂象的被披露,社會上對家委會的譴責之聲日益強烈。不少人在追問:家委會到底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相信很多人都覺得,家委會是“天選之子”,所以出現了蘇州一小學17位家委會成員有董事長4人、總經理3人、首席執行官、首席技術官、副總裁和副總經理各1人的企業高管,還有局長2人、副局長1人、副院長1人、秘書長1人和副科長1人的政府官員,個個非富即貴;

也有許多人認爲,成爲家委會成員會“子憑母貴”,可以在老師面前有更多的露臉機會,可以更方便“討好”老師,自己勤快了,老師便對自己的孩子給予更多的關注,在活動表現、評優等方面有著更多的傾斜力度。

最後,一些人人懷著各種各樣的小心思,憑學曆、曬技藝、晾資産、比資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最終擠上家委會這艘小船。隨後開始挖空心思在老師面前刷好感,在家長層面耍威風,引得其他家長頻頻不滿,而有的家委會成員“自作主張”的收費、捐款行爲,更是將家委會的口碑敗得一塌糊塗。

雖然安徽省銅陵市某中學那種每人一次收2000元班費的行爲並不常見,但相信很多城裏的班級一年交個七八百的班費卻是常態。一個朋友說他們班每學期都要收2次班費,開學後和放假前當月各一次,基本每次200元,極少數100元,平均下來一年要交700-800元的班費,全班50多個孩子,也就是4萬元左右。每次金額不大,但累計算下來可不算少了,多少人年收入甚至可能都還不到4萬元。而且表面看年終的時候家委會都有公布明細,但那所謂的明細項描述卻僅限于“打印複印費5000元”、“鮮花等2000元”、“教輔資料等3000元”……諸如此類僅列了一個總數,完全沒有明細,誰也看不出來到底用于什麽東西、單價幾何。雖然他也相信家委會成員沒有亂收錢,而對比自己的收入這點錢也根本不算什麽,但總覺得這些錢花的不清不楚,心裏始終不是那麽爽快。好幾次想要在群裏提出異議,奈何擔心做了這個出頭鳥,便會被其他人排擠,以至于自己的孩子也受到不好影響,最終也只能和朋友們吐槽幾句。

越來越多的家委會成員,出于各種原因,在打著爲孩子號的旗號,各種行爲表面上看都是自發組織,但卻難免有著“越俎代庖”和“裹挾綁架”的嫌疑,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其他家長心裏有不情願,爲了不讓自己和孩子顯得“不合群”,也根本無法選擇將不願說出口。也正是因爲如此,導致現如今家委會備受诟病。

而對于那些真心實意付出的家委會成員來說,這一頂批判的帽子又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原本是一腔熱忱想利用自己的方便,爲班級和孩子做出更多的貢獻,減輕老師和其他家長的負擔,最終卻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反而被認爲有自私牟利的嫌疑。這也讓這類家委會成員,心裏覺得萬分委屈,心灰意冷之下,便是離家委會遠遠的。

這樣,真心做事的家長遠離了家委會,功利愛表現的家長卻更積極地加入。長此以往,家委會更是離最初設立的初衷越行越遠,诟病也便越來越多。

(注: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