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變質無孔不入,警惕“業委會”變成“業僞會”

蜀小寒 2024-06-21 11:32:54

長期以來,由于在物業管理實務中物業管理公司都處于強勢地位,在物業管理過程中常常發生損害業主合法利益的情況,隨著廣大業主權益意識的不斷增強,代表廣大業主利益的業主委員會應運而生,讓廣大業主有了和物業管理公司抗爭的平台和窗口。

成立業主大會、選舉業委會需要經過組建籌備組、制定規則、産生候選人、到選舉業委會等一系列不同階段,在街道辦的監督和指導下,由廣大業主共同選舉成立了這一機構。業委會是由業主代表組成,代表了廣大業主的共同利益,小區業主不僅可以通過業委會來表達對小區管理、物業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和訴求,增強業主在小區事務中的話語權,還可以更好地監督和約束物業公司的行爲,促使物業公司提升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小區整體的品質。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國務院頒布的《物業管理條例》,立法者是將業委會成員設想爲聖人,業委會成員按條例的規則辦事,不存在腐敗。但是,世間最難猜測的就是人心,最複雜的就是人性。業委會成員是由人組成,也便是由難測的人心和複雜的人性組成。當各種客關原因共同作用,一步步導致了業委會越俎代庖、權力膨脹的局面産生,這種情況下,人性中惡的一面便慢慢顯現出來,若沒有好的監督和制約,業委會中各種亂象叢生,原本代表廣大業主利益的“業委會”也慢慢變成代表少數人利益的“業僞會”。

前面下班路過一個小區,一群熱心的業主在小區門口自主拉著橫幅、易拉寶海報,向所有路過的小區業主倡議反對業委會的違規選舉。根據倡議內容,該小區業委會成員基本全爲夫妻檔,籌委會成員和候選人爲一家人,選舉過程沒有任何街道工作人員監督,投票結果也未曾對外公布……

無獨有偶,一個朋友前面抱怨小區的業委會暗箱操作,意將100多萬的小區改造工程直接委派給沒有施工資質的包工頭承接。朋友便是做工程的,太知道這種沒有任何監管和限制的改造工程操作空間有多少,便在小區群裏提出異議並建議發包給有資質的單位,並委派專人旁站監督和加強過程驗收管理。豈料直接被業委會成員以金額太小有資質的單位看不上爲由果斷拒絕,還被其帶節奏在群裏慘被群怼。在建築行業如此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這種資金有保障的工程,哪怕只有三五十萬,也有太多單位搶得頭破血流,業委會成員竟然財大氣粗地說100多萬的工程金額太小,只配遊擊隊包工頭,不知道他的依據是什麽?最終,這個改造單位也不知道是憑什麽被選出來的,只是聽群裏說已經確定了。但朋友說愛怎麽弄怎麽弄,只要不讓他出錢就行,再也不多說一句了。

另一個朋友家住2000年前的老小區,那時候的小區是沒有單元門禁這一配置的。有的業主認爲不安全,于是要求業委會統一安裝單元門。當然,這其中不少業主也提出反對意見,認爲老小區老年人口居多,很多人幾十年來根本習慣了沒有單元門,而且很多單元一樓都是麻將館,即使安裝了也會成爲擺設,附近類似小區便是活生生的例子。但也許是業委會年終總結也得有成績可寫吧,業委會仍然堅持給每個單元安裝上了機械的單元門。更神奇的操作,門安好後,123456的密碼直接一張A4大紙貼在大門口,直接閃瞎路人的雙眼。果然,最終至少1/3以上的大門成了擺設,甚至有的從安上就從來沒有關閉過。有的鄰居提出浪費了,結果被業委會的人怼應該反思自己單元的人素質有問題,不注意時刻關門。

諸如此類的亂象,數不勝數。

無可否認,業委會成員都是由業主成員自發擔任,當中確是也有不少是真的熱心爲大家做事,並且不計回報。但因爲缺乏對業委會本身的監督管理,大多的業主也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還有部分業主是像前面的例子中,原本有意提出更好的建議,卻被一次次的回怼後慢慢喪失了關注的意願,導致業委會成員的行爲更加爲所欲爲。長此以往,很多業委會也慢慢由代表廣大業主的利益,變成了代表業委會成員利益的組織,成了名副其實的“業僞會”。

但總體而言,我們仍然相信還是有更多的加入業委會的成員是真正憑著一腔熱忱在爲業主謀福利,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好處也是遠遠大于其可能帶來的弊端。只要業委會成員能夠更多聽取他人意見,廣大業主也一如既往地積極參與到業委會的選擇和監督當中,這樣環境下的業主委員會也能夠發揮出更加積極的作用。通過業主委員會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讓我們居住的小區變得更加宜居,業主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注: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10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