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九條如何解讀,不看條文看事實!

吳王投商業 2024-04-14 06:20:52

從去年的無數利好到新村長上任再現在的國九條,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讀,我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所以不准備解讀啥條文的,說幾個具體事實就可以了。

我的邏輯是解讀無用論:如果大盤和個股要跌,你出再多的利好和國九十條也會跌,比如樓市和去年八月份開始的大A。

如果大盤和個股會漲,你沒有任何利好也會不斷的往上漲。我投資的是個股,不是大盤、利好和國幾條。所以我的原則還是忽視大盤和外界的消息面,精選個股。

當然這裏有幾個已成的事實大家還是不得不考量的。

一、ipo數量明顯急劇減少。

曆年 I P O 公司數量如下:

1990年:7家

1991年:4家

1992年:37家

1993年:106家

1994年:99家

1995年:21家

1996年:182家

1997年:194家

1998年:98家

1999年:92家

2000年:134家

2001年:79家

2002年:68家

2003年:66家

2004年:99家

2005年:14家

2006年:65家

2007年:126家

2008年:77家

2009年:98家

2010年:348家

2011年:281家

2012年:155家

2013年:2家( IPO 暫停)

2014年:124家

2015年:223家

2016年:227家

2017年:438家

2018年:105家

2019年:202家;

2020年:436家;

2021年:523家;

2022年:428家;

2023年:313家;

2024年至今:25家。

從2010年開始ipo數量明顯大增,並且一大增還是很多年,到了2020--2022年增長速度基本已經是瘋狂狀態。

但到了2024年明顯急劇下降。這個是事實。

二、融資金額、再融資金額、減持金額急劇下降。

看下面的數據就一目了然了!

2015年至今:

IPO:2.83萬億

傭金:1.82萬億

印花稅:3.25萬億

大小非減持:3.25萬億

再融資:9.7萬億

合計19.12萬億,

其中再融資就是9.7萬億。每年再融資(包括增發、配股、發債等)的金額是 IPO 、印花稅、傭金、減持套現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

19.12除以8年,每年從大A抽走的資金大概是每年2萬多億。而每年新增平均開戶數按1000萬人以及按每人入市金額平均10萬計算,每年場外進入大A 的資金大概是一萬億左右。所以大A每年會減少一萬億的資金,這就是大盤永遠三千點甚至中心不斷下移的真實原因。

而從2024年開始,新股融資、再融資、減持等抽血金額已經明顯急劇下降,這也是事實。

之所以說這兩個事實,是想得出一個比較客觀的事實和結論:第三次國九條的落地會不會催生第三次牛市我不去預判,能肯定的是如果按照這種資金消耗和供給,大盤指數要托而不舉是完全可行的,國家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2024年新股融資、再融資(包括增發、配股、發債等) 印花稅、傭金、減持套現加起來的金額會在一萬億以內,而場外進場的資金大概也在幾千億一萬億左右,按目前的抽血節奏資金完全可以做到供需平衡,所以指數再次大跌暴跌的可能性很小。

這個可以通過另外一段話來驗證:特別是針對去年8月以來股市波動暴露出的制度機制、監管執法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及時補短板、強弱項,回應投資者關切,推動解決資本市場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加快建設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這段話不在國九條裏面,是新村長說的,可見維持大盤指數穩定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備注:以上我沒提股市分紅的事,因爲我覺得分紅要除權,所以不管大A每年分紅一萬億還是二萬億全部當作是存量資金,對大A的總市值和個人賬戶市值都沒什麽影響,不當資金的進、出考量。

三、退市數量會不斷增加,股票數量大體平衡,緩慢增長。

按目前的政策和事實來看,後續每年新增ipo的數量大概每年會維持在100家左右,退市數量後續會維持在每年50家左右,也就是說未來每年新增股票數量大概是50家。十年500家,相對五千多家的數量還是可以算大體平衡、緩慢增長的。

當然未來爲了支持實體經濟的複蘇和發展,不排除會加大新股ipo的數量,在特殊需要的條件下,比如每年維持在150家也是有可能的。但我覺得相應的退市數量可能也會相應增加,從今年尤其是明年開始每年退市50--100家也不是不可能的。

四、短期利空的板塊:證券!

從以上的事實以及最近幾個月券商的走勢來看,券商板塊的下跌已經提前在消化這些融資縮緊帶來的業績下行和不利預期。不過之前從未大漲過的、底部區域的券商個股我覺得經過調整後未來還是有機會的。

五、中長期利好的個股:權重、國企、好業績和高分紅等個股!

未來不排除會出現垃圾股大跌、ST股一二千只的局面,我覺得這是好事,說白了就是要讓良幣驅逐劣幣。

當然ST趨嚴、退市趨嚴、處罰趨嚴、良幣驅逐劣幣可能都只是表象,背後不排除還隱藏著五大最重要的因素。

①今年一季度儲蓄又增加了十多萬億,這對銀行、經濟複蘇和貨幣流通不是好事,而是負擔。

②現在地方政府很缺錢,國企央企需要拿出實際行動來提質增效去彌補地方財政。

③通過股市打造一批稍微能拿得出手的上市企業,在科技、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做出好的榜樣。

④集中存量和增量資金到部分優質的股票上去,維持大盤指數的穩定,防止大跌被國外資本低價抄底收割。

⑤國家現在是真金白銀進來了,雖然看起來不是很多,但未來還會繼續,但這些錢也是需要保值增值的,這需要好企業高回報的標的。

說了這麽多,其實想把銀行的錢引到股市來,不是一些文字和一廂情願就可以的,需要一個穩定的股市和一個確定性的獲利預期才行,我覺得昨天發了幾十條信息基本都是朝著這個方向去的,如果落實到位了,還是可以一石多鳥的。

0 阅读:5

吳王投商業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