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機床企業隕落:曾碾壓德日企業,世界第一,今負債700億

宇宙天文館 2024-07-01 14:54:54

中國制造業在近些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無論總量還是科技水平都得到了顯著發展,自2010年以來,我國每年的制造業增加值都穩居世界第一。

但是在這一過程中,絕非一帆風順,國家整體的宏觀發展之下,有的企業抓住機遇順勢而起,也有的企業錯失良機而逐漸衰落。

作爲“共和國長子”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曾擁有一大批響當當的制造企業,沈陽機床集團就是其中之一,曾經力壓德國、日本,成爲世界第一機床廠,但卻在2019年不得不申請破産重組。

沈陽機床集團有著怎樣的發展經曆?最終爲何會走到破産的境地?

老國企的新問題

沈陽機床集團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當時日本三菱財團在沈陽開辦了一家礦山機械修配廠,早在解放前,這裏就有一群熟練操作機械的老工人。

沈陽解放後,新中國開始緊鑼密鼓的建設東北工業基地,在“一五”期間,沈陽機床廠被列爲國家重點項目之一,是國家規劃發展的基礎工業體系中的重要工廠,因而後人都喜歡將這裏稱爲“共和國工業長子”。

1953到1955年,蘇聯向該廠提供了大量技術資料及重點機器設備,“沈機”迎來了建國後的第一次騰飛,成爲當時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當中,僅次于蘇聯的最先進的機床廠。

到1957年,産品品種發展到14個,全年機床産量3411台,出色完成了一五計劃中的各項指標。

當時的沈機基本依照蘇聯的模式進行生産,成了東北地區的龍頭企業,爲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工業發展與國家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但是蘇聯的工業樣板並不是一直領先的,在“冷戰”期間,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技術封鎖持續進行。

即便是蘇聯,也不得不悄悄從日本東芝集團購買數控機床,去生産自己的精密零部件,到了80年代,這種問題就更加的凸顯出來。

機床可以說是工業生産的基礎工具,利用它才能生産各種工業門類所需的零件,50年代生産出的機床,更講究皮實耐用,對精密度的要求不高,用這樣的機床生産出的零件,經常還需要一些老師傅手工打磨之後才符合標准。

而西方國家的機床發展,已經走在了數控的道路上,通過計算機精確控制,可以實現精度極高的機械操作,從而生産出非常精密的零部件,自然會帶動相關工業體系整體的進步。

改革開放以後,沈陽機床廠亟需擺脫這種困境,全廠上下進行了大幅度制度改革,鼓勵科研創新,從1981至 1985年共研制新産品58種,填補國家25項空白。

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雖然此時的沈機在技術上和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已經煥發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位年輕人開始了他的“沈機之路”。

關錫友的登頂之路

1988年,關錫友從同濟大學機械制造專業畢業,隨後來到沈陽機床廠旗下的中捷友誼廠工作。

作爲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很多人會選擇到辦公室進行科研或是行政工作,但關錫友更願意在生産一線去研究産品,主動要求到基層車間工作,這一幹就是5年。

工廠的領導對這位踏實肯幹的大學生非常欣賞,外派他到日本去接受培訓,學習大型龍門五軸加工中心機床技術,該技術廣泛應用于國防、航空航天領域,關錫友對這次機會倍加珍惜。

到了日本,他才發現這裏的消費水平遠遠高于國內,一頓早餐的飯錢就相當于他們一個月的工資。

更讓他感到不安的是,數控機床在日本已經成爲工業産業的通用配置,而我們國家培養的技術工人還停留在手工使用锉刀的層面。

無論是産業經濟,還是生活水平,消費能力,中日之間的巨大差距讓關錫友心中掀起驚濤駭浪,必須迎頭趕上,否則,中國將永遠無法在國際上擁有一個強國的地位。

回國之後,關錫友將自己的所學分享給同事,並積極在技術上進行改進,不久,他被提拔爲車間主任,並且一路作到了中捷廠的廠長。

2002年,關錫友被任命爲沈陽機床集團總經理,整個企業的發展需要他一力承擔。

當時國家對沈機寄予厚望,希望能夠實現數控機床技術的不斷超越,而關錫友也將此作爲自己的目標。

通過對德國同類工廠的考察,關錫友認識到除了技術研發,工廠的管理水平、工作制度等相關環節,都會對工廠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于是關錫友在德國工廠的5S管理方法基礎上,重新規範了企業的制度,極大調動了廣大工人的積極性。

但是關錫友始終放不下“數控機床”的夢想,不實現技術上的突破,始終無法占據行業的制高點。

更有很多人說,如果沈機停留在舊有機床的“舒適圈”,不向數控機床跨出這一步,那全中國就沒人能去做這件事了。

2007年,他組建了沈陽機床集團設計研究院上海分公司,全力打造“上海團隊”,要在數控機場領域走出一條自主研發的道路。

但是這條道路注定充滿荊棘,數控機床,是一項技術密集、資金密集的項目,不僅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而且還要大把的往裏面砸錢。

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已經上路,關錫友只能咬牙堅持。

那段時間,還趕上沈機收購的德國西門子旗下的機床公司負債2000萬,急需資金救場,上海團隊每次要錢都是好幾千萬,壓力重重之下,身在德國的他甚至想到了從賓館的樓上跳下去。

無奈之下,他開始從商業銀行貸款,這就像是打開了洪水的閘門,在沒有實現利潤率顯著提高的情況下,他只能通過不斷增加杠杆的方式來維持企業運轉。

就是在這樣的“死磕”之下,2012年,終于傳來了好消息,上海團隊研發的名叫i5的數控機床量産成功,這讓關錫友總算松了一口氣,他相信憑借技術優勢,可以打一場翻身仗。

同年,根據國際權威機構——美國加德納公司的數據顯示,沈陽機床集團2011年實現機床銷售收入27.83億美元,約合180億人民幣,名列世界機床行業第一位。

關錫友和沈機集團,終于登頂!

短暫輝煌後的猝然隕落

那一年,關錫友榮耀加身,但他並沒有多少喜悅。

關錫友很清楚,i5的研發投入大約爲30億,再加上産品開發、廠區改造等等費用,總投入約爲100億元。

整個機床行業內卷嚴重,利潤率低到不可想象,即便銷售收入、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但實際的盈利增長並沒有跑過負債的增長。

爲了應對已經出現的資金鏈問題,關錫友采取了冒險的市場政策,將i5以極低的首付租賃給客戶,客戶可以按照使用時間或者工件支付後續費用,這雖然能在短期內快速占領市場,但卻造成回款周期長,回款金額不確定等一系列問題,甚至造成壞賬、死賬。

同時,i5的市場反響並沒有預期那麽好,當時無論國內外,機床行業普遍疲軟,i5的銷售額甚至抵不上沈機的其他普通機床,這些因素疊加起來,使沈機的負債規模越來越大。

高昂的研發投入,不成比例的市場回報,不斷增加的資金杠杆,這就像是一場豪賭,只不過結局早已注定。

到了2019年,企業各方面的負債紛紛曝光,最終的統計結果顯示,沈機總體負債竟然達到了789.36億元,而總資産僅爲185.89億元,早已資不抵債,這種情況下,只得申請破産重組。

經過重組之後,沈機于2022年實現了淨利潤扭虧爲盈,但扣非淨利潤仍然虧損1.86億元,這當中存在經濟環境、不可抗力的影響,不能否認的是,重組後的沈機,盈利能力明顯得到加強。

沈機未來將突出高端數控機床制造能力,並增強智能制造、高端生産線及裝配生産線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能力,進一步豐富産品類型,鞏固行業地位,提升核心競爭力。

作爲新中國第一代工業企業,沈機承載了數代人的工業制造夢想,希望它能夠劫後重生,再次邁向輝煌。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關錫友對數控機床的執著追求,讓沈機成爲世界機床行業不可忽視的重要企業,但在資金鏈、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策略等方面的戰略失誤,最終讓沈機快速隕落。

科技進步自有其特定的發展規律,産業升級也必須要有堅實的基礎,如果沈機能夠從宏觀層面進行整體布局規劃,或許情況就會變得不一樣。

前行的道路上總是有很多磨難,沈機的案例也讓更多的國內制造業企業,有了更爲清醒的認識,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方能長久立于不敗之地。

2 阅读:576
评论列表
  • 2024-07-01 18:25

    關這人的營銷策略出了問題,賣出去的機床款收不回來,應收賬款就是個空賬!

  • 2024-07-02 11:42

    世界第一,不得了啊,甩開德日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