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糾紛官司保險公司敗訴率高達70%?

櫻碟說商業 2024-04-28 02:58:59

都說保險公司有兩個不賠,“這也不賠,那也不賠”。

一直以來,人們對保險公司的理賠情況多有诟病,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人們對保險産品印象不佳。

4月25日,大連中級法院專門發布了其審理的保險類糾紛案件審判情況(2022年 - 2023年),發布八個保險類糾紛的典型案例。

大連中院認爲保險公司濫用“違反義務”條款,“常以各種理由拒賠”,語氣中明顯含有貶義成分。

根據大連中院發布的信息顯示,保險公司收到理賠申請後,常以各種理由拒賠,引發保險訴訟。但保險公司的拒賠理由多不能得到法院支持。保險公司敗訴案件超過4000件,占比近70%。

這不能不讓保險公司和從業者引起重視。

最近,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發布《2023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預計保險消費將進一步複蘇,超六成消費者年保費預算在8000元以上,超四成的高收入人群未來1年的家庭保費預算在20000元以上。

人們對保險的需求依然存在和強勁。但是,“擔心理賠困難或被拒”與“保險條款看不懂”,仍然是困擾消費者最核心的問題,理賠環節對于保險消費者的購險決策非常重要。

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新華人壽去年合計賠付支出1413億,平安人壽賠付金額爲442億元,同比增長11.06%;中國人壽賠付金額爲599億元,同比增長16.3%;太平洋人壽賠付金額爲213億元,同比增長13.9%;新華人壽賠付金額爲159億元,同比增長17.78%。

從賠付率來看,平安人壽的獲賠率爲99.2%;中國人壽的獲賠率爲99.7%;新華人壽的獲賠率爲99.1%。太平洋人壽沒有公布賠付率情況。

消費者獲賠率整體在99%以上。

從數據看,並不低。但爲什麽人們對保險理賠仍然有著較爲負面的影響呢?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萬裏”。

比如最近裁判文書網披露的的新華人壽被起訴的一個案例。新華人壽以投保人所患病的名字與合同約定不一致的原因,拒絕理賠。

新華人壽稱患者被診斷爲“脊髓性肌萎縮症”,合同中約定的是“進行脊髓性肌萎縮症”,不是同一種疾病。

兩字之差,雙方理解大相徑庭。

法院認爲,新華人壽沒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脊髓性肌萎縮症”與“進行脊髓性肌萎縮症”兩種疾病名稱所指向的疾病從發病原因、症狀、治療方式等存在客觀不同,所以認爲消費者確診疾病不屬于保險範圍的理由不能成立。

最後,一審和二審都判新華人壽敗訴,支付投保人保險金25萬元。

兩者到底是不是一種疾病,醫學上應該有很明確的結論。作爲保險機構,對此應該不難得出正確結論。

但是,如果僅僅是爲了拒賠,就從字眼上摳,不但給購買保險的消費者帶來困擾和麻煩,也給保險行業帶來極其不好的影響。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部分代理人的虛假宣傳,誘導消費。利用消費者對保險條款的不了解,誇大保障功能和範圍,對免責條款或者輕描淡寫,或者避而不談。最後造成雙方糾紛。

這種拒賠案例多了,自然而然就影響了保險行業口碑。(完)

0 阅读:90

櫻碟說商業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