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

乾隆商業 2024-06-24 10:48:42

一、人物簡介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莊周),字:子休,號:南華真人,戰國時期宋國蒙邑人。戰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爲地方官吏之楷模。

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籁”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豐富奇特,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寫得引人入勝,被稱爲“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他最早提出的“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其作品收錄于《莊子》一書,代表作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

據傳莊子嘗隱居南華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寶初年,被诏封爲南華真人,《莊子》一書亦因之被奉爲《南華真經》。

二、出生時代背景

莊子:生于戰國時代末期

戰國時代(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曆史上繼春秋之後的曆史時期,列國諸侯爭鬥激烈的時代。關于戰國的起始年份,有多種說法,與春秋在曆史上並無明確時間界限,而戰國時期結束于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終止,戰亂持續200多年。

春秋時期經過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三晉爲諸侯;公元前386年,田和列爲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

當時形勢是,楚國在南,趙國在北,燕國在東北,齊國在東,秦國在西,韓國、魏國在中間。在這七個大國中,沿黃河流域從西到東的三個大國—秦、魏、齊,具有左右局勢的力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秦國滅齊國,統一六國,標志著戰國時代的結束。

戰國時期中國人口大約在2000萬以上,公元前249年,戰國時代七國面積合計爲218萬平方公裏。

戰國是中國農業、紡織業、思想、科技、軍事和政治發展的黃金時期。

與此同時,圖強求存的各諸侯國展開了許多舉世聞名的變法和改革,如吳起、商鞅的變法圖強,而在兼並戰爭過程中,如張儀、蘇秦的縱橫捭阖,廉頗、李牧的戰場爭鋒,春申君、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湧現出了大量爲後世傳誦的成語和典故。

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正經曆著君主專制社會取代分封制社會的劃時代的變革。

三、人物關系 / 家庭背景

莊子的親人不見于曆史記載,據考證,莊子的先祖是宋戴公。

張遠山《莊子傳》說莊子父親:莊全,母親:狶韋氏。

關于莊子的妻子,《莊子·至樂》篇有提到,但沒說名字。從惠施口中可知莊子的妻子爲莊子生下了兒子,但沒有留下名字。

而據張遠山《莊子傳》,莊子妻子爲鍾離氏,長子:莊遍,次子:莊鹹。

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東北一帶有莊子後裔。據當地《莊氏族譜》記載,莊子的69世孫莊濟(字毅亭)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考中進士。

莊子是宋國土生土長的貴族後裔。學者張松輝推斷,莊子出身于宋國的沒落貴族,應該是宋莊公的後裔。

莊氏一族在宋國先後受過兩次政治打擊,再加上莊族後裔與公室的血緣關系越來越遠,到了莊子時代,莊族人員只保留貴族名義,而不再擔任國家重要職務。

四、人生曆程

周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年)25歲,莊子與宋人惠施初次見面。

周顯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27歲,惠施至魏,得到魏惠王信任,擢爲國相。莊子往見,惠施甚恐,莊子以“猜意鹓鶵”譏之。惠施後有孟諸之行,大擺排場,莊子鄙之。

周顯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29歲,宋剔成(又叫“子罕”,戰國時期宋國奸臣、國君,曾發動“戴氏取宋”政變,奪權篡位)自立爲君,大約在此年前後,莊子爲漆園吏,漆園在蒙地。

周顯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30歲,楚威王使大夫往見莊子,欲聘其爲相,莊子卻之。

周顯王三十二年(公元前337年)32歲,宋君剔成弟偃攻襲剔成,剔成奔齊,偃自立爲宋君。大約此後不久,莊子主動辭去漆園吏職。

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35歲,魏惠王采用惠施策略,和齊威王在徐州相會,尊齊爲王。當年,莊子見魏王,就其見魏王“衣大布而補之、正絜系履”及有關談論看,似已非在職官吏。

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36歲,莊子是年南遊楚國,並谏阻楚王興兵伐越。

周顯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41歲,宋君偃自稱爲王,有人巴結宋王偃,獲賜車十乘,以驕莊子。

周顯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44歲,秦惠文君自稱爲王,次年更元元年。莊子此時,在家鄉見到邑人曹商。曹商歸自秦國,自我炫耀,莊子譏其“舐痔得車”。

周顯王四十七年(公元前322年)47歲,莊子南行至楚。其時,張儀相魏,逐惠施入楚,楚王受之,後聽馮郝言,複納之宋。或在此期間,莊子與惠施濠梁之辯,以及“莊子之楚,見空骷髅”,並與之對話。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57歲,莊子妻子去世,莊子箕踞鼓盆而歌,惠施前往吊喪,見此情景,頗不以爲然。爾後,兩人又論辯“人故無情”與“有情”的問題。

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58歲,莊子與惠施辯對五家是非。

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59歲,惠施病故。自此以後,莊子深瞑不言。

周赧王六年(公元前309年)60歲,此後,莊子晚境蒼涼,獨身棲息故園,課徒著書以自遣。其間,與弟子蔺且等,先後遊于山中和雕陵之樊。或謂莊子晚年嘗隱居與曹州南華山。

周赧王十五年(公元前300年)69歲,莊子曾辭齊湣王之聘。

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70歲,宋王偃置太子爲王,即宋元君。是年,莊子過惠施之墓。

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年)71歲,莊子前往趙國,與趙惠文王說劍。

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83歲,莊子因病辭世,享年83歲。是年,齊滅宋,宋王偃死于魏地溫。莊子將死時,弟子欲厚葬之,莊子表示反對。

《意林》引桓譚《新論》:莊周病劇,弟子對泣之。應曰:“我今死,則誰先?更百年生,則誰後?先不得免,何貪于須臾?” 莊子死後,葬于曹州(今山東省菏澤市)南華山的夏商文化遺址上。

五、人物成就

1、天道觀念

莊子在哲學思想上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觀點,使道家真正成爲一個學派,他自己也成爲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莊子之學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漁父》《盜跖》《胠箧》等篇,都是用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他把“貴生”“爲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爲天然的“道”“我”合一。

《莊子》和《周易》《老子》並稱爲“三玄”,在哲學方面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道”是莊子超越哲學的核心,“心齋”與“坐忘”是達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遙遊”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萬物齊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觀。

“道”是莊子哲學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範疇。莊子基本繼承了老子“道”的思想。老子的“道”重客觀的意義,莊子的“道”從主體上升爲一種宇宙的精神。

莊子把“道”和人緊密結合,使“道”成爲人生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他所關注的“道”是以人爲核心,從人的生命、人的精神空間、人的心靈氛圍的角度去投視“道”。

在莊子看來,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道”的境界。如何擴大人的內在生命,便是莊子所關注的問題。人被生存的環境所蔽,爲知見所囿,形成鎖閉的心靈。

莊子所關心的,不在于生理我的滿足,不在于家庭我的實現,也不在于社會我的完成,而在于體現宇宙我的理想。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爲一”,便是宇宙我的體現。宇宙我的體現,有賴于超越精神的展現。超越的意義,在于揚棄與提升,揚棄俗世的價值,而提升到更高更遼闊的精神領域中。

2、自由思想

莊子認爲只有以通達的精神超越現實世界,才能獲得無限的自由和心靈的甯靜。莊子認爲,真正的自由是“無待”的,它不依賴于任何條件。無待就是通過“心齋”與“坐忘”來實現。

“坐忘”是對自我的超越。世人往往寄情于外物,馳心外求,故需返歸自觀。莊子所說的這兩種“執”如同佛學所說的“法執”和“我執”,“忘”的過程就是去掉“二執”的過程。“忘”是對外物的超越。外忘于物,內忘于我。內外俱忘,即爲至境。

莊子提出“不滯于物”的觀點。在莊子看來,“不滯”就是于自然無所違,不凝滯于任何思想、任何事物,從而達到聖人不凝滯于物的境界。

莊子認爲只有不滯于物,才可乘物以遊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他認爲人活在世上須曠達處之泰然(見《莊子·德充符》)。

莊子一再強調君主的殘暴,所以他不願去做官,因爲他認爲伴君如伴虎,只能“順”,還要防止馬屁拍到馬腳上,伴君之難,可見一斑。莊子認爲人生應該追求自由。

3、平等思想

莊子和儒家、墨家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聖人,而莊子則反對推崇聖賢。

莊子反對儒家的等級觀念,儒家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莊子認爲“道通爲一”,認爲道在萬物,萬物平等。

莊子認爲儒、墨、名、法等各家過多的執著于“是非”“分別”問題,崇其所善,各執一端。

4、相對主義

莊子思想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相對論認識,莊子的自然原則是和相對主義聯系在一起的。

莊子認爲事物總是相對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對立,又互相依賴的正反兩個方面。

莊子還認識到事物的變化總是向它對立的方面轉化,宇宙萬物盡管千差萬別,而說到底又是齊一的,沒有區別的。

他認爲確定認知的標准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爲任何認知都會受到特定條件的限制,受到時空的制約。

5、遊世思想

莊子思想中另一個重要部分是遊世思想,尤其在內篇七篇,遊世幾乎是核心思想。

遊世思想的內涵相當複雜。莊子一方面是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態度,繼承了隱者傳統的心情灰暗的主題敘述,就是以輕視現實和躲避矛盾,來保護一種弱意義的生存欲求。

可是另一方面,莊子又認爲在這樣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隱者傳統意義的個人出路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莊子幹脆把一種故意不肯負責任的遊戲態度貫徹到底,不僅遊戲地對待現實世界,而且遊戲地對待個人生死,遊戲地對待人生一切可能的期待。

傳統隱者始終小心翼翼保護著的軟弱的個人生存渴望被莊子戲谑地扔進黑暗的遊戲世界之中。

莊子的遊世思想中實際上隱含著一個新的主題,這就是以帶有自嘲意味的自我放逐心情,來與一個黑暗的世界對抗。

這裏的對抗不是正面反抗,而是擺出一切皆不在乎的姿態,直視黑暗世界任何可能的惡意擺布,並且以對這種惡意擺布的戲谑的歡迎,表達對這個黑暗世界的嘲諷。

6、後世影響

莊子思想對中國後世哲學、藝術、宗教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莊子》一書所蘊含的深刻思想內容和高超文學水平都給後世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巨大的影響。

後人在思想、文學風格、文章體制、寫作技巧上受《莊子》影響的人物,可以列出很長的名單,以第一流作家而論,就有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轼、辛棄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見其影響之大。

後世道教繼承道家學說,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學派取代黃老學派成爲道家思想的主流。

對于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爲重視,莊子其人被神化,奉爲神靈。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二月封“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爲“南華真人”,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爲開宗祖師,視其爲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宋徽宗時被封爲“微妙元通真君”,《莊子》一書也被诏稱爲《南華真經》。

7、文學貢獻

莊子一生著書十余萬言,他和他的門人著有《莊子》一書。

這部文獻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它的出現,標志著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

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中國曆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莊子》全書以“寓言”“重言”“卮言”爲主要表現形式,繼承老子學說而倡導自由主義,蔑視禮法權貴而倡言逍遙自由,內篇的《齊物論》、《逍遙遊》和《大宗師》集中反映了此種哲學思想。

《莊子》在文學上有較高研究價值。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對莊子極爲推崇。莊子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爲後世傳誦。

莊子文章極有個性。首先是說理方式獨特,莊子喜歡在文中采用或虛構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而作盡情的誇張描述,以表達抽象的事理;其次是筆調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其行文汪洋恣肆,瑰麗詭谲,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

結構很奇特,看起來並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線貫穿。

句式也富于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詞彙豐富,描寫細致,又常常不規則地押韻,顯得極富表現力,極有獨創性,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可以說,《莊子》代表了先秦散文最高成就。

六、社會評價

古代

戰國·荀子: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

漢·司馬遷: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唐·白居易:莊生齊物同歸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遙中一致,鸾鳳終較勝蛇蟲。(《讀〈莊子〉》)

宋·王安石:清燕新詩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後世風。庭下早知閑木索,坐間遙想禦絲桐。飄然一往何時得,俯仰塵沙欲作翁。(《題蒙城清燕堂》)

明·徐渭:莊周輕生死,曠達古無比。何爲數論量,死生反大事?乃知無言者,莫得窺其際。身沒名不傳,此中有高士。(《讀〈莊子〉》)

清·胡文英:莊子眼極冷,心腸最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挂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莊子獨見》)

現代

魯迅:其文則汪洋捭阖,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

郭沫若:不僅晚周諸子莫能先,秦漢以來的每一部中國文學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響之下發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他那思想的超脫精微,文辭的清拔恣肆,實在是古今無兩。(《魯迅與莊子》)

聞一多: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古典新義·莊子》)

王蒙:莊子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與衆不同的哲學家,古今中外獨此一人。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把非常深邃的思想變成了文學,變成了藝術,變成了神話、寓言、故事、傳說。他的那些論述哲學問題的文字都是朗朗上口、比喻精當、辭藻華麗、文風開闊、見棱見角、妙不可言的,讀起來你感到的是津津有味、心曠神怡。這就做到了深奧哲理的文學化與趣味化。

參考資料:

司馬遷.史記[M].長沙.嶽麓書社.1988.494-495周揚 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第Ⅱ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1312-1313夏征農 等.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023王圻、王思義撰.三才圖會.明萬曆三十七年刊本絲綢之路重要曆史文獻《敦煌手卷南華真經》正式出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5-01-26 [引用日期2022-09-03]《地名大辭典》“蒙澤”條:“春秋宋邑。商丘縣東北蒙縣故城是。在故汳水(指古汴水)之南。乃莊周之本邑。”劉固盛 劉韶軍 肖海燕.近代中國老莊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449鄧聯合.莊子這個人[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7-12張遠山.莊子傳——戰國縱橫百年紀[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65-235王充闾.逍遙遊:莊子全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459-469《莊子·秋水》: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爲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鸱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呂氏春秋》:莊子行于山中,見木甚美,長大,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弗取,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以不材得終其天年矣。”出于山,及邑,舍故人之家。故人喜,具酒肉,令豎子爲殺鴈飨之。豎子請曰:“其一鴈能鳴,一鴈不能鳴,請奚殺?”主人之公曰:“殺其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于莊子曰:“昔者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天年,主人之鴈以不材死,先生將何以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于材、不材之間。材、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道德則不然:無訝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爲;一上一下,以禾爲量,而浮遊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此神農、黃帝之所法。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成則毀,大則衰,廉則锉,尊則虧,直則骫,合則離,愛則隳,多智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

學術論文:

祁志祥. 道家"適性爲美"思想的生態美學意義.《CNKI》,2011陳言然. 我讀《莊子》.《vip》,2014皮曉霞. 從"心齋"、"坐忘"說看莊子的美學思想.《教育與教學研究》,2006孟慶榮. 論中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使用.《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2010呂秋薇. 莊子逍遙遊思想的現代意義.《CNKI》,2008
0 阅读:0

乾隆商業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