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聳聽?95%的孩子患有“自然缺失症”

大正幼兒園設計 2023-09-04 14:02:13

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人們常常用這句話來調侃別人即使沒親身經曆過,也該了解很多相關知識。

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這句話卻漸漸變了樣。很多孩子可能“吃過豬肉,但沒見過豬跑。”而這就是“自然缺失症”的表現。

一、什麽是“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並不是一種具體的生理病症,而是一個用來描述城市兒童與大自然割裂狀態的名詞。它出自美國作家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的作品《林間最後的小孩》。

他指出:“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樣,需要和自然的接觸。”但在中國,只有5%的母親表示自己的孩子常常在大自然中探索。剩余95%的孩子則被各類電子産品、玩具所圍繞,成爲大自然的旁觀者。

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多種因素共同發力,比如社會、文化、自然、生活……各種因素缺一不可。自然元素的缺失可能導致兒童産生肥胖症、憂郁症、注意力缺乏、孤獨、焦躁、易怒等一系列問題。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了解“自然缺失症”産生的原因。

二、哪些因素導致了“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的産生是社會和家庭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越來越多的人搬進了鋼筋、水泥搭建的高層建築中。城市中寸土寸金,戶外自然場地稀少且共用,孩子們自由探索的成本和難度上升、次數下降。

其次,電子産品泛濫,導致孩子們沉迷手機、電視等娛樂設備的現象屢見不鮮。這讓他們從主觀上也排斥外出活動。

最後,經濟條件和社會觀念的改變,讓大部分家長推崇精細化養育。對孩子的過度關注,阻礙了他們探索真實世界的渠道。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們猶如寵物,生活在一個個高級、舒適、標准化的“籠子”裏。他們的身體在一刻不停地發育成長,但內在力量沒有獲得足夠發展。

三、如何緩解“自然缺失症”?

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孩子們就與這個真實、複雜、奇妙的世界産生了不可分割的關系。他們需要足夠了解所處的環境,才能從中汲取到茁壯成長的力量。

這種了解不能只是遠遠的觀望,或者來自書本、影像的灌輸。孩子們需要深入大自然,親身嗅聞花的芬芳、傾聽鳥的鳴唱、感受水的流動。

在校內,我們可以多多開發自然課程,將課堂搬到戶外去、搬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孩子們接觸自然材料,開發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喚起他們對生命的感知能力。

在校外,可以由家長帶領孩子參加露營、夏令營、田園旅遊等自然探索活動,讓孩子們走出受控的、精心裝飾的環境,探索真正野生、純粹的大自然。

值得欣喜的是,全世界逐漸意識到自然教育的重要性。聯合國在《柏林可持續發展教育宣言》中呼籲“到2025年使環境教育成爲世界各國教學課程的核心組成部分”。

中國積極響應號召,于2022年9月在北京舉辦了中國自然教育大會,通過《北京宣言》向全國發出了“一起向自然”的呼籲。

截至目前,廣東省的自然教育成果最爲顯著,轄內21個地級市實現了自然教育基地全覆蓋,總數達到115家,獲得全國自然教育示範省(市)稱號。

我相信隨著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未來將有更多的兒童遠離“自然缺失症”,在大自然的熏陶下快樂地長大成人。

2 阅读: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