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反超日本,德國卻嚷著要脫歐,美國神助攻甩鍋中國

尖鋒講識堂 2024-01-26 15:28:04

2024年伊始,國際經濟舞台上的一出大戲正在上演。據新華社報道,2023年日本的GDP增長顯得乏力,恐怕將面臨著被德國超越的可能。

盡管最終數據要在2月15日揭曉,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信息顯示,日本前三季度的GDP爲3.1萬億美元。而與此同時,德國公布的GDP數據則高達4.457萬億美元。

這樣的差距,意味著日本若想在最後時刻保持領先,其第四季度的GDP必須比去年同期暴增30%,這無疑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戰。 不過在這一經濟格局巨變的背後,德國的經濟狀況也並不如數字所顯示的那麽樂觀。

受俄烏沖突、能源危機以及國內通貨膨脹的多重影響,德國經濟正面臨衰退的陰影。

近期,因財政壓力而削減農民補貼的決策,更是激起了全國範圍內的罷工和遊行,凸顯了德國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捉襟見肘。

這樣的困境下,“脫歐”的聲音在德國再次響起。

德國選擇黨領導人魏德爾在《金融時報》的采訪中語出驚人,他表示,如果歐盟不進行必要的改革,德國應考慮效仿英國舉行脫歐公投。

作爲德國的第二大政黨,選擇黨的這一態度無疑反映了德國國內對歐盟政策和當前經濟形勢的普遍不滿。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選擇黨就曾發表過類似言論,甚至在2021年將“脫歐”納入黨綱,足見其對于歐盟束縛德國發展的擔憂。

然而,想要複制英國的脫歐之路並不容易。

德國法律規定,除非涉及州疆域的重新劃分,否則不得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公投。因此,選擇黨想要實現“脫歐”的目標,首先必須成爲執政黨。

但現實是,盡管選擇黨的支持率穩居第二,但與排名第一的保守派聯盟仍有10%的差距。加之德國對極右翼政黨的警惕性極高,選擇黨在未來幾年內執政的可能性並不大。 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一些西方媒體開始將德國經濟衰退的責任推向了中國。

美國《財富》雜志網站的一篇報道指責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的崛起對德國汽車工業造成了嚴重沖擊。

以比亞迪爲例,報道稱其在全球市場的強勁表現已經對德國傳統汽車巨頭如舍弗勒、大陸集團和采埃孚構成了直接威脅。在美國媒體看來,似乎正是中國車企的異軍突起,導致了德國經濟的困境。

這樣的指責顯然是片面的。

如果中國車企的崛起真的對德國經濟造成了毀滅性打擊,那麽德國的財政赤字理應逐年攀升,而非減少。

此外,一個巧合的數據是,2023年德國的預算虧空恰好與其爲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價值相等,均爲170億歐元。這一數字或許揭示了德國經濟低迷背後更爲複雜的地緣政治因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媒體草率地將責任歸咎于中國,不僅有失公正,也讓人懷疑其背後的動機。

德國經濟的起伏,無疑是一個複雜多變的過程,其中涉及到國際政治、經濟周期、技術創新等多方面的因素。

將單一因素放大爲全局原因,不僅簡化了問題的複雜性,也可能掩蓋了更爲深層的結構性問題。

對于德國而言,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應對這一系列的挑戰,而不是像美西方部分國家一樣“甩鍋”中國!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