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無眠,蘇轼妙筆生花,寫下一首詞,流傳千古

曆史人物傳記故事 2024-06-20 12:36:38

在寂靜的深夜,萬籁俱寂,星光點綴著夜幕,許多人已陷入甜美的夢鄉。然而,總有一些人,思緒萬千,夜半無眠。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便喜歡在這樣的時刻,以詩詞爲筆,抒發內心的情感,讓文字在夜空中綻放。詩詞不僅是他們表達情感的工具,更是他們靈魂的寄托。

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思鄉之情,到“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婵娟”的祈願之願,再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愁緒之歎,每一首都飽含著詩人的深情厚意。

蘇轼也是如此。

流傳千古的《臨江仙·夜歸臨臯》正是他在夜半無眠時寫下的名作。

夜飲東坡醒複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這是他在人生低谷時創作的一首佳作。全詞風格清曠而飄逸,寫蘇轼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歸臨臯住所的情景,表現了他退避社會的生活態度和希望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

大意是:

夜深宴飲在東坡的寓所裏醒了又醉,回來的時候仿佛已經三更。這時家裏的仆人都已睡熟鼾聲如雷鳴。我輕輕地敲了敲門,連仆人都不應,只好獨自倚著藜杖傾聽江水奔流的吼聲。

經常憤恨這個軀體不屬于我自己,什麽時候能忘卻爲功名利祿而奔競鑽營!趁著這夜深、風靜、江波坦平,駕起小船從此消逝,泛遊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上片起句“夜飲東坡醒複醉”,開門見山,點明了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揭示了蘇轼特有的生活情趣與豪放性格。“歸來仿佛三更”則進一步強調了時間的流逝與夜晚的深沉,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與寂寞。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走筆至此 ,一個風神潇灑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懷曠達、遺世獨立的“幽人”躍然紙上。其間浸潤的,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

下片一開始,蘇轼便慨然長歎道:“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歎,既直抒胸臆又充滿哲理意味,是全詞樞紐。

古人認爲“元氣”是人身之根本,但作者卻感到“營營”而終歸要消亡,自己無法掌握命運。

“夜闌風靜縠紋平 ”,使我們想象到一幅蘇轼內心世界的圖畫:雖然遭遇人生風浪的吹打,但他的心靈深處始終如一潭靜水,沒有漣漪,沒有波濤,安靜地保持著自己高潔脫俗、獨立不阿的人格。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余生。”表達出蘇轼潇灑如仙的曠達情懷,是他不滿世俗、向往自由的心聲。此處采用典故,進一步表明將來要隱迹江湖,不再受世俗的束縛與牽絆。

這種願望不僅是對自己命運的反抗,更是對人生意義的追求與探索。

當我們身處困境時,是否有蘇轼這種豁達呢。

1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