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絕唱,句句經典,這首詞驚豔了千年!

曆史人物傳記故事 2024-06-18 12:42:09

在曆史上,南唐的統治時期始于公元937年,當時徐知诰(又名李昪)通過禅讓儀式登基稱帝,38年後,被北宋所滅。其實,在衆多分裂政權中,南唐的疆域堪稱遼闊,一度具備強大的實力,足以趁中原無主之際北上擴張。

然而,由于統治者的猶豫不決和過于文弱,他們錯失了這一壯大自己的契機。當北方的後周恢複元氣後,南唐只能陷入被動,遭受打壓、割地和賠款。南唐最終走向了國破家亡的境地。

對于南唐的滅亡,許多人將責任歸咎于後主李煜,認爲他過于沉溺于風花雪月,而缺乏治國理政的才能。從曆史的角度審視,雖然李煜確實負有一定的責任,但他的父親李璟也難辭其咎。兩者的共同失策,導致了南唐的衰亡。

在李璟的統治時期,恰逢北方政權更叠頻繁、戰亂不息,而南方則相對較爲平靜穩定,因此成爲了衆多文人士大夫向往的理想棲息之地。這極大地促進了南唐文化的蓬勃發展。

身爲君主的李璟,同樣對文化事業傾注了極大的熱情與精力。他與朝中才子韓熙載、馮延巳等人頻繁交流、切磋,共同推動了詞體在南唐的繁榮與興盛,使之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璀璨奪目的光華。

李璟傳世之詞作不多,最被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這首《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

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菡萏香銷翠葉殘”。菡萏是荷花的別稱。說“香”,點其“味”;說“翠”,重其“色”。此時味去葉枯確實使人惆怅。西風,秋風之謂也。綠波,寫的是瑩瑩秋水。

如果說上句是重在寫秋色,那麽這一句則重在寫秋容。一個“愁”字,把秋風和秋水都擬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時同作家的內在感情溶爲一體了,詞作也因之而籠罩了一層濃重的蕭瑟氣氛。

三、四兩句,由景生情,詞人以其獨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訴人們:在這秋色滿天的時候,美好的春光連同荷花的清芬、荷葉的秀翠,還有觀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濃重的蕭瑟氣氛中又平添了一種悲涼淒清的氣氛。“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劉禹錫詩句)。

李璟雖然位高爲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當時內外矛盾重重,境遇相當危苦,此時此刻,觸景傷情,從而産生無窮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詞的下片著重抒情。首句,托夢境訴哀情。一夢醒來,雨聲細細,夢境即便美好,但所夢之人畢竟遠在邊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確是“雨亦綿綿,思亦綿綿”。“小樓”句,以吹笙襯淒清。風雨高樓,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聲咽,映襯了詞人的寂寞孤清。

最後兩句直抒胸臆,再訴哀愁。“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幹”,暗示了詩人剪不斷的絲絲離愁,縷縷別恨。“多少淚珠無限恨”的纏綿悱恻全部融進了倚欄人的倩影中。這句收束全詞的筆鋒忽又轉到了景語,且以“倚闌幹”三字做了點睛之筆,使整首詞首尾呼應,濃淡相宜,結構嚴謹,渾然一體。

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評論說:“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衆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全詞借凋殘的荷景傾瀉國破家亡的仇恨,寓熱切的故國之思于一系列景象中,造成了一種濃重的悲劇氛圍,催人泣下。

1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