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衆水果”日銷萬單,産業帶商家的機會來了?

商業數據派 2023-04-04 17:15:44

電商比拼,從流量匹配走到上遊生産

直播電商暗潮洶湧,最不缺的就是新故事。

事實上,一直以來,拼多多都頗爲擅長以流量撬動商家資源。先是以“拼購”模式彙集消費側需求,讓商家拿到大訂單;而後開辟出百億補貼渠道,將流量灌入頻道商家池;如今,加碼直播+短視頻,補齊了電商最爲重要的一塊流量田。

無論是此前的百億補貼,還是如今的短視頻+直播,或許都是莊公舞劍,意在供應鏈。

隨著電商走向存量競爭,平台們都走進了供應鏈爭奪戰中。不同于供應鏈1.0時代,對于商品種類豐富度的追求,如今的平台們需要能提供高性價比的供應鏈,例如各類源頭産業帶。

正是因此,近一個月的時間,産業帶們幾乎被電商平台們踏破了門檻。

2月開始,拼多多啓動了“農雲行動”,提出要推動全國100個農産帶更快“拼上雲端”,團隊飛往了山東、雲南、廣西等多地産業帶;同一時間,淘特啓動在全國産業帶的“淘工廠單品銷冠王計劃”,重點在杭州、泉州等沿海産業帶舉行招商會;3月3日,京東開始上線了百億補貼,調整平台自營與三方供應的格局,去年宣布的“百大産業帶計劃”,要在2023年對全國267個産業帶做招商布局......

進入供應鏈2.0時代,以城爲單位的“攻城戰”就此展開,左手百億補貼、右手直播電商的拼多多,能否實現突圍?又該如何差異化競爭呢?

01 水果電商,如何年入千萬?

“平均而言,一個鏈接每天能賣800單,參加百億補貼的時候,峰值能有3000多單。”開水果網店的胡劍峰跟商業數據派算道,“去年的紅心柚子,在活動期間,最高一天賣出了4萬6千單。”

2019年,由于家中做水果種植生意,胡劍峰本著“就地取材”的心理,在拼多多做起了水果産地直銷;2021年,店鋪的年GMV就達到了6000萬元。

在經營過程中,他越來越清晰自己的優勢在哪——“産地直銷,新鮮、低價、源頭。”

胡劍峰用店鋪做百億補貼舉了個例子,“我們的源頭價格本來就是最低的,百億補貼最高給我貼了原價的30%,最終售價遠遠低于市場價,消費者流量就湧了進來。”他解釋道,“而平台之所以願意扶持我們,是因爲我們的果子新鮮、量足,可以幫他們樹立平台形象。”

“這一切,都建立在我是源頭商家這點上。”胡劍峰總結道。

道理簡單,但做起來難。在一開始,各種問題一股腦地“砸懵”了胡劍峰,“作爲一個純電商小白,我只能自己想辦法摸索規則和玩法,看商家課程、找平台小二。”

爲了提升銷量,胡劍峰活躍地參加了平台大大小小的活動,“最初是百億補貼,還有線上秒殺、農産品品牌館......在選品上,我們店會傾向于小衆的、最新流行的品種,比如前年的百香果,去年的紅心柚子,今年的芭樂,不賣柑橘這類容易‘內卷’的常見款。”

圖片來源于網絡

隨著胡劍峰的生意走上正軌,店鋪模式也走向“産業化”。

最初,胡劍峰的貨源來自于當地農戶。他會根據網店售賣情況,同步在當地收買果子,減少庫存壓力和損耗;後來,他開始到外地尋找合適的産地和品種,例如海南菠蘿等,通過當地的代辦發貨,以預售的模式先測量,一邊賣一邊進貨。

“因爲網店不會只賣一種水果,但我們源頭農戶不會同時種植多種水果,所以就需要把各家農戶、各品類聚集到一起銷售。”在這個環節中,胡劍峰扮演的是上遊資源整合的角色,也被稱作“新農人”。

新農人、代辦、代發,都是産地直銷背景下的“新發明”。在各環節自發聚集的過程中,農業電商走到食物種植的最源頭,紮進全國各地的土地裏,再造了流通甚至種植的圖景。

地理優勢始終是農業發展的關鍵。一直以來,像胡劍峰一樣在閩南農家長大的孩子,過著一年四季把水果當零食吃的生活。“清明節之後就開始吃楊梅,還有桃李和枇杷吃到夏天,端午節後開始吃芭樂,秋天滿村的柑橘和柚子可以一直吃到來年春天。”有網友描述道。

不愁種但是愁賣,在線上渠道到來之前,傳統小農經濟的種植、銷售也有諸多痛點。

例如,生産超前,難以把控産量與銷量之間的關系;流通環節時,由于當年産量過剩、氣候帶來品質變化、品類在消費市場“過氣”等原因,經常遇到經銷商壓價,賣價過低、賣不完、賣得慢導致水果損耗等問題。

如今走到線上,農産品可以先采取預售的模式,以訂單量估算進貨量;通過後台數據,分析生産、采買、銷售一體的策略;讓線上和線下互爲補充......上遊商品的産銷計劃變得更靈活、更貼近市場。

“舉個例子,銷量不夠理想的時候,我們會做一些促銷活動,比如改變包裝方式,把原來的5斤、8斤裝,改成2斤裝、3斤裝。”胡劍峰說道,“另外像柚子這種大小不一的果子,3斤5以上發不了快遞,我們就按果型劃分,3斤以下的線上賣,3斤5以上的擴大線下銷售。”

“以前線下率占到95%,現在是線上40%,線下60%。”

總體而言,線下始終是穩定的大批量走貨渠道,而線上從增量渠道變爲主要渠道之一。

02 百億補貼的第一次勝利

胡劍峰把自己的“階段性成功”歸結于踩中了行業發展的風口。

由淺入深,在電商發展的前半程,百貨、電子産品、服飾等標品、新品被逐個開墾;而來到下半程,損耗大、鏈條長、線下消費成熟的生鮮電商走到了台前。

2015年,想要擠進“貓狗大戰”的拼多多,開始發力差異化的農産品零售賽道,針對農産品的活動應接不暇,而在彼時,能夠快速轉型線上農産品上遊供應商的人並不多。2019年才加入的胡劍峰也由此“脫穎而出”。

“一方面,當時拼多多就已經把農産品當作主打類目了。”胡劍峰的考量很簡單,“另外,當時其他成熟平台,光保證金、技術服務費等一次性費用就要8萬塊,但拼多多只要9千塊。”

2018年,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農副産品訂單總額達到653億元;在胡劍峰加入一年後,2020年,拼多多一躍成爲中國最大的農副産品電商平台。

農産品上行的風,托起了千千萬萬個胡劍峰,也爲拼多多築起了牢固的供應鏈競爭壁壘。

一個成功的結果裏總是包裹著有多個正確的決定,百億補貼就是其中最關鍵的一個。

“從報名百億補貼活動,到平台審核、談官方流量和現金補貼.......30塊一單的農産品,最高補到了9塊錢,銷量能翻幾倍。”胡劍峰回憶道。

相似的故事,也發生在制造業、品牌店等商家身上,帶動更多的店鋪想要選入百億補貼、分一杯羹,獲得銷量和口碑的雙豐收。

圖片來源于網絡

百億補貼通過對平台供給側商家進行篩選、分級、扶持,改變了消費者的認知、吸引消費者下單,爆款效果又吸引了更優質的供應商加入百億補貼,讓低質的商品失去生存空間。

不同于以往電商促銷品類以拉新用戶爲主要目的,拼多多百億補貼更關鍵的作用在于對供給側數量、質量的提升。

舉個例子,2021年,拼多多百億補貼新開設了的“官方合作旗艦店”入口,據當年一季度財報顯示,該變動直接帶動了新入駐的品牌官方旗艦店同比增長超10倍以上,擴充了平台供給側産品的豐富度、挽回了口碑。

經過5年的補貼期,如今百億補貼已經走向常態化,完成了最早的“曆史使命”。

在這個過程中,平台與優質供應鏈之間,也是雙向奔赴的。

一方面,對品牌和供應鏈而言,覆蓋下沉市場的拼多多是必須投入的流量掘金地。以國貨美妝珀萊雅爲例,除了參加此次直播活動,品牌提到會繼續在拼多多上做投入,“聯動品牌站內外資源,做更多人群拓圈。”

另一方面,對平台而言,從曆年財報來看,在線營銷始終是最主要的營收部分。最新的2022四季度報中,在線營銷服務營收高達310億元,占總收入的78%,同比增長38%。

從商家類型來看,頭部商家有更強的資金實力,投入更多的廣告費用;此外,頭部、腰部商家有更急迫的曝光需求,兩者都是營銷收入的重要來源。規模較大的供應方,能夠在整體低價銷售的策略下,通過營銷投放,實現薄利多銷。

百億補貼是一場典型的互聯網策略戰,通過輕量級的運營撬動了龐大的商家生態,完成了消費者、平台、商家的三方共贏。

03 百億補貼+直播,拼多多劍指供應鏈2.0

在靠百億補貼站穩跟腳後,隨著電商平台走向存量競爭,拼多多又邁入了供應鏈2.0時代。

天下電商,唯“低”不破。而只有深耕産業帶,平台才能拿到更高性價比的商品。

相比于供應鏈1.0時代,對于商品豐富度的追求,供應鏈2.0對商品的質量、價格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狠抓産業帶,成爲新戰役的關鍵。

在百億補貼的激勵之後,直播成爲了拼多多的第二把武器。

一直以來,拼多多的直播電商都與其他平台存在差異。早早邁入直播電商的各大平台,都經曆了達人直播到店鋪自播的轉換,以抖音爲例,時至今日,達人帶貨都是主要模式。而拼多多的短視頻在2020年2月剛剛上線,缺少頭部達人,更多的是商家原生態自播。

以胡劍峰的店鋪爲例,産品短視頻呈現了果園現摘現吃、果子汁水飽滿的景象,借此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獲得消費者信任。

在消費者形成了看源頭直播、以源頭價購買的心智後,多多視頻逐漸有了“廠家直供”的定位標簽。

近期,拼多多旗下的短視頻業務受到了頗多關注。據透露,拼多多今年預計將“短視頻+直播”的商業化率從33%提升至66%,不收取坑位費,僅通過抽傭來獲取收入。

從效果上看,這波平台針對直播電商的“狠投入”,不僅是品牌獲得增長的機會,也讓拼多多在産業帶“招商”上更有說服力。

走向供應鏈上遊,意味著平台要更注重招商、培訓、運營,將資源投入到産品生産、制造、流通的環節之中。

此前,黃峥曾在他的創業筆記中,曾提到“要用需求流通側的半計劃經濟來推動實現供給側的半市場經濟。”正如用大力發展直播拉動産業帶入駐,拼多多在“拼經濟”的大邏輯之下,不斷以“輕模式”切入的,靠用戶側流量撬動産業帶。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以農産帶爲例,2019年,拼多多就提出了“農地雲拼”的概念,通過消費者“拼購”,把原來在時間和空間上極度分散的需求,彙聚成相對集中的訂單。

但在供應鏈2.0時代,僅有輕模式是難以建立護城河的,拼多多也在向更重的方向前進。

從電商流通過程來看,平台服務走向了三個遞進的環節:其一,爲工廠提供流量服務,讓工廠賣出更多的貨;其二,切入供應鏈服務,讓工廠更好地“運”出去;其三,從商品生産環節開始,以平台的技術和用戶數據反哺于傳統産業帶。

從流量服務走向上遊生産,拼多多加深了在産業帶的動作。

今年3月初,拼多多剛宣布啓動“農雲行動”,集中投入優勢資源,推動全國100個農産帶更快“拼上雲端”,進一步打造數字化農産帶。

“農雲行動”中提到,第一,保持“零傭金”,助力農産帶升級“産銷對接”爲“産消直連”;第二,集中投入優勢資源,大面積推廣“多人團”在秒殺、百億補貼的運用,積極對接農貨節等大流量,激發需求側的“數字化新消費”;第三,批量對接當地優質供應鏈“上雲”,舉辦專場招商培訓,對優秀新農人進行小規模針對性輔導;第四,爲農産帶商家對接倉儲、冷鏈等專用農貨物流體系,提供全鏈路的農産品上行基礎設施服務;第五,通過平台持續集中曝光、全渠道推廣,打造100個農特産的區域和全國性品牌。

此次提出的五大措施,實際上都在推進上遊供應鏈相互整合,以平台爲對接口,統一對接下遊消費者需求。

黃峥說過,“拼多多要做的事情永遠都是匹配。”

相互匹配,本質上在解決電商銷售“多對多”的難題。這種匹配與整合並不是簡單的連線題,而是供需關系的動態反饋、促進。

去年雙十二當天,一種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研制“普萊贊”的黑巧以“逆天苦”的100%可可原漿,全網熱銷近3萬單;新農人江國棟在拼多多銷售的不起坨玉米糊,年售達到了260萬袋。

這兩款産品有一個共同之處——都是C2M産品。其中,逆天苦黑巧來自于消費者“想吃巧克力不想長胖”的需求,不起坨玉米糊來自于消費評論中對起坨的差評。爲了滿足消費者,兩款産品都從産品研發的最上遊開始做調整,通過改造産品,最終獲得好評。

這也是互聯網大數據對于傳統生産、消費者體驗進行重塑的生動體現。

目前,拼多多篩選了一批國內農科院及農業高校研發的科技農産品,對相應的平台商家傾斜資源,在助力廣大消費者享受健康的科技美味的同時以銷量反哺科研,助力供給側升級。

消費驅動生産的策略同樣適用于品牌。珀萊雅在品牌策略中提到在拼多多平台將針對渠道消費者人群特性,按需定制專屬貨品

在一系列針對供應鏈的服務支持計劃下,電商巨頭們都在以差異化的模式開始了招商搶人行動。

去年,京東就開始向中小微商家,提出了史上最大規模産業帶招商——面向全國267個産業帶,給出減免費用、供應鏈支持、商家培訓等資源吸引新商家入駐京東;今年1月,淘工廠和淘寶直播剛剛推出了針對産業帶商家的新活動,吸引入駐。

不同于拼多多的輕投建、重運營,京東和淘特及淘工廠做得更重,在自建倉儲配送的基礎上,招商入産業園,或統購包銷,或C2M反向定制,讓供應鏈“重生産、輕運營”。

同一時間、同一目的、不同的策略,平台“搶地盤”已經進入白熱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京東、淘特和淘工廠都在密集召開産業帶招商會。而拼多多繼續以農産帶爲核心,2月前往了福建泉州、雲南昆明、福建霞浦、廣西番薯産業帶等地區。

在相同的産業帶,巨頭們紛紛拿起百億補貼和直播電商作爲武器開始了供應鏈2.0時代的火拼。

文|商業數據派,作者|黃小藝

0 阅读:344
评论列表
  • 2023-04-04 19:32

    單越多,虧得越多,因爲這個平台僅退款機制,會讓你懷疑人生,客戶收到貨有一點不滿點僅退款,因爲發貨延時呗扣款,物流異常扣款,就會支持,貨還退不回來,這年頭還有人想入駐拼多多,除非想不開,小編就不要再這裏忽悠人開店了!

  • live 5
    2023-04-04 19:37

    哈哈,是能搞點錢,就是怪氣的慌

  • 2023-04-07 08:05

    一看就是假冒的,百億補貼,沒有補貼的

  • 2023-04-04 20:20

    索馬裏平台,做了就知道了

  • 2023-04-05 07:29

    百億補貼?平台貼30% ?不是商家自降價參加活動?難道我做了個假索馬裏夕夕?

  • 2023-04-04 21:36

    水果你敢在拼多多上賣?哈哈哈哈

  • 2023-04-05 00:37

    黃老板 敢自己開嗎?自己開百萬商家不炸死他,上一波4小時關店, 忽悠別人開。

  • 2023-04-04 23:24

    洗白,轉移視線而已

商業數據派

簡介:透視商業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