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壯美帕米爾,做冰山上的來客

晴兒華話 2024-07-03 00:45:49

6月27日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采訪團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散團後我本來是回北京的,兩個原因改變了我的行程,一是回北京的機票被延遲起飛,到北京的時間致使我無法回到房山會所;二是中國僑聯給我一個去陝西采訪的通知,另有湖南省僑聯一個采訪通知,還有一個因素是我感覺應該在喀什這裏再考察一下喀什古城的文創情況,看看它是怎樣以“一條街”拉動喀什經濟的。所以就留了下來,在謝忠老總的幫助下實現了退票、買票和喀什古城的房間預訂,又在唐筱老師的幫助下順利完成入住,27日下午和朋友一起轉了古城東區,參訪了高台民居遺址。28日更換酒店入住後又轉了轉古城,晚上偶然機會聽說可以到帕米爾高原,我就落實旅行社了解情況,決定29日開始帕米爾高原行,自治區僑聯的邊媛媛老師和喀什地委宣傳部崔久秀副部長等聽說我要去帕米爾高原後反複叮囑注意事項,感覺十分溫暖。

29日隨旅行社的7人轎車開始了帕米爾旅遊的行程,首先去辦理邊境通行證,辦證點在身份證掃描和人臉識別後就行了,辦完證後就一路前行奔赴帕米爾高原,還好一路暢通無阻先到了白沙灘,照相留念後去吃每人40元的自助午餐,飯後繼續前行到了喀拉庫勒湖景點,在這裏欣賞留影後繼續前行去了帕米爾觀景高台,又往前行就到了帕米爾旅遊景區的重點景區,在這裏先參觀了石頭城曆史文化陳列館,記錄著帕米爾地區的前世今生,

石頭城位于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城北側,塔什庫爾幹,突厥語意爲“石頭城”。海拔3100米,地勢極爲險峻,是新疆境內古古絲綢之路上一個著名的古城遺址。漢代時,這裏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犁國的王城,大約在喝盤陀時期,開始大規模建造城廓。唐朝政府統一西域後,在這設有蔥嶺守捉所,元朝初期,大興土木擴建城廓,舊的石頭城換了新顔。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清廷在此建立蒲犁廳,對舊城堡進行了維修和增補。該城曾出土過唐代錢幣和田文書等。1954年這裏成爲塔吉克自治縣首府。帕米爾高原是古代絲綢之路經過的地方,當時從塔裏木盆地到高原上,要沿高原東緣的峽谷溯河而上,再翻越高原上的幾條山脈,經過終年冰雪覆蓋的山口,道路十分艱險。現今,從塔裏木盆地的第一大城市喀什乘汽車只需一天便可到達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幹,可謂天險變通途。沿途可觀賞高原東緣海拔7649米終年積雪的公格爾峰,海拔7530米的公格爾九別峰和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

在去往帕米爾的路上第一站是白沙湖,新疆白沙湖旅遊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的西北邊陲,地處新疆兵團第十師一八五團境內,是兵團首家5A級景區。也是新疆境內5A級“白沙湖”景區。白沙湖是新疆阿勒泰地區千裏畫廊上的一個重要景點之一,距離哈巴河縣城100公裏,距離阿勒泰機場260公裏、距離喀納斯機場150公裏、距離北屯火車站260公裏,距離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770公裏。白沙湖風景區西北距中哈邊境約2.5公裏,有公路相通。白沙湖景區內囊括了新疆天山南北所有的地貌元素:擁有沙漠、河流、森林、草原、濕地、戈壁、紅色人文、自然景觀等十大旅遊景點,景點分別有:白沙湖、鳴沙山、紅葉林、白桦林、眼睛山、西北之北、軍武哨所、西北第一連、喀拉蘇幹溝遺址、抗洪守土紀念廣場、沈桂壽升國旗舊址。其核心景點爲白沙湖!海拔約650米,其水域面積爲5000平方米,是一個被沙丘環繞的沙漠小湖,形似一個巨人腳印,傳說它是遠古時期誇父逐日,西行至日落之地,留下的最後一個腳印!2017年2月27日,兵團一八五團白沙湖景區晉級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8年4月13日,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白沙湖南北長約800米,東西寬約600米,形似豌豆莢,東面凹進,西面鼓起。白沙湖是沙漠中獨生的一池深水,水源及成因頗受科學研究者關注。其湖心、湖岸、湖周生長的反差極大的氣候及生態環境下的多種植被、半幹旱灌木叢植被,也讓人不解,引人尋思。白沙湖湖中四周生長著高達1—4米的密密叢生的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湖中還有野荷花孤寂地生存著;湖周50米內,是高大茂密的銀灰楊、白楊、白桦混生的林帶;湖周50米外的沙丘上,則生長著額河楊、山楂、白楊、繡線菊等植物。 白沙湖的景致構成十分獨特,6月湖中蓮花盛開,野鴨遊其間,金秋十月紅黃樹葉,在風中招展,湖中綠水,碧波如鏡,湖山映襯,遠眺近覽,氣象萬千,沙地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陣陣泥土的芳香,使人心醉,遠處的金色鳴沙山倒映在碧綠的湖水中、湖邊和各類混生林,層層疊疊,交相輝映,猶如一個完美無缺的自然大盆景,展現在遊人面前。人稱“塞北小江南”。 白沙湖,位于一八五團東北部的三連境內,距離團部25千米,有公路相通,內有專車往返相送。白沙湖位于沙漠之中,海拔650米,南北長約2100米,東西寬1300米,被稱爲“沙漠奇景”,水面約10公頃。無論春秋冬夏,湖水始終不增不減,不凝不濁,此水來自何處,又爲何能常年保持常態?這是纏繞在人們心中的一個疑問,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這也正是白沙湖充分魅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據史書記載,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親率蒙古鐵騎大舉西征,蒙古軍隊從貝爾加湖南面的蒙古國都喀拉和林出發,沿蒙古大草原經烏裏雅蘇台,在阿爾泰山脈東面的科布多翻越秦萊克烏兒莫該台山峽到達克蘭河源。然後順流而下,于1219年6月駐跸也爾的石河畔(現稱爲額爾齊斯河)。沿北而行到此安營紮寨,停歇飲馬,故被譽爲“成吉思汗”的飲馬池。

路上的第二站是喀拉庫勒湖,喀拉”意爲黑色,“庫勒”意爲湖泊,合稱黑湖,面積約10平方公裏,海拔3560米,是新疆境內海拔最高的湖,因其湖水隨季節和時光變幻顔色,故又被人們稱爲“變色湖”喀拉庫勒湖是高原湖泊,與布倫庫勒湖同處阿克陶縣帕米爾高原上布倫口鄉的慕士塔格、公格爾冰峰腳下,兩者相距直線僅十來公裏,然而兩湖的景色卻大相徑庭。喀拉庫勒湖距阿克陶縣約160公裏,距阿圖什市約220公裏,因湖水深邃幽黯,故名“喀拉庫勒”(柯爾克孜語意爲黑湖)。喀拉庫勒湖草盛鳥多,景色優美,而且有水怪的傳說,更讓景點增添了一份迷人色彩。 湖東面矗立著“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西面雄踞逶迤不絕的薩爾闊勒山脈;湖的南面是一片草原,一到夏季來臨,這裏水清草豐,湖光山色,碧綠的草地,一頂頂白氈房星羅棋布,與澄澈的湖水中皎潔的冰山倒影相輝映,正如古詩中的“風吹草低見牛羊”。草原上牧歌陣陣,湖面上野鴨款款,此情此景,如夢如幻,難怪連公元前10世紀的周穆王至此也大發興歎,感慨不已。阿圖什旅行社在喀拉庫勒湖畔開設旅遊餐廳,特聘柯爾克孜、維吾爾、漢等民族廚師爲遊客烹調不同的民族風味餐。近些年國內外遊客紛紛慕名而踏至喀拉庫勒湖。 喀拉庫勒湖水草豐茂,水面有成千上萬只水鳥、野鴨款款遊弋,間或還可見對對天鵝在戲水。而喀拉庫勒湖除湖畔的牧草外,湖中卻看不到任何生物,特別是其湖水一天之中會不停地變幻著各種顔色,令人迷茫。平時,湖水潔淨碧清,潔如明鏡。但當烏雲滿天,電閃雷鳴之時,湖水會神奇般地變成黑色,象灌進了鉛一樣,黑亮黑亮的,成爲名副其實的黑水湖。每當清晨日出時,這浮光潋滟的湖水,又象舞台上的天幕一樣,不斷變幻著:時而湛藍,時而淡黃,時而桔紅,給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覺。 是什麽原因使這兩個高山湖泊的景觀如此迥異呢?對喀拉庫勒湖的變色,民間傳說是湖中有水怪作祟,且這一傳說已有一千多年,晉代高僧法顯和北魏時期的高僧宋雲稱其爲“毒龍池”,是謂湖中有毒龍作怪,唐代高僧玄奘取經從此路過時,稱這裏爲有巨蛟出沒的“大龍池”。喀拉庫勒湖中的水怪和帕米爾高原上的雪人之謎一樣,都給遊人留下了難解之謎。來帕米爾探秘,探索變色湖之秘,給遊人增添無盡的遐想與樂趣。

說起帕米爾高原,除了會産生遙不可及的感覺外,或多或少的會有一種神秘的感覺,特別是看過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後更是如此。記者來到帕米爾望著遠處的高山和雪峰,心裏在想著楊排長、阿米爾、一班長等等一幫可親可愛的守邊戰友們你們還在吧?你們曾是我的神秘偶像,作爲曾經的老兵一直在挂念著你們,今天我來看你們了。

《冰山上的來客》是由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趙心水執導,烏·白辛編劇,梁音、谷毓英、阿不都力米提、恩和森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講述了邊疆戰士和楊排長一起與特務假古蘭丹姆鬥智鬥勇,最終勝利的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也得以重逢的故事。

劇情追溯到1951年的夏天,我邊防軍某邊卡得到一群匪特潛入金沙川的情報。一日,新疆薩裏爾山口牧民納烏茹孜從外地娶來一個冒名古蘭丹姆的新娘子,她實爲匪首熱力普逃跑時潛伏下來的女特務古裏巴兒。新娘子的來到,勾起解放軍哨所新戰士阿米爾的一段辛酸回憶。他和古蘭丹姆自小青梅竹馬,情深意笃,後因古蘭丹姆被她的叔叔賣給江罕達爾和熱力普爲奴仆,改名買日烏莉,從此杳無音訊。晚上,阿米爾隨同楊排長前去參加婚禮。假冒古蘭丹姆的古裏巴兒知道阿米爾和古蘭丹姆的童年往事,便對阿米爾顯得分外親昵。此後,爲了刺探邊防軍情報,假古蘭丹姆不分白天黑夜,多次到哨所尋找阿米爾,要求與他重溫舊情。阿米爾雖再三以解放軍紀律相拒,但仍擺脫不了她的糾纏 。這一現象引起楊排長的高度警覺,並且很快發現她並不是阿米爾所愛的古蘭丹姆。不久,熱力普、江罕達爾根據“新娘子”的密電報告,率領小股特務偷越邊防,被解放軍冰峰哨所全殲。次日,邊防又發現兩個不速之客。男的叫阿曼巴依,女的叫古蘭丹姆。她確是阿米爾所愛的古蘭丹姆。但是楊排長發現了阿曼巴依是特務的真面目,他只是利用真古蘭丹姆。于是楊排長精心策劃了真古蘭丹姆和阿米爾的重逢,在童年的歌聲中他們幸福地相見。當假古蘭丹姆的身份已暴露時,即派人將她殺害,並策劃在巴羅脫節的刁羊比賽時,乘搶奪制高點的機會,以槍聲和火把爲號,裏應外合,接應熱力普沖過邊防線,實現他們的美夢。豈知楊排長早已將計就計,爲他們布下了天羅地網,將敵人一網打盡。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也得以重逢,他倆的心願終于實現。

《冰山上的來客》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是浪漫主義和寫實主義的唯美結合之作,高山雪原上盛開的雪蓮是神聖而純潔的,象征著阿米爾和古蘭丹姆浪漫的愛情,人們第一次了解到原來愛情可以如此美妙,在過去政治第一的特定曆史背景下,勇于冒著風險去做這樣大膽嘗試,對于編創人員來說確實需要一種膽量,正是這些電影人嘔心瀝血的奉獻,才使之在中國影壇流行四十年仍不衰。(天山網評)《冰山上的來客》是一部革命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經典電影,故事情節的構思和藝術形式的完美融合,給世人留下了一曲輝煌的樂章。片中哨所戰士們的浩然正氣和英雄主義精神值得人們稱頌,人們懷念那個時代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信念,《冰山上的來客》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神話。

走在中巴公路上,突然想起長期親密無間的中巴友誼,想起了“如雷貫耳的“巴鐵”一詞,想起了中巴公路的前世今生。喀喇昆侖公路(Karakoram Highway,簡稱KKH),又名爲中巴友誼公路或帕米爾公路。其北起中國新疆喀什(Kash),經疏附、烏帕、托海、布侖口、塔什庫爾幹、達不達、紅其拉甫、水不浪溝,翻越喀喇昆侖山紅其拉甫達坂進入巴基斯坦控制區,再經過巴勒提特、吉爾吉特、齊拉斯、巴丹、比沙姆到達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Thakot);是巴基斯坦北部通往首都伊斯蘭堡及南部沿海地區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國通往巴基斯坦及巴南部港口卡拉奇、南亞次大陸、中東地區的陸路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和軍事意義。 公路全長1032公裏,其中中國境內416公裏,巴基斯坦境內616公裏。喀喇昆侖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越邊境的道路,全線海拔最低點爲460米的塔科特,最高點爲4733米的紅其拉甫山口,喀喇昆侖公路沿紅其拉甫河、洪紮河、吉爾吉特河和印度河蜿蜒而下,並3次跨印度河,其間要穿越喀喇昆侖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端,地質情況極爲複雜,雪崩、山體滑坡、落石、塌方、積雪、積冰、地震等地質災害經常發生,沿途路面和橋梁設施經常遭到破壞,常常發生車毀人亡的慘劇。以往在秋冬時節,因爲氣候原因喀喇昆侖公路大部分時間會被封閉。

喀喇昆侖山脈是地球上最令人敬畏的山地景觀之一,它綿延數千公裏,呈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在都6000米以上。因此,這裏也就成了世界地質學家、登山家和旅遊者們矚目的地方。除了喀拉昆侖山脈外,這條公路還穿過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端“弓形波”系的四大山脈。沿途屹立著包括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裏峰(8611米)以及100多座超過7000米的高峰,屬于地震高烈度區,它們中間很多至今都沒有名字。還有5條長度超過50公裏的冰川也發育于此,其中一條爲全世界除極地區域以外最長的冰川。雨季大面積的山體滑坡一直影響著公路的暢通,變化多端的冰川也時常導致洪水沖垮橋梁。直到現在,夏季的山體滑坡、冬季的冰雪低溫等還在持續不能斷地侵蝕破壞著這條公路。鑒于這一地區的海拔高度和地質條件,要想在這裏建設公路,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建設這條公路的意義十分重大,因爲喀喇昆侖公路是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交通紐帶,是通往首都伊斯蘭堡及南部沿海地區的交通要道,對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喀喇昆侖公路也是巴基斯坦國家公路網的組成部分,對于巴基斯坦的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和軍事意義。同時這條公路還是亞洲公路網的組成部分,是中國通往巴基斯坦地區及南亞次大陸的交通要道。有了這條公路,沿線地區經濟活動越來越活躍,居民與外界的往來更加緊密。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下,巴基斯坦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從地理上看,喀喇昆侖至喜馬拉雅高原是中國西部安全一道重要的地理屏障,未來,這裏也可能成爲中國能源通道的另一道蹊徑。2006年,中國承諾幫助巴基斯坦對連接兩國的喀拉昆侖公路進行擴建改造。2007年2月,穆沙拉夫總統在訪華前曾表示,巴基斯坦願意成爲中國的“能源走廊”,幫助中國減少對馬六甲海峽這一傳統石油輸入通道的依賴。巴基斯坦的專家學者還提出了在改造這條公路的同時,再鋪設一條穿越喀拉昆侖山的石油管道的設想。在中國的青藏鐵路通車後,巴基斯坦方面又提出希望在兩國之間修建一條喀拉昆侖鐵路。至此,中巴“能源走廊”藍圖有了進一步勾畫。2006年2月,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訪華期間,中巴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原則同意合作改擴建中巴喀喇昆侖公路”。初步估計工程造價約爲3.5億美元。 據介紹,擴建後的喀喇昆侖公路將由現在的10米寬擴爲30米寬,車輛時速可達80公裏,運輸能力提高3倍,同時適合大型載重車輛通行。

帕米爾高原,波斯語,意爲平頂屋。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的最西端,橫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帕米爾高原地跨中國新疆西南部、塔吉克斯坦東南部、阿富汗東北部,是昆侖山、喀喇昆侖山、興都庫什山和天山交會的巨大山結。面積約10萬平方千米。帕米爾高原山體高大,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均在6000米以上。西部塔吉克斯坦境內主峰共産主義峰海拔7495米,列甯峰7134米。東西部差異顯著。西帕米爾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都很大;緯向和經向山脈相互交錯,地形複雜,具有高大山原的特點;河網密度大,切割深,夷平面遭受破壞嚴重。東帕米爾高原絕對高度較小,相對高度也較低,高原特征顯著,谷地寬廣。高原冰川廣布,有1085條,面積8041平方千米。最長的費德欽科冰川長77千米。冰川湖泊衆多,最大的喀拉湖面積383平方千米,最深236米。中國境內的帕米爾高原是其東部,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和喀什地區境內。東以木吉谷地和塔什庫爾幹谷地爲界,與西昆侖山相鄰,南鄰喀喇昆侖山。北部呈北西一南東走向,南部呈北北西南南東走向。長260千米,寬50~100千米,由高原山地和高位山間盆地構成。山地海拔一般5000~5500米,山間盆地海拔3500~4200米,部分地段降至3200米。有紅其拉甫、明鐵蓋等山隘,是古絲綢之路南下印度、西去阿富汗、伊朗的重要通道。

帕米爾古稱不周山。不周山爲古代傳說中的山名,最早見于《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大詩人屈原在他的不朽著作《離騷》中就有“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爲期。”西漢時期成書的《淮南子·天文訓》則對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爲神奇的描述:“昔共工與颛顼爭爲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據王逸注《離騷》,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訓》均考不周山在昆侖山西北。這個不周山即今日昆侖山西北部的帕米爾。帕米爾高原早在中國漢朝就以“蔥嶺”相稱,因多野蔥或山崖蔥翠而得名。西漢時期,漢朝國力強盛,中原開始大規模對外通商,商人沿絲綢之路往來地中海各國,必須穿越帕米爾高原。唐朝,這裏又出現了一個新名字“帕米爾”。唐朝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裏對帕米爾高原也有所記載。稱爲“波謎羅川”,記載如下:“國境東北,逾山越谷,經危履險,行七百余裏,至波謎羅川。東西千余裏,南北百余裏,狹隘之處不逾十裏。據兩雪山間,故寒風淒勁,春夏飛雪,晝夜飄風。地堿鹵,多礫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絕無人止。波謎羅川中有大龍池,東西三百余裏,南北五十余裏,據大蔥嶺內,當贍部洲中,其地最高也。水乃澄清皎鏡,莫測其深,色帶青黑,味甚甘美。潛居則鲛、螭、魚、龍、鼋、鼍、龜、鼈,浮遊乃鴛鴦、鴻雁、駕鵝、鹔、鸨。諸鳥大卵,遺荒野,或草澤間,或沙渚上。池西派一大流,西至達摩悉鐵帝國東界,與縛刍河合而西流,故此已右,水皆西流。池東派一大流,東北至佉沙國西界,與徙多河合而東流,故此已左,水皆東流。”元朝馬可·波羅曾在《馬可波羅行紀》中對帕米爾高原記載如下:“……離開這個小王國,向東北方騎行三天,沿途都位于山中,登上去海拔很高,以至于人們認爲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登上峰巅,會看見一個高原,其中有一條河。這裏風景秀美,是世界上最難得的牧場,消瘦的馬匹在此放牧十日就會變得肥壯。其中還有種類繁多的水鳥和野生綿羊。這種羊體形碩大,角上長有六掌,牧人把這種羊角割下來當做食盤,用來盛放食物;還有用它來做羊群晚上休息時的籬笆的,以保護羊群。這個高原叫帕米爾(Pamir),在上面騎行,整整十二天都看不見草木人煙,放眼處盡是荒原,因此行人必須攜帶其所需的足夠的食物。此地海拔很高,而且氣溫很低,行人看不見任何飛鳥。寒冷異常,點不起火來。行人感覺到的熱力也不如其他地方感覺到的,燒烤或煮制食物也不容易熟。” 到了清朝,帕米爾之名已完全取代了曆代使用的其它名稱,並按照自然地理狀況,將帕米爾分爲“八帕”。由北向南依次爲:和什庫珠克帕米爾、薩雷茲帕米爾、郎庫裏帕米爾、阿爾楚爾帕米爾、大帕米爾、小帕米爾、塔克敦巴什帕米爾、瓦罕帕米爾。在清朝全盛時期,帕米爾高原全境屬于中國所管轄,1890年間,由于俄國亟欲指染中國新疆、英國對西藏有野心,因此兩國簽定英俄協定,由英國取得瓦罕帕米爾,俄國取得北部。1883年沙俄搶占新疆7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後,1892年又出兵強行占領薩雷闊勒嶺西部2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帕米爾高原始終無法有效統治。但中華民國政府始終將帕米爾高原西邊的噴赤河視爲是中國的極西點。在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阿富汗簽訂邊界條約,正式劃定中阿邊界,承認放棄瓦罕帕米爾。1990年代塔吉克斯坦獨立,1999年8月13日,中塔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中塔國界的協定》等協議。2008年9月20日,中塔邊界勘定結束。2011年9月20日,中塔新劃定國界交接,1158平方公裏國土回歸,領土的爭議已不複存在。中國極西點向東移至今日位置。

帕米爾地區人口約9.8萬,大部分是柯爾克孜族(吉爾吉斯)、塔吉克族。塔吉克族住在西部,講伊朗語,爲什葉派穆斯林;東部主要是柯爾克孜人,突厥語系,爲遜尼派穆斯林。居民主要從事農牧業,有小水電站和采礦場。中國在新疆南部帕米爾高原上,離喀什300~400公裏的地方,設立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東帕米爾高海拔地區的牧業主要是牦牛和有關雜交品種、綿羊和山羊;大麥和馬鈴薯、豆類、油菜籽和根菜是這一地區的主要農作物。在西帕米爾谷地,政府指令種植棉花和其他農作物。大果園——主要是蘋果園、梨園和杏園,以及葡萄園——分布于西部許多海拔在1,524~1,981公尺(5,000~6,500呎)之間的谷地和丘陵。小麥是主要糧食,玉蜀黍爲冬季主要飼料。牛正在取代綿羊和山羊,成爲西部谷地的主要牲畜。在海路尚未開通之前,帕米爾是東西之間來往交流的必經之路。古代絲路在進入塔裏木盆地以後,分爲南北兩道,向著不同的目的地廷伸,而到了蔥嶺後又交彙一處,直達古絲綢之路上著名的石頭城。從那裏起,又分南北兩道,到中亞細亞、小亞細亞、南亞次大陸北部和西北部地區以及歐洲大陸等更遠的地方。這使塔什庫爾幹成了東路的終點和西路的起點。正因爲塔什庫爾幹是絲綢之路的要塞,因此在周穆王西巡以來的三千年時光中,已有無數的使者、將帥、王侯、藝家、文人、僧侶和往來跋涉的商賈,在這裏留下了他們的身影。他們通過政治上的抗爭和親睦,軍事上的沖突與結盟,經濟上的交流與貿易,文化上的沖撞與交融,科技上的滲透與演進,留下了無數濃墨重彩的畫卷和撼人心魂的詩篇。

古代絲綢之路的南道、中道都從這裏越過,而後向西通往西亞、南亞及歐洲各地。世代聚居在高原上的塔吉克、柯爾克孜等民族,以其勤勞、勇敢、淳樸、豪爽的性格和多姿多彩的民風習俗而著稱于世。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位于新疆帕米爾高原東北部,周邊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個國家接壤,邊境線正好是888.8公裏。塔什庫爾幹在塔吉克語中,意爲“皇冠”或“戴皇冠者”,這裏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獨特,氣候生態多樣。境內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雄偉壯觀,終年積雪覆蓋,被稱爲“冰山之父”。山腳下到處是奇山怪石,奇花異草。噴泉、溫泉、湖泊、牧場點綴雪嶺山谷,石頭城、公主堡等距今數千年的古文化遺址散布于巍峨冰峰之間。走進塔什庫爾幹,會讓人知途忘返。在這裏,可以欣賞到一天多次日出日落美景,聽到塔吉克人優美的冰山傳說,了解塔吉克民族獨特的民俗民情。縣城在塔什庫爾幹鎮有人口2.66萬,主要以塔吉克族爲主。這是一座邊境高原小城,縣城很小,但方正比較整齊,柏油馬路兩旁種植著白楊樹,街道的轉彎處還豎立著水泥雕像(似乎塔吉克族人像),由于前來旅遊的人逐漸增多,飯館、旅館蓋了不少。

這次來帕米爾高原行,實際上是踐行著自己一直以來的渴望,渴望了解這片神秘的土地,渴望尋覓帕米爾的動人故事,渴望看望這裏守邊的戰友們,晚上我們一行人入住了帕米爾高原上的酒店裏,因爲沒有任何高原反應,入住後就和戰友們去酒店附近的牦牛火鍋店就餐,體驗一下帕米爾高原的餐飲,更是慶祝我們已經來到了帕米爾高原。(記者/續炳義,江蘇大學特聘教授、四川省僑聯文促會副會長兼文化産業專委會主任、江蘇省僑聯文促會副會長兼國際傳播專委會主任、海南省僑聯特聘專家、國際華文媒體聯盟主席、國際文化産業智庫主席、馬來西亞海內外傳媒集團主席、海內外雜志社社長)

0 阅读:0

晴兒華話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