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主席表嫂來京,問主席台灣爲何不拿回來?看偉人如何答複

老崔談曆史 2024-06-01 10:20:00

1957年之初,北京城內來了一批客人,他們一行總共有六人,都是來看親戚的,除了兩名男性之外。其余四名女性們年紀都不小,最年輕的看起來都50歲以上了。

而他們要見的那個親戚,就是住在中南海菊香書屋的毛澤東主席。

帶著對首都的好奇心,毛主席的客人們眼神帶著一絲期待又有點緊張,似乎在想著待會兒見到主席之後該說什麽?

可不曾想到的是,隨後在席間竟還有人問主席“台灣爲何不拿回來?”的話。而最後主席是如何回複的呢?

北京之行

那時剛過完春節,大街上都是張燈結彩、紅紅火火的熱鬧氛圍,而毛主席因許久都沒有回過老家看看親戚了,公務繁忙的他只好特地在春節之際,邀請自己的十表嫂、十七表嫂帶著孩子們來北京見見。

所以一行六人中,年紀大的兩位女性則毛主席的十表嫂、十七表嫂,還有四位分別是十表嫂的兒媳劉媛英、女婚王先槐以及孫子文澤湘,還有十七表嫂的女兒文凱元。

毛主席的十表嫂、十七表嫂,之所以在如此高齡還不遠千裏,從湖南來到北京,契機是1953年的冬天,那時是劉媛英第一次北京。

說起劉媛英,她是受毛主席青睐的表侄,文賜生的媳婦。1921年,倆人的婚事更是由毛主席親自見證的,主席還爲他們主持了婚禮,要知道那時候毛主席正在爲黨的革命事業奔波,還專門抽空參加了婚禮,可見這份情誼之深。

而文賜生則受毛主席的影響很深,也參加過革命工作,甚至照拂過不少地下黨員。

那時是1938年,毛主席發妻王淑蘭與女兒毛遠志就因工作原因,時常接受文賜生的幫助,毛主席一直記在心裏。

後來在延安期間,毛主席還專門找人詢問文賜生的生活境況怎樣,甚至還特地寫信邀請文賜生來延安。

後來因爲家裏上有老,下有小,文賜生實在是沒有辦法離家,到延安參加工作,最終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而文賜生去世之後,毛主席也一直照拂著他的遺孀劉媛英。

1953年受毛主席邀請,表兄文運昌的妻子十六阿婆楊達昌、表兄文南松的妻子二十阿婆、以及表弟文東仙,文賜生遺孀劉媛英,一同從韶山坐火車來到了北京。

這也是劉媛英第一次來北京,他們在招待所待了一晚上,第二天由毛主席派秘書,將劉媛英以及兩位老太太一同接到了中南海,唠起了一段段家常。

親切的毛主席,用著家鄉話詢問她們在鄉下的生活怎麽樣,最關心的還是吃飯的問題,油鹽是否足夠,家裏餵養的豬多不多。

因爲豬多肥多糧食多,才能改善生活。

主席設宴

1957年,毛主席表嫂受邀來到了北京,晚飯時因喝醉了酒,還當面問主席:台灣爲何不拿回來?對此,主席是怎麽答複的呢?

面對主席切實的關心,劉媛英三人都很感動,一一回應著家裏的事情。隨後,劉媛英還特地將帶了一路的臘肉從包裏拿了出來。

想著主席遠離故鄉,在北京很難吃到地道的家鄉美食,所以便選擇了最容易攜帶保存的臘肉。

毛主席知道她們爲自己著想,可還是搖頭拒絕了,說著:“我這裏什麽都有,你們來這裏做客就好,不用帶什麽禮物。尤其鄉裏物資不多,你們更應該留給自己啊!”

後來抵擋不住三人的熱情,毛主席便將臘肉手下,然後吩咐廚房專門將臘肉做了出來,中午吃飯的時候大家都一起嘗一嘗。

當天,毛主席設下了招待鄉裏客人的宴會,王季範夫婦、章淼洪夫婦等人也都一同作陪,還有幾個小輩的孩子們,都一起聚了起來,一時之間熱鬧非凡。

飯後,幾人又合影交談了一會兒,馬上就到了分離的時間。臨走之際,毛主席專門對表侄媳劉媛英說起了自己的十嫂、十七嫂還沒有來,希望下次她能送倆人來京。

劉媛英一口答應了下來,回到家鄉後,十嫂、十七嫂聽到主席的挂念後,心中高興的不得了,終于在1957年剛過完春節後,她們一行六人,啓程來到了北京。

負責接待的便是王季範,毛主席的姨表兄兼老師,由王季範來安排這件事,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劉媛英一行六人先被接到了頭發胡同7號王宅裏,本來不大的小院,一下就被擠得滿當當,但卻熱鬧的很,大家熱情地交流著。

後來,爲了方便居住休息,六個人就分成了三波,被安排到了三個地方居住。

剛開始的幾天,先由王季範帶著他們在北京城內,去各個著名的景區都逛了一遍,相較于南方的自然景觀,北方的名勝古迹自然別有一番風光。

這期間,在大家休息的時候,王季範還特地提醒交代了幾件事情。

因爲主席身份特殊,所以這次的探親不似尋常人家那般,在語言措辭上需要注意。尤其是對主席的稱呼,若是平輩之間,則以“澤東同志”、“澤東主席”相稱即可。

侄輩稱呼“主席三叔”,而侄孫輩叫一聲“主席三公”就可以了。剛開始幾人還有點不熟悉,在王季範多次訓練之後,才漸漸習慣了這些稱呼。

過了幾天後,主席便派秘書高智從中南海開了3輛小車,來接待六位客人。

坐上轎車之後,劉媛英一行六人看著車子駛過了新華門後,就漸漸降低了速度,等到了豐澤園們口,就停了下來。

主席晚上就是在此地設的宴,由高智帶領六人走了一陣兒後,到達了北房的客廳,先在沙發處休息了一下。

沒見過這些場面的兩位老太太,心裏還有些忐忑,不知道一會兒該說什麽,正在這個時候,毛主席就出現在了衆人的眼前。

主席的回答

1957年,毛主席邀請家裏幾名親人來京見面,期間一位表嫂問主席,台灣爲何不拿回來?最後主席回複了十四個字,是什麽?

主席帶著滿面的笑容,與老家來的客人親切問候著,也終于見到了十表嫂、十七表嫂,等介紹到劉媛英時,主席笑著與她握手說:“認識認識”。

熱情寒暄一番後,主席就招待著大家坐了下來,唠了一兩句家常。

期間發生了一些小插曲,主席問候著初次見面的兩位表嫂,想知道他們在北京生活習慣麽?在家裏過得怎麽樣?

可文十阿婆最拘謹了,不知道跟主席說什麽話,也不敢隨意說話。後來,還是膽子大一點的文十七阿婆,最先張開口跟主席說起了家裏的事兒。

內容都是些抱怨鄉下日子艱苦的話,後來主席幽默地結束了這個話題,招呼著自己的客人們開始吃便飯了。

主席很重視此次見面,小餐廳的桌子上擺滿了湖南風味的菜肴,這是他們共同的口味。什麽臘肉、扣肉、炒粉之類的,看起來就像是平日裏在自家做的那種。

爲了表示對客人們的歡迎,主席特地拿出了白酒和葡萄酒,提高一下興致。而在座只有年輕的幾位可以喝點兒白酒,其余的幾人都倒起了葡萄酒。

因沒有事前交代過,鄉下人也不是很懂該怎麽敬酒,倒完酒之後,就自顧自的喝了起來,毛主席對此並不是很在意,大家盡興了他就很開心。

最了解湖南人口味的毛主席,特地給大家准備了一人一個的炸辣椒,大家都吃的很開心,也不免上了頭喝了很多酒,尤其是文十阿婆、文十七阿婆。

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喝的是葡萄酒,只覺得口感甜甜的,帶著醉意後,她們還問主席,說道:“主席,我們喝的是糖水麽?”

看出倆人醉意的王季範,擔心她們說出什麽不合適的話題,想打斷一下,誰知主席不在意,還一邊吃著飯,一邊回答著問題,說這是葡萄酒,她們在鄉下很少有機會喝到的,所以特地拿來給大家嘗嘗。

接下來又是一陣寒暄後,文十七阿婆突然冒出了一句話:“三哥,台灣怎麽不拿回來算了?”

聞言後,主席只是笑了笑,答複著:“十七嫂,台灣是要拿來的,只是要等待時機。”

文十七阿婆只是隨口而出了這句話,也不懂什麽,所以後續也沒再談論了。吃完飯後,大家休息吃了下水果,又和主席一同合了張影,這次的北京之行就算圓滿結束了。

工作繁忙的主席,跟大家一一道別之後就離開了,而離開之前,主席又笑著對劉媛英說道,她每次帶人來北京看看的任務完成的不錯,希望下次再帶些人來。

聽到主席交代的話語,劉媛英笑著應下來了。他們走之前,主席一如既往將自己的稿費拿出來,接濟了客人。

當時主席在吃飯時,雖是回答了文十七阿婆不經意提的問題,但卻是一個堅定的答案,是會在未來被驗證的答案。台灣是中國領土,祖國統一勢不可擋。

隨著時間的推移,67年後的今天,面對“台獨”勢力,自有中國人民解放軍來實現主席當日作出的那個答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