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國選舉主席,只有一人未投毛主席,後來他竟成爲了叛徒

老崔談曆史 2024-06-25 17:27:48

聲 明 : 本 文 內 容 均 引 用 權 威 資 料 結 合 個 人 觀 點 進 行 撰 寫 , 文 末 已 標 注 文 獻 來 源 及 截 圖 , 請 知 悉 。

1949年9月30日,毛澤東以575票當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可在場卻有576名代表參與了此次不記名投票,而這個唯一沒有投票的人,後來還成爲了新中國的叛徒。

那麽這個特立獨行的人,究竟是誰?他以何理由沒有投出這一票?後來又爲何成爲了一名叛徒呢?

“末代進士”——張東荪

1949年9月30日,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熱鬧非凡,因爲這一天是中國共産黨建國前夕,選舉新政府主席的日子。

在場共有黨內黨外人士576名代表,終于到了公布新政府主席的時刻,大家都翹首以盼,當投票結果公布後,雖然如預料那般,是毛澤東成功當選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可偏偏投票結果顯示,卻是有一個人沒有將票投給毛主席,起初大家都以爲這是毛主席比較謙虛,所以才沒有將票投給自己。

而毛主席透露:“缺一票就缺一票,不管什麽人,都有選不選毛澤東的權利,要尊重事實。”

毛主席都這麽說了,顯然那缺的一票根本不是他投的,但寬宏大度的主席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

可人總是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毛主席雖然不在意,可總有在意的人,最終還是讓大家查了出來。

這個特立獨行的人就是民盟秘書長張東荪,而張東荪又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物呢?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張東荪是“末代進士”,1911年,他曾進過太和殿見過宣統皇帝,也是因此被清政府授予了格致科進士的功名。

張東荪

可那時科舉制度已經廢除了,張東荪的這個名頭又是從何而來?原來當年一些海外歸國的留學生們,因表現出色都會被清政府以科舉定功名。

那個年代,能送孩子留學的家庭,條件肯定不差。張東荪就出生在浙江杭州,一個有著濃厚文學氛圍的家庭,他的父親是晚晴時期的官員,文學造詣深厚。

因父親的教育,張東荪從小就深受傳統文學的影響,尤以儒學最深,所以這也造就了張東荪的性格中總是帶有著自命不凡的氣質。

同時,又因爲曾留學日本,學習了西方先進的思想,張東荪也有著想要以文人姿態“指點江山”的氣魄。

所以回國之後,張東荪就一直在關注著當時的政治局勢,撰寫政論性文章,希望能在政治理論方面,對陷入困境的中國政局進行指導。

1912年,張東荪得知孫中山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他當即就從北京趕了過去,得到了孫中山的重用,讓他擔任了內務部秘書等職位。

可在新政府待著的張東荪,久而久之卻感覺自己不適合做具體的行政工作,因爲這些要每天與人打交道的瑣碎工作,會有更多人來做,而他自己更傾向的是用文章報國。

也是因爲這樣的想法,張東荪的名字之後就頻繁出現在了各大報刊中,而且他對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就曾嚴詞抨擊過,也對國民黨“二次革命”的“亂黨之罪”進行了筆伐。

張東荪的這些行爲,讓人一時摸不著頭腦,不明白他究竟是站在哪一邊的,他似乎只管寫文章來發出自己的聲音,但卻並不刻意討好任何一方勢力。

特立獨行的人

1949年,新中國選舉主席,576人中卻只有一人未投毛主席,誰知這個人後來還成爲了叛徒,究竟是怎麽回事兒?

在1920年之時,張東荪就早早接觸過共産黨,那時他應陳獨秀的要求在上海參加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可當陳獨秀邀請參加張東荪加入共産黨的時候,張東荪卻拒絕了。

張東荪其實一直想的就是讓自己跟政治絕緣,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文化運動中去,所以他不僅抵制蔣介石政府一黨專政的獨裁統治,同樣也反對共産主義,他將自己歸爲是純粹的哲學家。

1937年,張東荪在多年的分析與研究中,竟找到了一條所謂的“中間性政治路線”。也就是說,張東荪將自己處在共産主義與資本主義的中間,既不站共産黨,也不支持國民黨。

由此可見,張東荪一直都是一個特立獨行很有性格的人。

這種性格在他被日軍抓了之後,依舊沒有改變。1941年,張東荪還在燕京大學擔任教授時,被日本憲兵給逮捕了。

多年在文化活動中很活躍的張東荪,享有著一定的知名度,年少時還在日本留過學,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讓日本人很心動,如果能把張東荪成功過拉攏過來,必定事半功倍。

而張東荪是怎麽做的呢?他依舊是站在一個中立的立場,既不答應日軍跟國民黨合作的誘惑,也不幫他們對共産黨采取攻擊行爲。

反正就是一句話,他哪邊都幫不了日軍的忙。眼見張東荪是個難啃的硬骨頭,日軍便不再他身上費功夫,直接將其關在監獄裏。

在日軍監獄裏的那段日子,張東荪很是硬氣,還動不動就跟看守的日兵們進行厮打。

期間,張東荪實在忍受不了這暗無天日的日子,還想過自殺,他也實際行動了,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幸運的是,日軍並沒有對張東荪趕盡殺絕,讓他簽了一份保證書,保證在北平待著,哪也不許去後,就讓他被保釋出獄了。

在被監視的這段日子,張東荪則是潛心研究,後來還當選了民盟的中央常務委員。

而此後,張東荪的一大幻想,就是把自己放在不偏不倚的第三方立場,來對國共沖突進行調和,他想的是讓中國走上和平民主的道路。

這個想法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如今來看,都是荒唐而可笑的,但張東荪究其一生都站在了一個中間人的立場上。

甚至因爲此事,張東荪還與蔣介石和談過,最後的結果就是把老蔣給氣得,整個臉都變得鐵青。

見此路不通,張東荪又拿起了對自己最有利的武器,通過寫文章來宣揚“中間路線”,最終還真的讓他把這和平的主張,鼓吹到了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不容他做不切實際的夢,老蔣直接將民盟給解散,讓張東荪失去了陣地,不過這也讓張東荪的方向盤轉向了中共這邊。

他漸漸接受了“新民主主義”的思想,調整了原先的政治思路,最終在私下的交流中,張東荪還是命運般與中共的高層建立了密切聯系。

而張東荪之所以成爲那576名代表中的一員,其實源于他在北平和平解放中,發揮過的重大作用。

當時是張東荪給傅作義牽線搭橋,讓他體面投降,與中共達成了和平協議,讓北京在沒有經曆戰火的情況下,得到了和平解放。

就連毛主席都曾當面誇贊過張東荪,說他在北平和平解放中,能拿一等功。

可見張東荪對我黨、對革命事業的貢獻很大,可爲何在1949年建國前夕,他卻不將自己的那一票投給毛主席呢?

傅作義固執的另類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選舉主席,誰知有一人膽大包天,未將票投給毛主席,而且他後來還成爲了叛徒,他爲何要這麽做呢?

雖然後來的張東荪傾向了共産黨,可是他的骨子裏依舊有著固執的執念,他仍舊堅持自己的那一套“中間路線”。

在新中國與蘇聯建交,與美國關系緊張的時候,張東荪卻有著另類的“親美”“恐蘇”思想。

甚至,毛主席曾在會談中對張東荪的思想觀點,進行了嚴肅的批評,但是張東荪卻仍舊固執已見,這也是爲何張東荪後來卷入了“叛國案”的原因之一。

那麽“張東荪叛國案”究竟是怎麽回事兒?毛主席對此又有何指示呢?

自建國以來,張東荪就一直擔心美國對中國做動作,害怕戰火總有一天會席卷到國內的領土上,所以在每日的惶恐不安中,他一直在做各種自以爲是的“努力”。

還真的讓張東荪碰到了一個名爲王志奇的人,這個自稱是美國特務的男人,偷偷告訴張東荪一個重要計劃,也就是這個計劃,讓張東荪毫無防備就成爲了“叛國罪人”。

那時剛剛建國沒多久,張東荪一直擔心的事情發生了,王志奇告訴他美國正在計劃一件足以改變世界局勢的大事,不用多說,張東荪就明白這件大事,恐怕會新中國産生很大的影響。

張東荪妄想憑一己之力來緩和中美關系,但也爲了讓王志奇信服自己在黨內很有分量,他竟將一份機密的政協名單交給了王志奇,還告訴他哪些人是可以動員的。

事關國家機密的文件,就這樣被張東荪毫無防備心的交給了美國特務,他犯下了人生中最大的錯誤。

但好在王志奇沒能將文件送出去,就被公安機關給逮捕了,而張東荪的“叛國行爲”也被人盡皆知。

雖然張東荪一再解釋,他的“個人外交”行爲全是爲了新中國考慮,並沒有想到那麽嚴重的後果,可是張東荪妄想通過王志奇,與美國建立關系的行爲,確實是“叛國罪行”,他抵賴不了。

本來對張東荪是要嚴肅處理的,可毛主席卻指示,將張東荪的事情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其實這對張東荪來說算是是非常寬大了。

想必毛主席也是鑒于他曾爲革命做出貢獻的情誼上,才沒有過多追究。可張東荪的政治生涯、教學生活卻是從此結束了,下半生過上了讀書寫作的閑散日常。

而張東荪人生最後的日子是在監獄裏度過的,在那個特殊年代,他的生命定格在了87歲那年。

本來張東荪憑借著自己的學識、能力等,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前程,可卻因早已刻在骨子裏的價值觀、人生觀,讓他的生命的方向走向了“另類”。

參考資料:

中國知網——《張東荪與“張東荪叛國案”》

https://kns.cnki.net/KXReader/Detail?invoice=EuqDDbUdxjceEqa2mT%2BwjFG%2F6iAIWdTifFkP3Y%2FPFxpL%2Fk2DNNKSA9DL1IWEwmjgE9NX%2Bh3WFeA9Q7q6P1sg%2F2bRNzvhLShZHMcK3cI1i59lYVHFhPfu%2BJGYtzqmsQ34q9biJWK0MRLLycyh%2BBaYZ%2B0sOSMQLilVpACYGwaBNNc%3D&DBCODE=CJFQ&FileName=WSJF201304007&TABLEName=cjfd2013&nonce=4D880757B7A14C11B1072D654786D1A3&TIMESTAMP=1718845881784&uid=

0 阅读: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