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古詩文閱讀與默寫”專項訓練(5)

小高語文在線 2024-06-20 12:52:49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甯宗嘉泰四年春,韓侂胄定議伐金,時金爲北鄙鞑靼等部所擾,有勸韓侂胄立蓋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會鄧友龍使金還,言金國困弱,用師之意益決。

開禧二年五月丁亥,侂胄下伐金诏。初,華嶽谏未宜用兵。侂胄下嶽大理,編管建甯。甲午,攻宿州、壽州、唐州、蔡州,皆不克。侂胄既喪師,始覺爲蘇師旦所誤。召李壁飲,酒甜,語及師旦始謀事。壁微摘其過以觇之,因極言:“師旦怙勢招權,使明公負謗,非竄谪此人,不足以謝天下。”侂胄然之,翌日罷師旦。十月,金仆散揆分兵九道南下。後自引兵至淮,遣人密測淮水,惟八疊灘可涉,即遣奧屯骧揚兵下蔡,聲言欲渡。守將何汝勵以爲誠然,悉衆屯花靥以備之。揆乃遣賽不等潛師渡八疊,駐于南岸。官軍不虞其至遂皆潰走自相蹂踐死者不可勝計。遂屯瓦梁河,江表大震。十二月,時諸將用兵皆敗,惟再遇數有功。金人常以水櫃取勝。再遇夜縛藁人數千,衣以甲胄,持旗幟戈矛,俨立成行。昧爽,鳴鼓,金人驚視,亟放水櫃,後知其非兵也,甚沮。乃出兵攻之,金人大敗。三年春,時金已有和意,丘崈上疏乞移書金帥,以成和議;且言金人既指韓侂胄爲首謀,宜暫免系銜。

侂胄大怒,罷崈。四月,方信孺如金軍,還言敵所欲者五事:一割兩准,二增歲幣。三索歸正人,四犒師銀,五斬首謀。侂胄大怒,奪信孺官。侂胄怒金人欲罪首謀,和議遂辍,複銳意用兵。九月,張岩罷。岩自侂胄委開督府,費耗縣官錢三百七十萬缗而無寸功。十一月,史彌遠請誅侂胄。皇後楊氏素怨侂胄,因使皇子進言:“再啓兵端,將不利于社稷。”帝不答。後從旁力贊之,帝猶未許。後請命其兄次山,擇群臣可任者,與共圖之,帝始諾。夏震統共三百,候侂胄入朝,至太廟前,即呵止之,擁至玉津園側,殺之。初,王柟至金,請依靖康故事,世爲伯侄之國,增歲幣爲三十萬,犒軍錢三百萬貫,蘇師旦等,俟和議定後,當函首以獻。嘉定元年六月,柟以侂胄、師旦首至金。九月,诏以金國和議谕天下。

(節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北伐更盟》,有刪改)

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官軍A不虞B其C至D遂E皆潰F走G自相H蹂踐I死者J不可K勝計

2.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侂胄下伐金诏”與“侂胄下嶽大理”兩句中的“下”字的用法含義不同。

B. 翌日,指第二天,古代類似叫法還有旦日、次日、明日,再如文中的昧爽等。

C.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土載育萬物,谷養育民衆,社稷代指國家或朝廷。

D. “請依靖康故事”與“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六國論》)兩句中的“故事”含義相同。

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金國被鞑靼侵擾,讓韓侂胄鞏固地位的勸說,出使之人帶回的反饋,這些都堅定了韓侂胄攻打金國的決心。

B. 韓侂胄多次進攻金國失利,他意識到被蘇師旦誤導,又經過李壁主動進谒陳言,最終罷免了蘇師旦的職務。

C. 金帥仆散揆分九路南下進攻,秘密派人探尋渡河之地,並采取聲東擊西的辦法,成功渡河,震動江表。

D. 金人想和議,丘崈建議免去韓侂胄官職促和,但方信孺帶回金國“斬首謀”的條件,讓韓侂胄大怒,欲再啓戰端。

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師旦怙勢招權,使明公負謗,非竄谪此人,不足以謝天下。(4分)

(2)侂胄怒金人欲罪首謀,和議遂辍,複銳意用兵。(4分)

5. 韓侂胄爲何最終淪落到被殺的地步?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自遣①

杜牧

四十已雲老,況逢憂窘馀。

且抽持板手,卻展小年書。

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②。

聞流甯歎吒,待俗不親疏。

遇事知裁剪,操心識卷舒。

還稱二千石,于我意何如?

[注]①此詩寫于金昌二年(842),詩人四十歲,受到宰相李德裕的排擠被外放,任黃州刺史。②蘧:指蘧瑗,春秋時衛國人。《淮南子•原道訓》記載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6.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前兩句點明詩人作詩自我排遣的原因,展現了詩人困窘不得志的境遇。

B. “持板手”與“小年書”反向對舉,表現了詩人擺脫政務暫得消遣的寬慰。

C. 詩人用阮籍、蘧瑗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憤懑無奈。

D. 全詩的情緒跌宕起伏,多有變化,末句以發問收束,情緒激憤。

7. “聞流甯歎吒,待俗不親疏。遇事知裁剪,操心識卷舒”诠釋了怎樣的處世之道,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8.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維在《山居秋暝》中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突出山中環境幽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夢境是現實的投射,更是內心真實情感的具象化表達,古代文人擅長借“夢”寄托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國古典詩歌創作重視意象組合,唐宋詩詞中就有組合落木和江水這兩種意象以營造意境、抒發情感的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DGI

2. B

【詳解】

A.頒布/把……交給。句意:韓侂胄頒布了討伐金國的诏書。/韓侂胄就把華嶽交給大理寺治罪。

B.“再如文中的昧爽等”錯誤,“昧爽”指拂曉、黎明,不是“第二天”的意思。

C.正確。

D.均指“舊例、先例”。句意:請求依照靖康的舊例。/重蹈六國滅亡的舊例。

故選B。

3. B

【詳解】

B.“又經過李壁主動進谒陳言”錯誤,原文說“召李壁飲,酒酣,語及師旦始謀事。壁微摘其過以觇之”,邀請李壁宴飲,酒喝得盡興時,談到蘇師旦當初的謀劃,李壁稍微指摘蘇師旦的過錯來試探韓侂胄的反應,不是“主動進谒陳言”。

故選B。

4. (1)蘇師旦依仗勢力濫用權利,讓您背負誹謗之名,如果不貶谪流放這個人,就不能向天下人謝罪。(2)韓侂胄對金國打算懲治戰爭主謀的要求十分生氣,和談就中斷了,再次態度堅決地進行戰爭。

【詳解】

(1)“怙”,依仗;“負謗”,背負誹謗之名;“竄谪”,貶官放逐;“謝”,謝罪。

(2)“罪”,懲治;“辍”,中斷,停止;“銳意”,意志堅決專一,態度堅決。

5. (1)南宋朝廷內部主和派人士占據主導地位。(2)韓侂胄任用無能之人。(3)皇後與皇子的從中作梗。

【詳解】

“丘崈上疏乞移書金帥,以成和議;且言金人既指韓侂胄爲首謀,宜暫免系銜”“四月,方信孺如金軍,還言敵所欲者五事:一割兩准,二增歲幣。三索歸正人,四犒師銀,五斬首謀”,南宋朝廷中像丘崈、方信孺這樣的主和派人士占據主導地位。

“岩自侂胄委開督府,費耗縣官錢三百七十萬缗而無寸功”,韓侂胄任用無能之人。

“皇後楊氏素怨侂胄,因使皇子進言……帝不答。後從旁力贊之,帝猶未許。後請命其兄次山,擇群臣可任者,與共圖之”,皇後與皇子的從中作梗。

參考譯文:

宋甯宗嘉泰四年春,韓侂胄商議確定攻打金兵之事。當時金被北面邊境上的鞑靼等部落侵擾,有人勸說韓侂胄借機建立蓋世功名來穩固自己的地位,侂胄認爲這個主意很好。適逢鄧友龍出使金朝回來,禀告金國正危困衰弱,韓侂胄出兵的意願更堅決了。

開禧二年五月丁亥,韓侂胄頒布了討伐金國的诏書。起初,華嶽勸谏不應該發動戰爭。韓侂胄就把華嶽交給大理寺治罪,貶谪到建甯。甲午日,宋軍攻打宿州、壽州、唐州、蔡州,都不能戰勝。韓侂胄在戰敗傷亡之後,才意識到被蘇師旦誤導了。邀請李壁宴飲,酒喝得盡興時,談到蘇師旦當初的謀劃。李壁稍微指摘蘇師旦的過錯來試探韓侂胄的反應,之後借機竭力陳述到:“蘇師旦依仗勢力濫用權利,讓您背負誹謗之名,如果不貶谪流放這個人,就不能向天下人謝罪。”韓侂胄認爲李壁說得對,第二天就罷免了蘇師旦。十月,金帥仆散揆分兵九路向南進發。後來親自率兵到了淮水,派人秘密測量淮水的深度,只有八疊灘可以趟水過河,就派奧屯骧在下蔡陳兵,聲稱准備渡河。守將何汝勵信以爲真,把軍隊全部駐紮到花靥來防備金軍。仆散揆這才派賽不等人秘密出兵渡過八疊灘,在淮河南岸駐紮下來。南宋的軍隊沒有料到金兵會突然到來,于是都紛紛敗逃,相互踩踏,士兵傷亡不能計算得盡。于是金兵在瓦梁河屯兵,長江以南大爲震動。十二月,當時將領們率兵都失敗了,只有再遇屢立戰功。金人常用水櫃取勝。再遇在夜裏綁著幾千個藁人,身穿甲胄,拿著旗幟戈矛,整齊地站成一排。黎明時分,鳴鼓,金人驚視,趕緊放水櫃,後來知道他們不是士兵,很是沮喪。于是出兵攻打,金人大敗。開禧三年春天,當時金兵已有和解的想法,丘崈上奏請求給金軍主帥寫信來達成和議;並且建言,既然金朝認定韓侂胄是戰爭的主謀,應該暫時免去他的職銜。

韓侂胄很生氣,罷免了丘崈。四月,方信孺出使到金營,回來後說金軍要達成五件事才和談:一是割讓兩淮之地,二是增加歲幣,三是索要歸正人,四是補充軍饷,五是斬殺戰爭主謀。韓侂胄十分生氣,免去了方信孺的官職。韓侂胄對金國打算懲治戰爭主謀的要求十分生氣,和談就中斷了,再次態度堅決地進行戰爭。九月,張岩被免官。張岩自從受韓侂胄委托設立軍府以來,花費朝廷三百七十萬缗錢財卻沒有一點戰功。十一月,史彌遠請求誅殺韓侂胄。皇後楊氏一向怨恨韓侂胄,就讓皇子向皇帝進言:“如果讓韓侂胄再次和金兵開戰,將對國家不利。”皇帝不答應。皇後從側面支持皇子的看法,皇帝依然沒有答應。皇後請求任命她的兄長楊次山,挑選一些可信的大臣,一起謀劃這件事,皇帝這才允諾。夏震率領三百士兵,等候韓侂胄上朝,當韓侂胄走到太廟前面時,李壁立即大聲呵斥讓他停止,推搡著他到了玉津園旁邊,把他殺死。起初,王柟到金地,請求依照靖康的舊例,世代做伯侄之國,增加歲幣到三十萬,犒勞士兵三百萬貫,蘇師旦等,等到和議定下之後,當用木匣子裝著首級獻上來。嘉定元年六月,王柟帶著韓侂胄、蘇師旦的首級出使金國。九月,皇帝诏令天下,和金國議和。

6. B

【詳解】

B.“表現了詩人擺脫政務暫得消遣的寬慰”錯誤。“持板手”與“小年書”形

成了懸殊的對比,言下之意就是在強調自己如割雞用宰牛刀一樣被大材小用了,本來應該在廟堂之上從容揖對的,怎麽能淪落到這種小地方來呢。此處表現了詩人的憤懑不得志之情,而非“寬慰”之情。

故選B。

7. ①處世內斂理性。聽到流言蜚語也不像以前那樣怒發沖冠,而是甯可歎息而不表露出來;處理世俗事務時也學會了一視同仁。②處世懂分寸知取舍。遇到事情懂得如何斟酌取舍,在性情方面也明了退讓的好處。

【詳解】

“聞流甯歎吒,待俗不親疏。遇事知裁剪,操心識卷舒”,作者聽到流言蜚語也不像以前那樣怒發沖冠,而是甯可歎息而不表露出來;處理世事務時也學會了一視同仁,不再有親近疏遠之分,體現了詩人處事內斂,理性看待任何問題。

結合首聯可知,因爲年齡的關系,詩人遇到事情學會了如何斟酌取舍,在心氣性情方面也意識到了退讓的好處,這是思想成熟的表現,告訴我們遭遇棘手之事,要知道如何取舍和裁決;操心時也要懂得張弛有度、舒卷自如,诠釋了爲人處世要懂得分寸知道取舍的道理。

8.(1)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2)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0 阅读:5

小高語文在線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