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集體反對,一夜之間輪到歐盟忌憚了,現實版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互聯魚 2024-06-16 14:13:31

文/互聯魚

一夜之間,原本自信滿滿的歐盟突然變得有些手足無措。原因無他,只因媒體披露了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稅的細節,這一舉動觸動了多方神經,尤其是當中國以實際行動作出回應時,歐盟開始意識到,事情可能並不像他們預想的那樣簡單。

首先從事件背景來看,近年來隨著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迅猛發展,中國在這一領域逐漸嶄露頭角,成爲了全球電動汽車産業鏈的重要一環。

而歐盟作爲傳統汽車産業的發源地,不希望看到新興的中國汽車勢力對其構成威脅。于是,一場關于貿易與科技的較量悄然展開。

在這場較量中,歐盟試圖通過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來打壓中國産業的發展勢頭。在他們看來,這是一招“殺手锏”,能夠有效地遏制中國電動汽車的崛起。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他們的意料。

歐盟的如意算盤打得響,可現實卻很骨感。就在歐盟宣布對華電動汽車加稅後,中國迅速作出了回應,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産業利益。

我們這次的回應可不像以前那樣只是口頭警告,而是動了真格。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奔馳、寶馬、大衆、保時捷這些德國汽車巨頭,最先感受到了壓力。

中國市場對這些品牌來說可是塊大肥肉,一旦關系鬧僵,損失的可不僅僅是銷量那麽簡單,連帶著的還有供應鏈的穩定和未來市場的布局。中國是全球電動汽車産銷第一大市場,任何一家車企都不可能忽視。

歐盟想學美國對中國采取強硬措施,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反而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要知道,歐盟的電動汽車産業雖然也是鉚足了勁兒在發展,但跟中國比起來,有幾個地方還是顯得有點掉隊了。

首先基礎設施方面,中國在充電樁和換電站的建設上,正遍地開花。我們開車出門不用太擔心找不到地方充電,就跟找加油站一樣方便。總體來看歐盟的充電樁數量和密度還是趕不上中國,這直接影響了電動汽車使用的便捷性。

其次産業鏈整合這塊,中國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從電池材料的開采、電池制造、到整車裝配,中國車企實現了一條龍服務。這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升了效率。

拿電池生産來說,全球超過6成的電池在中國生産,而歐洲在電池技術方面相對落後,很多歐洲電動汽車使用的是韓國電池,這導致成本比直接使用中國電池要高。

相比之下,歐盟在供應鏈上的整合程度就顯得沒那麽流暢,很多關鍵部件還得依賴進口,尤其是在電池原材料和制造技術上,中國已經遙遙領先。

再從說到市場接受度和政策支持來看,大量的購車補貼、很多鼓勵政策,比如不限行、免購置稅,這些都讓消費者更願意選擇電動汽車。歐盟雖然也有類似政策,但在執行力度和廣度上,還是不如中國來得猛。

還有科技創新和規模化生産上,中國也是走在前面。像比亞迪、甯德時代這些企業,不僅在電池技術上不斷創新,而且實現了大規模生産,成本控制得那是相當到位。

歐盟的傳統汽車企業雖然技術實力雄厚,但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創新和規模化上,腳步還是稍顯遲緩。

最後價格因素方面也很關鍵,歐洲市場上的電動汽車售價通常要比中國市場高出一大截。

表面上看,這是稅收和補貼政策的差異,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在于成本控制和供應鏈的效率。

價格高了,消費者接受起來自然就慢一些,這也間接影響了歐盟電動汽車産業的發展速度。

所以,這也是爲什麽在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問題上,歐盟內部會出現如此多的反對聲音。

面對這樣的形勢,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歐盟該如何抉擇呢?其實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對于歐盟來說,最好的選擇是與中國的電動汽車産業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這樣不僅可以實現互利共贏,還可以避免在貿易戰中兩敗俱傷。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歐洲車企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紛紛反對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決定,並尋求與中國企業的合作機會,他們認識到與中國企業合作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歐洲多國也向中國車企伸出了橄榄枝,邀請其在當地建廠。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提升當地汽車産業的技術水平和生産能力,還可以爲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

對此您有什麽想說的,記得分享,寫下您的觀點!

8 阅读:3859
评论列表
  • 淘沙 10
    2024-06-17 10:17

    毆盟制裁中國解釋那麽多全是屁話,就說說中國該怎麽反制就行了

    半城煙沙 回覆:
    本就順差,能有什麽反制
  • 2024-06-17 16:46

    廢話連篇,沒有一句入主人題。

互聯魚

簡介:新媒體公司創業者,致敬科技發展,趣聊商業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