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氫元素是否會耗盡?恒星消亡後如何形成新的恒星?

新談科技 2023-06-09 17:00:33

宇宙中的氫元素是否會耗盡?恒星消亡後如何形成新的恒星?

氫是已知宇宙中最簡單的元素,是宇宙中許多恒星的主要燃料。在恒星的核心,任何時候都會發生大量的氫氣聚變反應,釋放出源源不斷的能量,使恒星在宇宙空間中發光發亮。人們通常認爲,當一顆恒星死亡時,留下的殘余物不會形成新的恒星,因爲它們已經耗盡了燃料,但事實並非如此,事實上我們已經觀察到,新一代的恒星可以從前幾代的殘余物中形成。問題是:爲什麽在恒星消亡後會形成新的恒星?會不會是因爲宇宙中的氫氣正在耗盡?當然不是。

事實上,這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宇宙中消亡的恒星是浪費的。核聚變反應需要高溫,而恒星之所以能夠滿足這個條件,是因爲它們由于自身的引力而坍縮,這也被稱爲引力坍縮,從能量的角度來看,這實際上是將恒星物質的引力勢能轉換爲熱能。對于一顆恒星來說,離其中心越遠,物質的溫度就越低,當物質達到一定程度時,就不能滿足核聚變反應的條件,所以恒星的核聚變反應只會在其核心部位發生,我們可以稱之爲核心反應區。在'核心反應區'釋放的能量會産生一個外部的'輻射壓力',防止恒星的'引力塌陷',恒星的質量越大,恒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就越激烈。

恒星的質量越大,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就越激烈,當它達到一定的質量時(一般認爲是太陽質量的50%),'輻射壓力'會形成一個'輻射層',阻止恒星外層的氫進入其'核心反應區'。因此,宇宙中質量最大的恒星是如此'浪費',以至于它們在余生都無法使用外層的氫,例如像太陽這樣的恒星,通常只消耗它所擁有的氫的10%左右,甚至在它死亡的時候。由于宇宙中小質量恒星的核聚變反應相對較弱,它們沒有輻射層,外層的氫氣可以通過對流進入它們的核心反應區,所以它們可以非常緩慢地消耗自己的氫氣,通過這種方式,它們可以非常緩慢而充分地消耗自己的氫氣,從而擁有數萬億年甚至更長的壽命,這比宇宙的年齡138億年要長很多。

因此可以說,宇宙中已經滅絕的恒星確實已經耗盡,而那些沒有耗盡的恒星至今還沒有耗盡燃料。由于恒星內部核聚變反應的強度與它的質量成正相關,質量越大的恒星就越廢,它的壽命就越短,所以質量遠大于太陽的恒星通常都有壽命,當它們滅亡時,其殘骸中仍含有大量的氫,因此有可能形成新的恒星。II.宇宙中的氫氣太多,根據目前流行的科學觀點--大爆炸理論,宇宙誕生于大約138億年前的大爆炸中,是一個非常熱和密集的奇點。在這期間,宇宙不斷膨脹,溫度不斷降低,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該理論認爲,宇宙中的氫氣來自于宇宙之初,在大爆炸後很短的時間內(10^-12秒),宇宙産生了大量的質子和中子,我們都知道這其實是氫核。在大爆炸後約100秒,宇宙也經曆了一次原始核合成,在此期間,宇宙中質子和中子的比例約爲7比1,宇宙的溫度和密度適合輕元素的産生。大約35分鍾後,宇宙的溫度和密度進一步下降,原始核合成時期結束。元素。氫氣在整個廣袤的宇宙中被大量發現,而恒星所含的氫氣只有一小部分。當一顆恒星死亡時,留下的殘骸使它所在的區域相對密集,因此更有可能增生,隨著這個過程的繼續,宇宙中的自由氫被添加到其中,從而餵養新的恒星。

綜上所述,一顆恒星死亡後之所以能形成新的恒星,是上述兩個原因的結合,當然,宇宙中的氫氣並不是取之不盡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最終會耗盡。好消息是,宇宙中的氫氣非常多,據科學家稱,自宇宙誕生以來所消耗的氫氣量甚至沒有達到其總量的1%,所以宇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保持恒星的狀態。好了,我們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裏了。歡迎大家關注我們,下回見。

0 阅读:34

新談科技

簡介:每天爲大家更新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