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會進化成何種形態?

新談科技 2023-06-08 15:30:34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會進化成何種形態?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裏的小行星從天而降,隨後在地球上引起了大規模的地震、海嘯和火山噴發。更可怕的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微小的物質如灰塵、氣溶膠等阻擋了陽光,將地球籠罩在黑暗之中。沒有陽光,地球上的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食物鏈被打亂,一系列的打擊導致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滅絕,包括統治地球超過1億年的恐龍。關于恐龍的滅絕有幾種假說,最普遍接受的是撞擊論,認爲小行星撞擊是導致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小行星,恐龍可能不會滅絕。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現在會進化成什麽樣子呢?化石證據表明,雖然第一批哺乳動物和恐龍在三疊紀末幾乎同時出現,但在接下來的1億年裏,它們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恐龍的壓制,沒能進化到更大的體型。可以假設,如果恐龍沒有滅絕,它們將一直是地球上的主導物種,因此可能不會出現哺乳動物的增加,人類也不會出現。然而,即使恐龍如此強大,它們也必須適應地球的環境,雖然我們不可能准確推測恐龍到現在會進化成什麽樣子,但我們非常肯定,如果它們到現在已經進化了,它們會比6500萬年前小很多。

除了氣候原因外,恐龍體型巨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食物。在它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裏,地球上的植物主要是蕨類和被子植物,它們是碳三類,由于碳三類的木質化程度低,容易消化吸收,植食性恐龍能夠吃下大量的植物,不用咀嚼就能吸收其中的能量,由于它們從食物中獲取能量的效率很高,它們的體型就能增大。當自然界允許時,動物往往會進化成更大的尺寸,吃植物的恐龍也不例外,隨著它們的成長,以它們爲食的肉食性恐龍也在成長否則它們怎麽吃?這就是爲什麽地球上有這麽多的大型恐龍。

然而,到了白垩紀末期,被子植物已經成爲地球上的主導植物,它們是四碳植物,比蕨類和被子植物更木質化,因此不容易被消化和吸收。注:在光合作用的進化過程中,三碳首先合成三個碳原子的化合物,四碳首先合成四個碳原子的化合物事實上,當今地球上植食動物的主要食物--草--實際上是一種被子植物,而草是很難消化的,以草爲食的動物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吃草,即使如此、在獲取能量方面遠不如過去的植食性恐龍有效,所以它們的因此,它們不會像植食性恐龍那樣成長,因此今天地球上的食肉動物也不會像食肉性恐龍那樣大。

因此,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擊,恐龍繼續在地球上發展,那麽隨著被子植物的蓬勃發展,它們將不得不進化成小型化,否則它們將被大自然消滅,因爲它們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而現在,如果恐龍仍然存在于地球上,它們將變得更小。如果恐龍確實存在,它們會進化得比原來小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爲,今天地球上的鳥類實際上是恐龍的一個分支,它們在遠古時期按照以下思路進化:恐龍類-蜥蜴類-獸腳亞目--從這個意義上說,恐龍並沒有完全滅絕,它們的後代仍然生活在地球上。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裏。歡迎大家關注我們,下次見。

0 阅读:29
评论列表
  • 2023-06-08 22:32

    山海經記載,恐龍滅絕不是什麽小行星撞地球,而是給人類文明讓路,自高級文明創造了地球以來從來都沒有過小行星撞地球的事,所有請不要理解錯了,不要讓那所謂的小行星背這鍋,哎,有些東西我不能說。不代表人人都是傻逼。

新談科技

簡介:每天爲大家更新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