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的50分鍾裏,我們和李甯、姚明一起聊了10個話題

懶熊體育 2024-02-28 12:53:52

2月23日-24日,首屆大灣區國際體育商業峰會在澳門銀河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超過500位來自全球各地的體育商業精英在此相聚,共議世界體育在2024年的發展和變革,以及大灣區在其中的機遇。

首屆大灣區國際體育商業峰會由Realeague、懶熊體育和澳門通共同主辦,銀河國際會議中心贊助,澳門體育局及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支持,Leaders提供戰略支持,並由現代體育組織承辦。

在23日的一場焦點對話中,李甯品牌創始人、集團董事長李甯和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就《傳承與開拓:多元視野下的中國體育》這個話題展開了一場難得的對話,懶熊體育創始人、CEO韓牧主持了這個環節。

以下是本環節的精華實錄:

下一個姚明

韓牧:9年前我創業進入體育行業,沒想到會做了9年,但是站在這兩位的面前就會發現,李甯這個公司做了30多年,大姚也在籃球領域30多年,所以做體育真的需要長期主義者。也是在這麽長的過程中,相信能有很多的維度來看今天這個環節的主題,不管是商業、管理、營銷、IP以及未來技術。我知道大家都很期待這個環節,在今天的開頭,我想在環節上做一點創新,一開始我想讓兩位各自問對方一個最想了解的問題。大姚可以先來。

姚明:我想請教您(李甯),當您最初想到要創造李甯品牌,和您現在看到李甯品牌,有什麽是已經完成了的?又有一些什麽樣的差異?

李甯:這說到我的苦處(笑)。其實我進入商業是很偶然的,因爲進入了健力寶,之後就轉入商業了,其實我內心還是希望做體育,所以有機會做體育行業的時候,我希望做的是一個品牌,而不是一個工廠,所以一開始就做了“李甯”牌,就希望通過我自己所學到的一些體育知識,通過這個經營,能夠把體育的精神在我這裏繼續向社會、向年輕人推廣,去激勵更多的年輕人。不過後來發現做品牌也很不容易,因爲品牌要能持續創造價值,所以到今天我還在爲如何去做好一個品牌在頭痛、在學習、在努力當中。

韓牧:李甯先生,你問大姚一個最感興趣的問題。

李甯:其實每次見到姚明我都很興奮,我現在也想問一下他,下一個姚明什麽時候出來?

姚明:下一個姚明(笑)。其實我有時候覺得,我們不應該期待下一個姚明,而是去期待下一個林書豪,下一個郭艾倫,下一個趙繼偉。爲什麽呢?他們的模式是更加可以複制的。我本身有很多的特殊性,在中國的環境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條件,比如說我父母在70年代就已經是專業運動員。整個中國發展的過程,我相信比我更年長的人更有發言權,很多有天賦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並沒有被發現,但是由于我生長在一個體育家庭,所以能在很早時候就被人發現,接受的訓練也更早一些,中間也得到一些資源的傾斜,某種程度上這些都是不能被複制的。

所以與其去期待一個不可複制的東西,我可能更期待去尋找一個可以複制的模式,那就是我們能不能有下一個林書豪?我也知道林書豪實際上是在美國長大的,那我們能不能盡快地有下一個趙繼偉,或者郭艾倫,或者劉炜,或者郭士強,或者胡衛東,他們可能和更多普通家庭的關聯度更高些。

有更多這些球員産生,那我們籃球水平也好,或者聯賽質量也好、市場也好,也會變得更加出色。

從1984年奧運會說起

韓牧:“下一個姚明”,無數人問過這個問題,我想大姚這次給出了一個獨家答案。

那接下來我們這個環節正式開始。1984年到現在正好是40年,這也是中國體育崛起的40年,那一年的洛杉矶奧運,許海峰奪得中國第一枚奧運金牌,李甯先生當時一下拿到了三枚金牌,這些曆史畫面至今還會在我們腦海中反複出現,所以我想請李甯先生分享一下對這40年變化的感受,回憶一下當時“一日三金”壯舉的過程。

李甯:40年的時間有點長了,我當時才20來歲,過得很快。那個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不久,我們代表國家去比賽,所産生的作用更多是對于國人的激勵,是爲國爭光,而不僅僅是成績。40年過來,我覺得中國的體育改變很大,越來越回歸體育真正的價值,越來越多人認可體育對青少年教育的作用,以及對于健康、娛樂的需求,體育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還有就是對于體育的消費也開始慢慢呈現,變化是非常大的。

韓牧:當時的那一天你還有印象嗎?

李甯:現在去回想40年前的那一天,當然我更多想的是比賽,雖然是沖著冠軍來,但不知道能不能拿到,但比賽結束結果出來時,那種狀態很難用語言來形容,終于實現了一個夢想,但那個狀態具體是什麽樣,我現在可能也要看看電視才行。

韓牧:大姚還記得當時嗎?

姚明:那個時候電視還沒有普及導每個人家裏,但是我們從各種各樣其他的媒體渠道能夠獲取信息。包括1984年奧運會,那時候能記住的一個是中國女排,一個就是李甯,這兩個是對我們影響最大的。但後面我曾經也表達過,給我印象最深的反倒是1988年李甯先生從鞍馬上摔下來,摔下來之後,他仍然面帶笑容地站了起來,那個給我的印象最深。

韓牧:我想這也是其與衆不同之處,包括1988年有這種經曆之後,李甯先生真正去創業,其實有了一些瑕疵之後,才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

姚明:我曾經跟一個朋友說,可能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李甯,在有困難的時候仍然可以笑著站起來。

2008年北京奧運會

韓牧:2008年北京奧運在我們本土舉辦,二位都是親曆者和參與者,對于李甯先生來說,那一次點火舉世矚目,這屆奧運會在你腦海中留下了什麽印象?

李甯:北京奧運會,確實很榮幸有這樣的一個任務,開幕式的時候我一直在後台,姚明怎麽出來的我都沒看見,光想著怎麽完成自己的任務,畢竟是曆史性的盛會。

我覺得北京奧運會確實讓國人從某個維度走向了世界,打開更大的門,讓世界也了解中國。確實很懷念那樣一場盛會。

姚明:我們這一代人特別是80年代成長起來的人,特別是進入到體育行業中的,都知道中國人有“奧運三問”,中國人什麽時候能參加奧運會?中國人什麽時候能在奧運會上奪牌?中國人什麽時候可以舉辦奧運會?在2008年的時候完全回答了。

1932年劉長春第一次參加了奧運會,這是解放前的事,然後到了1984年許海峰拿到第一塊金牌,2008年我們第一次舉辦了奧運會。當你在這樣的文化和這樣的環境裏成長起來,參加奧運會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人生使命一樣。2008年奧運會對我們來說非常有激勵作用,而且目標性非常強,我們要參加,而且要在上面打出我們最好的表現。

但是一個很大的落差是,2008年奧運會結束之後的那一天晚上,我是非常失落的,閉幕會那天晚上喝醉了。那種感覺,不是說青春過去了,而是(像)整個人生都過去了。

關于籃球的角色

韓牧:這種複雜的感受或許只有極個別的人才能體會。2008年奧運會之後,二位也有了更多籃球方面的交集,我知道籃球是李甯公司非常重要的核心,對大姚就更不用說了。

李甯:籃球是我們李甯公司的一個核心品類,對我們意義重大,也是李甯品牌的運動屬性跟青少年連接的重要平台,我們希望作爲一個本土品牌,去了解和理解籃球運動,並且能夠通過同姚明、韋德這樣優秀的運動員交流,同CBA職業聯賽、中小學生校園籃球聯賽的合作,以及跟更多的籃球愛好者更緊密地鏈接在一起。在這些投入裏面能夠找到我們的品牌定位,找到我們在這項運動上發展的方向,之後通過運用我們的商業、技術方面的資源,來融入參與到籃球運動當中,從中獲得我們作爲一個體育運動品牌的發展。

韓牧:2012年當你真正決定參與CBA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在之前的采訪節目中,你曾用一個“賭”字來形容。

李甯:其實這個“賭”,還是想表達很主動地希望能夠投入。我剛剛講,作爲一個本土品牌,我們希望投入是能夠支持或者說促進運動在市場層面和社會層面的發展,因爲只有這項運動更多人參與,做得更好,我們作爲體育品牌才有更大的空間。

我自己曾經是一個運動員,有這麽一個經曆,我更理解我之所以要經商,之所以要做體育品牌,很大一方面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夠對運動發展有所貢獻,對中國體育發展有所貢獻,這也是我作爲一個運動員走向經商的曆程中承擔的特殊使命。所以從某個角度講,我們支持參與CBA聯賽,很大程度是我們作爲一個中國體育用品品牌的使命感。

韓牧:李甯先生提到了社會、青少年,包括公司對于籃球戰略的定位。不知道大姚這幾年身份轉變之後,籃球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會有新的變化嗎?

姚明:站在社會的角度去看待籃球,如果把社會看待成一個家的話,其實籃球就是我們放在家裏邊某一個地方的一個玩具,你需要把它和你的餐廳、你的書房、你的電子遊戲放在一塊去看待,而不是抱著籃球去看待其他東西。

它只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那我們就要考慮,我們通過籃球比賽這樣一個遊戲,能夠爲我們的球迷帶來什麽樣的體驗?他能不能在這裏邊找到歸屬感,有時候它像一種角色扮演遊戲,球場上的球星能不能創造和球迷的連接,創造和這個城市的連接,使大家覺得他就是在做到我過去年輕時候沒有做到的事。它是整個中國社會的一種體現。所以今年我們的聯賽叫做“以城之名”,也是想以更小單元,和我們的城市和我們的球迷連接在一起。

韓牧:你這種對籃球的認知,能不能和更多的人達成共識?你現在的身份也不一樣。

姚明:這需要兩方面。第一,需要我們在行動上形成一個綱領,在聯賽上這樣做下去,不僅僅是和城市連接,包括我們的社會責任,我們是不是應該跟更多公益組織合作起來,城市中很多煙火氣,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聯賽去把它展現出來。

另一方面,我們聯賽是不是也應該爲更多的年輕人提供舞台,通過我們的選秀,讓更多年輕運動員踏上這個舞台,釋放他的光和熱。這個舞台不只是球場,也包括球場外的許多東西。

如何學習和進化

韓牧:今天在場有很多運動員,二位都在頂尖賽場上證明過自己,經受過頂尖的壓力。我很想問二位,遇到這麽多起起伏伏,你們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繼續進化繼續學習?

李甯:體育的訓練和競技很有意思,可以訓練我們如何面對世界面對人生,尤其對青少年。在這個過程中,你或者成功或者失敗,或者夢想實現或者夢想丟失。但它能夠訓練你的學習能力,包括如何尋找目標追求目標,這對于我來說,即便離開了運動賽場,在人生當中仍然是非常有意義的,到今天我還在用運動員時期獲得的這種素質來繼續自己的人生和工作,到今天還是在學習、在追求當中。

韓牧:很多運動員退役之後面臨轉型,你會建議他們朝著哪個方向去走?

李甯:其實沒有方向。我剛剛問“下一個姚明什麽時候出來”,事實上姚明認爲是不可複制的,但如今姚明可以幫助中國籃球出現更多優秀的運動員,把籃球在中國做得更好。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的人生,不需要聽別人講一個方向,重要的是自己。就像我剛剛說的,通過體育訓練可能你會獲得一套學習能力,有了這個能力,你就會知道自己要往哪兒走。

韓牧:大姚,對于你來說這個過程是怎樣的,如何繼續進化?

姚明:我覺得很簡單,就是保持自己的好奇心。我去美國打球,實際上就是在好奇心驅使下讓我想要去試試,當球員生涯結束,我想能不能知道整個籃球運營背後是什麽樣的。

我覺得保持好奇心的話,不管是在運動場上還是運動場下,你都可以找到自己新的方向。

韓牧:現在也有很多人在關注“如何作出讓人民滿意的籃球”?

姚明:這有時候挺矛盾的,因爲好奇心是自己的,有時候你會陷入一種你理想中的籃球,以及使你自己滿意的籃球和使大家滿意的籃球的一個博弈中。但這時候也需要保持好奇心,你要去了解別人希望看到的籃球是什麽樣子的,他們認爲的籃球是什麽樣子的,看看這些東西和我自己理解之間的邏輯關系是什麽,看看能不能在一些事情上達成一種共識。這也是挺挑戰的,每天晚上睡不著。

身份的轉型

韓牧:剛才二位都提到了繼續學習和計劃的事情,這些可能都是一輩子的事情,下一個問題是關于新的身份,李甯先生曾經提到自己作爲企業家的模型內核是運動員,從賽場到商業其實也是一個傳承,李甯先生在這個過程是怎麽很絲滑地轉移過來的?

李甯:這個過程也不太絲滑,前面講過因爲我有這樣的運動生涯,獲得了很好的訓練。不管是運動員,還是企業家,我始終是個體育人。我做企業,也是希望用自己對運動的了解和知識,能夠服務社會,能夠鼓勵更多的青少年群體享受運動。

經營一家企業,還需要有商業管理、市場研究等認知和能力,並且需要了解如何實現企業的盈利和發展,這些對我來講都是需要不斷學習和保持叠代的,不斷實踐,與團隊共同找到一條路,共同往前走。

這個世界需要更多體育精神和體育人。我會用體育精神去激勵自己去學習商業管理,跟上市場發展步伐,也希望通過我們的經營,將體育精神的內核傳遞出去,服務大衆,讓體育的力量感染和影響更多的人尤其是激勵更多的青少年群體。

韓牧:李甯先生一直提到他的內核是體育與運動,激勵青少年和社會。對于大姚來說,作爲管理者,在籃協主席的位置上也7年了,你的內核是多樣化的,你怎麽看待從賽場轉移到現在管理者的角色?

姚明:管理和賽場上完全不一樣,雖然有共通性,但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不一樣,甚至沒有辦法借鑒。

做管理時,我覺得更多的是要去了解,去學會合作很重要。有時候運動員的競爭心非常強,甚至我記得有誰說了一句話,他說我希望每次上場的時候,把對手描述成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使我更有動力去比賽,但這個習慣在管理的時候會害了我們。我覺得更多的時候是去討論合作,找到互補性是非常重要的。

李甯品牌的定位和模式思考

韓牧:以上我們講的大多是關于運動的部分,接下來我們聊現實的部分。李甯公司是一家明星公司,明星公司的好處就是比較受人關注,壞處就是引起過多的關注,在漫長的過程中,公司總會遇到競爭、經營、品牌等方面各種各樣的問題,李甯先生對于這些稍微有點嚴肅的問題怎麽看?

李甯:對于企業經營我到現在還在持續學習中,但是有一些經驗可以簡單分享。我覺得一個企業還是需要有一個戰略目標,有定位,尤其是我們作爲一個體育品牌,所以我給公司定位是”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戰略。

今天做體育做運動品牌有很多,在衆多的體育品牌裏,有不少是深耕某一個單項運動産品品類,而李甯品牌要做的是多品類的、多運動項目品類,也面臨很多挑戰。但是李甯過去30多年的發展積累了對運動的理解能力、産品的研發開發能力、適應能力和渠道的運營能力等等,所以我在10年前給公司定了這樣一個目標:要走進籃球、跑步、羽毛球、乒乓球等這樣核心的運動品類,也是大衆參與最多的幾大類運動項目裏,我們從中能夠找到我們的方向,運用我們的商業能力、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等等,走進大衆的心裏,作爲一個體育用品品牌要發揮的價值,是融入參與運動的消費者,所以公司明確的戰略定位,會幫助企業渡過困難,也幫助企業找到方向,也幫助團隊決定應該投入到什麽樣的組織裏。

韓牧:目前單品牌的策略你覺得是適合李甯的嗎?尤其是在市場這種多品牌的氛圍之下。

李甯:商業模型是有很多種的,但李甯品牌剛才我前面講的特殊,是因爲我有過運動員的經曆,我的運動競技生涯,這個過程也促使我做了這個品牌、這家公司,有許多共同的回憶和品牌資産的沉澱。 所以我在做李甯品牌的時候,我是更希望能夠真正走進運動當中去,而不是只是一個空挂的運動概念,因此我們能夠深入到品類,找到我們的方向,進而應用科技或者商業經營創造我們的價值,比如籃球品類,我們跟韋德12年合作,與CBA也有12年的合作,創造出頂級職業運動員所需要的籃球鞋,了解職業賽事的發展需要體育用品品牌如何去參與,如何能夠真正協助職業賽的發展,我們跟學生在一起知道學生群體的運動需求。走進運動,我們才知道我們的位置和定位。

每個品牌都有其發展道路,百花齊放,可是李甯品牌因爲我們獨特的運動員基因,所以我們在做單品牌、多品類的時候,我們做出來的效果和商業的角度上效率也是比較有優勢的。

韓牧:企業豐富多彩,有時候我覺得李甯公司成長的數字不斷地在上升,但是因爲上市公司,大家不斷關注營收數字,財報,但是我想說,是不是也要關注數字之外的東西,因爲我們心目當中的李甯是與衆不同的李甯。

李甯:其實上市公司是一定要關注財報的,否則投資人也不知道往哪裏走。但是我做這個企業我也有我的使命,或者說作爲一個企業也有它的價值觀,作爲一個體育品牌,它不光是在商業上、財務上通過市場的競爭創造價值,可能更多是要爲社會的進步,爲運動人群,爲青少年和家庭,做出貢獻,它的品牌價值才有意義。

韓牧:你有具體的目標嗎?比如想把李甯公司做成什麽樣的目標?

李甯:我的目標就是要做一個中國最棒的體育用品品牌,能夠支持幫助中國體育運動的發展,也同時讓我們的企業能夠在更大的一個體育消費環境裏面去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中國籃球“好的狀態”

韓牧:現在要問到大姚你面對的一些更現實的問題了,你認爲現在中國籃球好的狀態應該是什麽樣子?

姚明:首先我可能要問一下,是中國籃球還是中國籃協?它是兩個概念,中國籃球現在整體的發展,大家參與的程度是非常高的,所以中國籃球現在不差,從校園籃球、專業籃球到各個層次的職業籃球,這個體系已經搭建了起來。所以我要問一下你問的是哪個?

韓牧:兩個都問。

姚明:你問一個問題行不行?

韓牧:中國籃協吧。

姚明:中國籃協的話,如果要進入一個“好的狀態”,我們也很關心財報,要謝謝李甯董事長的支持(笑)。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我們能不能對社會有足夠的産出,得到社會的認可?

2025年就是CBA聯賽30周年了,30年來由曆屆中國籃協領導所建立和扶持起來的社會體系下的職業聯賽,它現在得到那麽多企業的支持,實際上就是過去中國籃協這幾代人爲社會做出了貢獻得到了認可,所以得到了回報。那我們能不能提供更多的籃球社會産品,得到更多合作夥伴的認同,幫我們一塊來做?如果有更多的夥伴參與進來,包括賽事,包括培訓,包括可視化數據化這些東西,各種各樣做起來的話,實際上就是我希望看到的一個好的狀態。

韓牧:你提到可複制化,包括前面的環節提到培養人才的方面,對于青少年籃球這一塊你是怎麽看的?

姚明:我們做過調查,籃球在中國的青少年中是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包括男孩子女孩子。我們有一本藍皮書,差不多有7000萬的受衆,參與度是很高的。但是有另外一個數據就是衰減數據,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業的增加之後,他們參與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們想提供更好的籃球産品,包括賽事,包括村BA,它雖然不是籃協體系,但是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大家在籃球的參與性和觀賞性上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

我們有一個數據,不一定准確,現在14-18歲之間的孩子每年參加的賽事僅僅是美國青少年大概一半左右,這就給我們提供了工作目標。所以對于青少年,我們希望和學生體協進行合作,和教育系統進行合作,使我們的孩子們在課余時間在籃球場上待的時間更長一些。我們能不能提供更多的産品讓他們在籃球場上參加更多的活動,使籃球成爲他們的終身愛好,不管是年紀大了以後可能打不動了,但還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去看。

韓牧:按照你這些數據化思路來分析的話,中國籃球和中國籃協現在面臨的挑戰和機會有什麽?

姚明: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們的認知,又回到我剛才說的,我們是站在籃球場上去看社會,還是站在社會的角度去看籃球場。我們要把籃球場放在社會的各個環節裏邊,將上下遊之間聯系起來,使更多人在生活之余踏入籃球場,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競技體育這一點上,這是在認知上,我們必須跳出籃球場內的角度去看,而是要站在社會體系的角度。

AI會有什麽影響

韓牧:我們最後一個部分是面向未來的一些問題,剛才蔡老板(蔡崇信)也提到AI對體育的改變,我想請問李甯先生有沒有關注到這一塊的變化?

李甯:我相信從設計、研發到跟消費者的互動,很多方面都會有很大的變化,更快速、更便利、更直接了。我相信未來我們會看到因爲科技進步帶給體育産業發展的更多的創造力和可能性,我希望能帶來更多快樂的體驗。

韓牧:對于這種新的技術,公司有沒有一些准備或者嘗試?

李甯:我們目前有在嘗試,像産品在設計、開發、調整的時候,快速地做一些篩選和生成等方面做了一些嘗試,但是還在探索階段。

韓牧:大姚,你對這些新的變化怎麽認知?因爲我們知道體育都是在線下完成的,它的精神屬性和娛樂屬性更強。

姚明:我也是在學習階段,這個技術真的是日新月異,很震撼。我也很好奇,我個人覺得至少目前來說我還看不到什麽東西可以替代線下的場景。

線下的場景我把它描述成從0到1的發生,如果沒有0到1,那後面1到10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有了AI之後,原來我們可能只能通過1做到5、6、7、8,但是通過AI可能做到16、17、18。村BA其實存在30年了,但是由于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手機端技術的成熟,使大家看到居然有那麽熱鬧的民間籃球賽事,這使我們感官的觸覺變得非常無限。我不知道AI是在這個基礎上更加增強這個能力,還是使我們看到的東西變得更加真實,我現在還不知道,但是我覺得非常值得我們長期關注。

從亞洲走向世界

韓牧:三亞現在的排球非常火,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事情,所以我相信AI出來之後,可以應用到更多的體育領域。現在大環境的變化非常大,我們也知道整個大中華區的競爭都非常激烈,對于李甯公司來說,未來會有一些新的打算嗎?

李甯:首先我對中國市場還是非常有信心,尤其像長三角、大灣區,對于體育消費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想我們還會從幾個方面發力:一是持續深耕李甯品牌的核心品類,對細分領域産品矩陣持續打磨,爲消費者創造更專業的運動體驗;第二,根據運動場景需求變化,保持對新興運動品類的投資和布局,創造更豐富多元的産品體驗;第三,像我上面提到,利用李甯獨特的運動員基因和對運動的深入理解,加大研發和科技投入;第四,就是保持對新的運動人群需求的關注,尤其關注青少年群體的體育需求。

但同時我們也要面向世界,面向國際市場,所以未來發展中國市場的同時,我們也要開始逐步投入國際市場,布局也好、開拓也好,使我們的市場走得更大一些。

韓牧:大姚,因爲你也是一個新的變化,包括今天咱們在澳門,未來東亞籃球的格局,你認爲會有新的變化嗎?

姚明:咱們今天說用體育去連接世界,它其實是不斷加入X因素,不斷去碰撞,形成化學反應。過去也有零零散散的東亞地區的聯賽,但是沒有形成體系。

我覺得要形成有規模的籃球聯賽需要具備幾種因素:第一有足夠的經濟體量,我相信在大灣區在東亞地區是絕對存在的。第二,相對來說互相之間的熟悉程度。在東亞相對也是比較熟悉的,包括籃球也是相對規則統一的。還有一個,是交通的便利性,我們當然不希望一個球隊飛行七八個小時去打球,它的距離是可控的,東亞地區的交通實際上也是非常有利的因素。當時有幾位也說到,包括NBA,包括其他國家的聯賽,籃球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所以我非常有信心在東亞地區會出現一個有規模的、可以長期性的、有影響力的聯賽。

韓牧:今天這個環節就進入結尾了。我記得九年前我參加了一個峰會,當時大姚也在,蔡老板(蔡崇信)也在,大家就提到一個觀點,不管國外的賽事怎麽成熟怎麽發達,但是中國體育中國商業史都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來書寫,但是在我們書寫之前,就像二位一樣,要多去學習,進化,以及保持對商業的敬畏和嚴肅。甚至未來我相信有更多人會加入這個行業,中國體育事業、中國體育産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耕耘者,都是堅守者,都是中國體育和中國的最大的相信者。感謝二位。

聲明: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0 阅读:0

懶熊體育

簡介:從商業角度解讀體育,跟隨懶熊讀懂體育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