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得少了,孩子就好了

百合讀書 2024-04-30 07:19:00

讀到一句話:沒有人能真正逼著孩子去做任何事。

父母不能逼著孩子去學習,也不能盯著不讓玩手機,更不能催著去做一些事。

孩子只能自己醒,而不能被叫醒。之前,孩不上學的日子,我爲了讓他早起學習,一次又一次叫他起床,都無濟于事。

有時甚至爲了能讓他起床,用冷水灑在他臉上,或者用戒尺打他的手心,逼著他起床。可即便他怒氣沖沖地起床,也還是瞪著我跟我對抗,然後一上午或下午都瘋狂的玩。

那時候,我並沒有認爲是自己做法有問題,只是憤怒這孩子這麽大了,怎麽還是不開竅。

我那時頻繁的督促孩子學習,只是爲了能讓他起來背英語單詞,把瘸科提上來,這樣他的成績就能再上一個台階了。

而且那時我不僅管得多,管得嚴,而且挺愛唠叨的:該學習去了!玩了那麽久,都沒點自律性?

初中三年,孩子生活在沒有手機,不玩遊戲,看一會電視,我都想讓他少看幾眼的嚴苛管理中。雖然成績還可以,但孩是真的很不開心和孤獨。

他幾乎沒有自己的交際,也不怎麽出門,唯一的樂趣就是跟弟弟玩和看電視,我還以爲這是給孩子斷舍離,讓孩子專注能踏實學習,爲了將來考上最好的高中,讓他能有一個更好的起點。

我用唠叨和無微不至的陪伴,來“不缺席”孩子的生活,事無巨細地管著他的學習和生活以及起居,操碎了心。

每個老師和同學都說我是一個超負責的媽媽,每天無論刮風下雨都來接送孩子,每一天都在盯著孩子的學習。

可是卻忘了傾聽孩子,那幾年孩子只是爲了我而學習,而努力,而不是爲了自己。

每當孩子有抱怨時,我還很委屈,覺得自己爲了他辭職全情投入到他的生活和學習中來,爲了孩子我可以做到100%,他還有什麽不滿意?

而且孩子的成績肉眼可眼每次都在突破,每次都在超越,難道這不是嚴管的效果嗎?

以爲說得多就是爲了孩子好,以爲做得多,孩子就能少走點彎路。這樣的想法可真是太膚淺和武斷了。

父母陪伴孩子是天大的好事,但關心孩子本身,比關心他的學習感覺更好。

如果父母只是關注孩子的成績和排名,只是在乎他有沒有把最多的時間放在學習和成長上,這時孩子會有無形的壓力,覺得自己考不好,不學習就是對媽媽的辜負。

孩子的體驗只有感受,而不會考慮那麽多元角度的思考。當我意識到教育方式出問題時,我就把關注點拉回關注情緒而不是關心成績上,重點做了四件事:

第一件:保持冷靜,察覺孩子每一次的情緒。

這半年來,我幾乎沒有焦慮,也沒有激烈的情緒。即便孩子崩潰、暴躁時,我也沒有著急,而是選擇了閉嘴不說。

然後試著去察覺孩子,他的崩潰是不是因爲自己做不到那些事的心理失衡?他的暴躁是不是出于對一些事的擔心和恐懼?

當我有意識去讀懂孩子情緒背後的壓力和苦悶時,我就做到了理解孩子。

第二件:選擇理解與接納,不去評判與指責。

哪怕孩子有情緒或不想理我,或者對當下不滿意,我也不會補一刀:都是因爲你之前不夠努力,所以才有這樣的結果。

同時,也不再指責孩子爲什麽總是做不到,要求孩子去反思。

只是共情孩子此時的煩躁與感受,心疼他的難過,懂得他此時的不安與負情緒。

陪著孩子直到負情緒消失,再聊一聊該如何應對這些負情緒。

第三件:對孩子的感受進行反饋與確認

等孩子的情緒過去後,要跟孩子確認一下負情緒的來源,幫他分析一下負情緒背後可能産生的一些動機與根源。

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還能在聊天中,讓孩子對如何應對負情緒和壞事件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這比說教要有用得多,道理沒人能聽進去,但理解後的建議往往孩子可以聽進去。

第四件:用提問的方式啓發孩子思考。

當孩子有被父母理解後的感受後,就不會再對抗了,這時就可以選擇提問的方式,來一步步幫孩子捋清自己的情緒:

你自己是不是最近遇到一些問題?哪些事情讓覺得很煩?你在同學關系中怎麽樣?你對學校的生活感受咋樣?

聊著聊著,問題就很清晰和明朗了,而且孩子下次還會願意繼續展開愉快的親子交流。

當我這麽做的時候,孩子真的變好了,情緒越來越柔和,煩躁的時候越來越少,能跟同學打成一片,也喜歡上了集體生活。

所以,父母說得少,多去觀察孩子,多去做孩子內心渴望的事,該出手時再出手,無論是親子關系還是溝通上都會變得輕而易舉和水到渠成。

1 阅读:39

百合讀書

簡介:愛讀書、愛思考、愛寫作的百合,讀完10000本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