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丨湖北日報今日8個整版聚焦武漢:向“新”而行“城”勢而上

湖北日報視頻 2024-06-28 14:00:38

6月的武漢,熱氣騰騰。

科技創新迎來高燃時刻。

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兩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人民大會堂戴上沉甸甸的獎章,也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武漢印記。

武漢制造加速走向全球。

武漢至杜伊斯堡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首次雙向對開,成爲中部地區首個、全國六個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開行城市之一,爲武漢乃至湖北地區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沿海”開啓新篇章。

最美東湖綠道全線貫通。

武漢市東湖綠道三期全線建成開放,標志著全長105公裏的東湖綠道成功“畫圓”,成爲全國距離最長、環境最美的城市核心區環湖綠道,向世界展示在武漢這座現代化都市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萬裏長江,既是流淌的史詩,也是新時代湧動的創新熱潮。

生産性服務業已被業內視爲能使制造業“點石成金”的領域,有研究表明,將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程度提高1%,制造業效率可以提升39.6%。

當前,湖北正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爲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加速打造“51020”現代産業集群,對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具有強烈的現實需求。

中共湖北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強調,要“深入思考應該幹什麽、能夠幹什麽”,“因地制宜做大做強核心優勢,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錨定“漢口之心 美好江岸”目標定位,武漢市江岸區主動把各項工作放在省、市協同發展大局中謀劃思考、推動落實,立足現代服務業優勢,堅持把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産性服務業作爲産業轉型“闖關”主攻方向,聚力打造高端服務業創新發展示範區,努力以一域之光爲全局添彩。

近年來,江岸區堅持 “一張藍圖幹到底”,不斷在深化調查研究中解決難題、推動發展,金融保險、商貿物流兩大“看家産業”聚勢而強,工程設計、生態環保兩大“特色産業”乘勢而上,科創服務、數字經濟兩大“成長産業”蓄勢而進,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發展風生水起。

以江岸所能,服務全省、全市所需,江岸區高標准謀劃城區成長“坐標”,以繡花功夫服務漢口曆史風貌區的保護利用,傾情投入漢口國際濱江商務區的投資建設。老城新區雙向奔赴,助力推動“三個優勢轉化”,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

今年一季度,江岸區GDP完成370.77億元、同比增長6%。1至5月,固投增速、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和增速、外貿進出口增速均居中心城區前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作爲超大城市中心城區,武漢市江漢區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産業基礎和人文底蘊。然而,人口和城區功能的過密,也帶來了發展空間增量不足、新舊動能轉換不暢、社會治理難度增大等一系列問題。

城市的擴張總有極限,但城市更新卻沒有止境。從百年曆史街區到爆款IP打卡地,從“老舊破”到“亮淨美”,從“老房有喜”到“以人爲本”,近兩年,江漢實施系列城市更新行動,不僅讓基礎設施和老舊建築“改頭換面”,而且大幅提升人民群衆的生活品質。

當前,江漢區正處于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正積極以産業更新實現資産增值、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以“産城人文”融合實現城區協調發展、以人爲本推進城市更新精細化,響應省委省政府、武漢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號召,爭取曆史主動,重塑老城區核心優勢,在接續奮鬥中書寫新輝煌。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五次考察湖北武漢,三次親臨光谷,發出科技自立自強動員令。

2022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光谷考察時強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追光逐芯拓新突圍。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不斷突破人類認知邊界。

勇闖科學技術“無人區”,中國光谷面向全球創新策源——

五年六次刷新光傳輸世界紀錄,系統淨傳輸容量達5.26Pbit/s,相當于每秒傳輸642個1TB硬盤數據;

拉出的一根光纖可滿足80億人同時通話,超過地球人類的總和;

最快1秒左右可檢測近萬顆芯片缺陷並激光刻蝕;

……

一項項世界紀錄,在中國光谷被創造。

一只只卡脖之手,在中國光谷被掰開。

放眼全球,技術創新進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躍期,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集中湧現,引發鏈式變革。

沖刺新領域新賽道,中國光谷面向全球同步起跑——

在人工智能領域,基于“紫東太初”大模型的醫療器械智能管理平台,可自動識別管理2000多種醫療器械,能效提升30倍,精度達到99.9%;

在低空經濟領域,無人機應用到城市交通管理、火災預警、環保巡查等衆多場景,即將實現518平方公裏全區域覆蓋;

在腦機接口領域,成功研制6萬5千通道、雙向植入式腦機接口,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生物醫藥領域,“稻米造血”改寫人類血清白蛋白從血漿中提取的曆史,5個全球新藥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

創新成果令人振奮,創新實踐波瀾壯闊。

6月27日,“加快推動‘三個優勢轉化’,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主題報告會啓動儀式暨武漢新城·世界光谷專場報告會,在中國光谷舉行。

向時代報告,以創新作答。

一顆螺絲釘,一根光纖,一粒芯片……報告會中娓娓道來的幕後故事,浸潤了追光人拓新突圍中曾流下的汗水和淚水,也承載了中國光谷的光榮與夢想。

鼓勵冒險、寬容失敗,激勵創新、崇尚成功。

這是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彙報會,也是再赴使命、再攀新高的動員會。

高標准建設武漢新城,闊步邁向“世界光谷”,中國光谷踏夢前行!

消費,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既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當前,武漢正積極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作爲武漢市乃至湖北省的消費資源集聚地和業態創新策源地,武昌主動擔責,提出高標准打造華中一流商貿中心、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先行區。

2023年,武昌區實現社零額768.76億元、增幅11.4%,增幅居武漢市中心城區首位。今年1月至5月,武昌區實現社零額304.91億元、增幅7%,增幅穩居武漢市中心城區首位、總量位居武漢市第二位。

商貿産業能級進一步提升、市場流通規模進一步擴大、消費輻射力進一步增強……眼下,武昌正以“實”爲筆、以“幹”爲墨,重塑武漢商業新格局,武漢SKP、武昌萬象城、京東MALL、中商·世界裏等一批叫得響名號的商業項目拔節生長。

武昌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先行區爲引領,持續推進濱江核心區、楚河漢街等商圈品質升級,推動商圈融合發展,激發更大消費潛能,爲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助力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作出更大貢獻。

武漢市洪山區是湖北省科教資源最富集的區域。按照省委省政府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決策部署,洪山區進一步校准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中的使命定位,加快建設高能級創新的大學之城、高質量發展的大學之城、高水平生態的大學之城、高品質民生的大學之城,努力成爲全局中的關鍵節點。

當前,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發展方式轉型、發展能級躍升,洪山區正立足科教資源優勢,全力促進科技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爲創新發展優勢,爲建設國家科技創新與制造業基地提供強大創新策源。

首個2000公裏超長續航的插電混動SUV,首個“出海”的新能源汽車國家隊品牌,能“蟹行”的豪華電動越野車,首款車規級7納米智能座艙芯片,可根據場景需求自如變化組合的新一代智能座艙,目前國內最大的氫能研發和生産基地……走進被譽爲“中國車谷”的武漢經開區,一項項新技術、新應用、新産品不斷出現,彰顯著這座國家級開發區的創新熱潮。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武漢經開區以創新驅動引領發展,不斷加快“三個優勢轉化”,推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産業、謀劃布局未來産業,爲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貢獻力量。

今年一季度,武漢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459.77億元,同比增長9%,較去年一季度提升6.7個百分點,總量和增速均位居武漢全市第二。其中,規上工業總産值突破900億元,新能源汽車産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39.6%,經營主體總量突破10萬戶。在新發展格局中,中國車谷正向“新”而行,以“質”致遠。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爲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2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