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44句清心寡欲詩詞,見真知者深(三)

荔枝姑娘詩詞賦 2024-05-09 10:19:06

81.

拚取一生腸斷,消他幾度回眸

——近代·王國維《清平樂.垂楊深院》

終其一生,換得悲痛欲絕,只爲那幾次轉身回望。

此句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堅韌與哀愁。他甘願承受無盡的心碎,即便道路布滿荊棘,亦勇往直前去追尋愛的痕迹。然而,詩人心中亦有清醒的認知,明白自己的不懈努力或許只是虛空,因爲那位令他魂牽夢繞的人,早已遠去,不再留下回望的眼神。

82.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唐·慧能《菩提偈》

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紛擾的超脫和對內心甯靜的追求。詩人認爲,如果本來就沒有任何物質或情感牽絆,又何需擔心世間塵埃的困擾。

83.

花樹得晴紅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

——宋· 吳潛《滿江紅·金陵烏衣園》

在晴朗的照耀下,花樹更顯紅豔似火,幾欲染紅周遭;雨後的遠山,更是青翠欲滴,仿佛輕拂過就能落下碧色的水珠。

詩人對雨後烏衣園景致的生動描繪,展現了陽光下花朵的嬌豔欲滴與雨水滋潤後山巒的清新翠綠,畫面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84.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宋·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人生自然免不了情感的沉醉與別離的苦楚,這份遺憾並非源自風雨與明月的更叠。宋代詩人歐陽修在其作品《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中,深刻表達了面對離別時的無能爲力與深切哀愁。字裏行間,不僅流露出他對生命中每一次相聚離散的珍惜,也彰顯了對情感堅定不移的追求與不舍。

85.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宋·蘇轼《臨江仙》

人生仿佛一場逆向的旅行,而我,也不過是途中的一員行者。

在這句話中,詩人以深情的筆觸描繪出人生的圖景,將其比作一條逆流而上的旅程。在這無盡的旅程中,每一個人都是同行的行者,步履不停,在各自的道路上前行探索。

86.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唐 許渾《謝亭送別》

在告別之際,詩人在謝亭裏獨自沉浸于離愁別緒之中,當黃昏降臨,酒意漸消,他發現友人已遠離。此刻,天空布滿了風雨,似乎連大自然也在西樓之下共鳴這別離之情。許渾,這位唐代詩人,巧妙地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周遭的景物之中,運用寓情于景的手法,讓讀者能深切體會到他內心面對離別的苦楚與依戀,仿佛每一縷風、每一滴雨都在訴說著不舍。

87.

鼓聲漸遠遊人散,惆怅歸來有月知。

——宋·姜夔《鹧鸪天•十六夜出》

隨著鼓聲的緩緩消逝,遊人逐漸散去,留下詩人滿懷憂郁地踏上歸途,唯有一輪明月共鑒其心緒。

此詩句深刻描繪了詩人面對遊人紛紛離去時的落寞心境。夜幕低垂,詩人踽踽獨行,在依稀可聞的遠鼓與人群散盡的寂靜中,一股難以言喻的哀愁悄然占據心頭。而當皎潔的月光灑滿歸路,詩人不由自主地感慨,或許唯有天空中的那輪明月能夠理解他內心深處的那份孤寂與失意。

88.

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唐 白居易《簡簡吟》

白居易在《簡簡吟》中表達了這樣的感慨:凡世間的絕妙之物往往難以持久,正如彩雲易逝、琉璃易碎。這番言辭不僅體現了詩人對美好瞬間的珍惜及對真摯情感的向往,也流露出他面對生活無常時的淡淡哀愁與無奈接受。

89.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唐·李白 《遊洞庭湖五首·其二》

此詩句深切傳達了詩人對洞庭湖壯麗景致的傾心與沉醉。通過“賒月色”這一巧妙喻象,詩人不僅將洞庭湖面那令人沉醉的月光之美勾勒得淋漓盡致,還巧妙地將其與遠處缥缈的白雲邊際相連,營造出一種超越世俗、遁入幽靜深遠境界的意蘊,令讀者仿佛也隨之神遊物外,感受到了那份不染塵埃的甯靜與雅致。

90.

惟憐一燈影,萬裏眼中明。

——唐 •錢起《送僧歸日本》

僅借一盞燈火的微光,映照萬裏前程之清晰。

此詩借助送僧人東渡的場景,深情地表達了對佛教深邃文化的崇敬之情,同時流露出對生命瞬息萬變與短暫的深刻反思。在詩人的視角下,那細微而堅定的燈光,不僅是溫暖與光明的化身,更是心靈的指引,賦予人們以希望的光芒和前行的力量。

91.

千裏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唐 •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在廣袤千裏的距離中何以寄托情思,輕柔微風拂過蘭花與杜若,帶來無盡遐想。

此詩細膩地抒發了詩人對遠在他鄉朋友的深切懷念。在皎潔月色與徐徐清風的描繪中,詩人巧妙地傳達了對友人的無限思念與深深挂念,使得情感跨越時空,愈發顯得意味深長。

92.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唐代•許渾《早秋三首·其一》

在漫長的深夜裏,清澈的琴音蕩漾開來,涼爽的西風拂過,喚醒了翠綠的藤蘿,帶來一片清新。這是唐代詩人許渾在其組詩《早秋三首》的第一篇中勾勒出的秋夜圖景。詩句通過“泛清瑟”的意象,巧妙傳達了秋夜的靜谧與奇幻之美,而“西風生翠蘿”則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秋風過境後,自然界的輕微顫動與那淡淡的淒清之感,讓讀者仿佛能親身感受到那份屬于初秋的獨特韻味。

93.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唐•孟浩然《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夜色中,松月共舞,帶來絲絲涼意,風穿過林間,攜著泉水叮咚,充盈耳畔,奏響一曲清冽之音。此情此景,源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細膩地刻畫了夜晚松林間的靜谧與清泉流淌的清澈,構築了一幅安甯而清新的畫卷。

詩人借由自身沉浸于山林間的深切體會,流露出對大自然無限的熱愛及對生命純粹的珍惜。字裏行間,更蘊含著一種超凡脫俗的心境,追求的是一種遠離塵囂、心靈歸甯的深遠意境,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平和與對宇宙萬物的深刻感悟。

94.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唐 •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手執清酒一瓢,願赴遙夜以慰風雨中的友人——唐代韋應物在《寄全椒山中道士》中如是抒懷。此情此景,深切而動人,透紙背地展現了詩人豐富的內心宇宙及對友情無比珍視與渴望的心迹。

95.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唐•李商隱《春雨》

在細雨蒙蒙中遙望紅樓,只覺淒清冷漠,珠簾輕卷,燈火搖曳,我孤單的身影緩緩歸去。

此詩深蘊詩人對雨幕裏紅樓與珠箔燈籠交織的絕美畫面的觀賞與歎惋之情。通過細膩刻畫雨滴點綴的紅樓景致與珠簾內閃爍的燈火,詩人不僅展現了對自然之美的無限熱愛及生命可貴的體認,還微妙地傳達了對世間變幻莫測的無奈與哀愁,讓人感受到一種淡淡的憂郁之美。

96.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唐•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詩人通過‘長歌吟松風’這一生動比喻,深情地抒發了他對自然景觀的無限熱愛與崇敬。而‘曲盡河星稀’則寓意深刻,反映了詩人對生命中那些璀璨而短暫瞬間的珍惜與感歎,宛如夜空中的流星,雖一閃即逝,卻美麗異常。

97.

桃李風前多妩媚,楊柳更溫柔。

——宋•辛棄疾《武陵春·桃李風前多妩媚》

在微風輕拂之下,桃花與李花更顯嬌豔動人,而楊柳則展現出一抹溫婉柔情。

這描繪了一幅桃花與李花在春風中婀娜多姿,楊柳依依輕搖的柔美畫面,深切地傳達了詩人對于無拘無束、純潔美好生活的向往與頌揚。

98.

摘青梅薦酒,甚殘寒,猶怯苎蘿衣。

——宋•湯恢《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

選取青梅佐酒,意寓著對逝去青春歲月的深切追憶。盡管春寒料峭,那份透骨的涼意仍令人心生畏縮,不敢輕易卸下簡陋的苎蘿衣裳,借此抒發了詩人對生命中那些璀璨卻稍縱即逝瞬間的無盡珍惜與淡淡哀愁。

99.

奈南牆冷落,竹煙槐雨。

——宋•吳文英《惜秋華·七夕前一日送人歸鹽官》

南牆默立于寂寞之中,竹林輕煙與槐樹細雨交織成一幅幽靜畫卷。

此詩句通過描繪南牆的孤寂與竹林煙雨的朦胧之美,深刻反映了詩人對自然景致細膩入微的體悟及對生命意蘊的哲思。字裏行間,更流露出詩人面臨別離時難以言喻的哀愁與無能爲力,彰顯了其對友情的珍視與離別後深深的挂念之情。

100.

誰翻樂府淒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清·納蘭性德《采桑子·誰翻樂府淒涼曲》

誰在吟誦那哀婉淒涼的古老歌謠?風聲幽幽,雨聲綿綿,燈火闌珊中,又是一個不眠之夜悄然度過。清代詩人納蘭性德在《采桑子·誰翻樂府淒涼曲》中,借這一曲哀歌,深情地刻畫了無窮的思念與無法言說的別離之痛,讓讀者深切感受到那份滲透紙背的蒼涼與不舍。

101.

終風且霾,惠然肯來。

——《詩經 終風》

風暴席卷塵土揚,望君欣然而至訪。

狂風卷起滿天塵埃,天地間一片昏暗,此情此景雖不佳,卻難掩內心深處對你的殷切期盼。詩人以凝練之筆,既勾勒出氣候之惡劣,又委婉表達了對戀人的深切思念與渴盼其到來的心情,情感真摯而含蓄。

102.

相逢祗有夢魂間,可奈夢隨春漏短,不到江南。

——宋代 ·韓疁《浪淘沙·莫上玉樓看》

在夢境中尋覓相見,唯此一線牽情緣,卻遺憾夢如春夜殘漏,易逝且短,無法跨越距離,觸及那溫婉江南。

詞中,“相逢祗有夢魂間”一句巧喻了詞人與愛人分離後,唯有在夢裏方能片刻相聚的孤寂與懷念。而“可奈夢隨春漏短”深切傳達了別離難以改變的事實,及夢境雖美卻如春夜漏盡般迅速消散的哀愁。至于“不到江南”,更添一份遙不可及之痛,深化了分離造成的苦楚與無盡唏噓。全詞言簡意赅,意象深邃,情感飽滿真摯,既婉約靈動又富含生活情趣,展現了詞人的高超藝術造詣。

103.

飲中仙,醉中禅。閑處光陰,贏得日高眠。

——宋·吳潛《江城子·示表侄劉國華》

在酒中尋仙,于醉裏悟禅。悠享靜好時光,換得慵懶午後夢長。

此詩句勾勒出一幅超然物外、閑雲野鶴般生活圖景,流露出詩人對無拘無束、恬淡生活的深切渴望與追求。通過“飲中仙,醉中禅”的意象,詩人細膩地傳達了在自由與閑適中所感悟到的生活真谛。而“閑處光陰,贏得日高眠”更是深刻強化了這種生活方式的甯靜與自我放逐之美。

104.

春深無客到,一路落松花。

——清·施閏章《山行·野寺分晴樹》

春季深處罕有訪客踏足,沿途只見松花輕舞飄落。

此詩句勾勒出春日山林的幽靜與絕美畫面,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壯觀景致的深情贊頌及內心的感歎。通過“春深無客到”的細膩刻畫,詩人引領我們進入一個遠離塵囂、靜谧異常的山林秘境,而“一路落松花”的意象,則生動描繪了山路兩旁松樹的盎然生機與春天繁華滿枝的盛況,令讀者仿佛能親眼見證那片勃勃生機的春日景象。

105.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

——宋·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

當無法挽留住心愛之人,詩人選擇在醉意中解開蘭舟,緩緩離去——這是宋代詞人晏幾道在其作品《清平樂·留人不住》中的深情描繪。詩句深刻傳達了離別之際的苦楚與無力感,同時映射出詩人對情感的堅定不移。通過“留人不住”的字句,晏幾道生動刻畫了不得不面對的離別現實及其中蘊含的無奈;而“醉解蘭舟去”,則以一種淒美的姿態,加劇了這份離愁別緒,讓人深切感受到分別那一刻的心痛與不舍。

106.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宋·王雱《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春天尚未迎來細雨滋潤海棠,梨花卻已似雪般搶先綻放,宣告著春光已然過半。

該詩句以絕美的筆觸勾勒出春天的絢爛圖景,同時寄寓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及對生命的無限憐惜。通過“海棠未雨,梨花先雪”的細膩刻畫,詩人展現了春天花卉爭豔、景色旖旎的一面,而“一半春休”四字,則婉轉表達了春天將逝、光陰易逝的無奈與惋惜之情。

107.

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納蘭性德《如夢令》

在這詩句裏,納蘭性德于《如夢令》中勾勒出一幅引人入勝的草原夜色圖,深刻傳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及生命之珍貴的情感。他以“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細膩地捕捉了草原的浩瀚無邊,同時映襯出星空的璀璨與震撼,讓人沉醉其間。

108.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五代十國·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離別的愁緒宛如春天的野草,越是前行,離得越遠,那份情感卻越發茂盛,生生不息。

此詩句深刻傳達了分離的苦楚及綿綿的思念,將離愁比作春天裏肆意生長的草木,道出了內心難以抑制的情感蔓延。通過“更行更遠還生”的意象,詩人不僅揭示了面對別離的無盡哀歎與無奈接受,亦抒發了他對遠方摯愛之人的深切懷念,以及這種情感隨距離拉長而愈發強烈的不渝之情。

109.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宋·王觀《蔔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詩人通過“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的描繪,展現了江南水鄉的柔美和靈動,而“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則進一步強調了江南的美麗和魅力。

110.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五代·馮延巳《谒金門·風乍起》

春風忽至,輕拂而過,令一池春水泛起層層細膩的漣漪。

此中,詩人借“風乍起”之景,微妙地傳達了春天那瞬息萬變而又絢爛美好的特質。而“吹皺一池春水”的描繪,則更深一層地勾勒出春天蓬勃的生機與自然界無盡的活力,展現了生命的躍動與變幻之美。

111.

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宋·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在杏花稀疏的幽影間,悠揚的笛聲伴隨著時光緩緩流淌,直至晨光破曉。宋代詩人陳與義在其作品《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中,以“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這一生動場景,細膩勾勒出一幅春夜的絕美畫卷。這不僅是對那段美好春宵的深情回望,亦是對生命中那些歡愉瞬間的深切珍惜與無盡懷念。

112.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

——五代·馮延巳《清平樂·雨晴煙晚》

這句詩描繪了雨後初晴、傍晚時分的美麗景色。綠水新池滿,晚霞映照在清澈的水面上,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詩人通過“雨晴煙晚。

113.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唐·張旭《山中留客》

盡管天空晴朗,未現雨絲痕迹,步入雲海深處,衣物仍不免輕染霧珠。唐代詩人張旭在其《山中留客》一詩中,借描繪高山雲深處那使人衣衫潤澤之景,細膩傳達了對大自然奧妙的體悟及對生命細微之處的憐愛之情。

114.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五代十國·韋莊《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

回想往昔,江南之樂浮現心頭,那時青春年少,春衫輕薄貼身。策馬立于斜橋邊,樓上佳人紅袖頻揮,場景溫馨而生動。五代時期的詩人韋莊,在其《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一詞中,不僅深情地回顧了對江南的美好記憶,更借由這些鮮活的畫面,傳達了對那段逝去時光的深切懷念及對青春無限的眷戀,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懷舊情緒與對過往歲月的珍惜。

115.

撥雪尋春,燒燈續晝。

——宋·毛滂《踏莎行·元夕》

這句詩描繪了元宵佳節人們在雪中尋找春天的美景,通過燃燒燈籠來延續白天的熱鬧氣氛。詩人用“撥雪尋春,燒燈續晝”的描繪,表現了元宵佳節的獨特景象和人們對春天的向往。

116.

斜日東風深院。繡幕低迷歸燕。潇灑小屏嬌面,仿佛燈前初見。

——宋·晁補之《鬥百花·斜日東風深院》

夕陽西下,春風輕拂深宅大院,帶來一份難言的溫柔與安甯。精致的繡簾半掩,歸巢的燕子穿梭其間,增添了幾分生動與情趣。小巧的屏風後,隱約透出佳人的嬌媚面容,猶如初次在燈火闌珊處所見,那份朦胧之美,令人恍如隔世,心生漣漪。

此段描述捕捉了春日黃昏特有的韻致,展現了深院之內,隨著夕陽與東風的交織,營造出的一幅恬靜而雅致的畫面。通過低垂的繡幕、歸來的燕子以及屏風後若隱若現的美麗面龐,細膩勾勒出一幅閨房內景,不僅傳達了空間的和諧之美,更深刻表達了對女性溫婉與室內的靜好時光的贊美之情。

117.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 宋·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人生短暫的感慨,以及珍惜眼前、把握當下的思想。詩人認爲,生命有限,別離容易讓人傷感,因此要珍惜酒筵歌席等眼前的歡樂。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對春天的懷念,強調了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118.

啼鳥驚心,怨年華,羞看杏梢桃萼。

——宋·潘汾《花心動·啼鳥驚心》

鳥鳴驚擾了內心的甯靜,勾起了對歲月匆匆的感傷,讓詩人羞于目睹杏桃枝頭那青春般的花朵。這番描繪,源自宋代潘汾的《花心動·啼鳥驚心》,細膩地反映了詩人對時光易逝的無奈與對生命短暫的深刻哀歎。通過鳥兒的啼鳴觸發的情感波瀾、對流逝年華的幽怨,以及不敢直面春日杏桃盛放之景的心情,詩人細膩地抒發了對寶貴生命的珍惜及對無情時光流轉的無限感慨。

119.

不知何處雨,已覺此間涼。

——宋·王遇《句》

詩人王遇在宋代的佳句——‘不知何處雨,已覺此間涼’,精致地傳達了他對不期而至的清涼之感的欣然接納,並隱含著對生命裏短暫而美妙瞬間的深刻珍惜。通過這一句’不知何處雨,已覺此間涼’,他不僅展現了對這份意外涼意的欣喜之情,也體現了對生活中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片段的細膩體察與珍視。

120.

流水斷橋芳草路,淡煙疏雨落花天。

——唐·牟融《陳使君山莊》

在唐代詩人牟融的《陳使君山莊》中,描繪了這樣一幅春日景致:細水繞過斷裂的橋梁,延伸向蔥郁的草地小徑,而天空則交織著朦胧薄煙與稀疏細雨,花瓣隨風輕舞,散落在每一個角落。此景細膩地表達了春天特有的清新雅致,同時蘊含一抹不易察覺的憂愁及對流轉時光的淡淡歎息。

121.

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年。

——唐·湘中女子《題玉泉溪》

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不可預知的憂慮。詩人用“佳期不可再”來表達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同時也暗示著這樣的時光已經一去不複返。而“風雨杳如年”則描繪了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漫長,給人一種前途未蔔的感覺。

122.

主恩不與妍華盡,何限人間失意人。

——宋·陳師道《題柱二首其一》

主恩不盡,照亮塵世諸般磨難,爲多少潦倒心魂所依。

此詩句深情地傳達了詩人對主恩的深沉感激及對浮生百態的深刻反思。詩人之意寓言,即便世間路途布滿荊棘與失落,信仰之光不應泯滅,希望之火不可熄滅,因主之恩澤恒久廣闊,能引領那些在生活中彷徨失意的人重覓方向與安慰。

123.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唐·王昌齡《送柴侍禦》

王昌齡在唐代的《送柴侍禦》一詩中寫道:“青山共雲雨一脈,明月無問兩鄉情。”此詩句細膩地捕捉了離別之際的情感與思緒,寓意著即使青山爲界,雲雨同覆;明月皎潔,不分你我鄉間。詩人運用如此富有畫面感的意境,深刻傳達了離別時刻的深摯情感與綿長思念,同時也強化了無論身在何方,友情與親情依舊緊緊相連的主題。

124.

紫藤挂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

——唐·李白《紫藤樹》

紫藤纏繞于雲端之木,其花蔓于溫暖春日裏盛放,洋溢著盎然生機。綠葉繁茂間,鳥兒的歌聲隱約可聞,仿佛大自然的樂章;而那醉人芳香,似乎溫柔地挽留了路過的佳人。

詩人李白以細膩之筆觸勾勒出這一幅動人心魄的畫面。透過這些意象,詩人不僅展現了對自然界的無限熱愛,亦流露出對生活中美好瞬間的深切珍惜與感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刪除

24 阅读: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