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之一羯族是什麽人?石勒建立後趙

風長眼量 2024-06-19 09:15:32

說到五胡十六國,鮮卑和匈奴的名氣最大,氐、羌、羯次之。建立羯人王朝的是後趙石勒,號稱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出身的皇帝,他有個“殘暴藝術家”的侄子石虎。

羯人的起源有兩個說法。一、羯人的祖先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分散地居住在今山西上黨(長治)地區。二、羯人起源于中亞,很多史書記載羯人是石國人,而這個石國的 國都,就是現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持第二種說法的證據,是羯人高鼻、深目、多須,這並不是匈奴人的特征,而是中亞人的普遍特征。

圖-康居的昭武九姓

都說石勒是奴隸出身,其實他是部落小酋長的兒子,後來天下大亂,石勒輾轉被人賣掉,成了奴隸。石勒體格健壯,有頭腦,他的主人師歡和朋友汲桑都非常器重石勒。

石勒這個名字是公元306年,汲桑給他起的漢名,之前一直叫胡名“背勹”。汲桑被晉軍殺掉之後,石勒投靠了匈奴人、漢王劉淵,封爲平東大將軍。石勒和劉淵的關系,相當于一個小公司挂靠在一個大公司名下,平時自己賺的錢給大公司老板交點保持費,大老板在有事時會罩著你。石勒的主要活動範圍在現在的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四省交界一帶。

在漢人謀士張賓的建議下,石勒將自己的統治中心定在了襄國,也就是現在的河北邢台。張賓的意思是不能到處流竄,要有自己的根據地,可以在邯鄲和襄國之間二選一。邯鄲和邢台都位于太行山脈東麓,地處華北平原,石勒選擇了邯鄲以北的邢台。

劉淵于公元310年去世後,其子劉聰繼位,石勒和他的關系沒有太大變化,雙方互相利用又互相提防。石勒勢力的壯大,劉聰看在眼裏,卻也無可奈何。直到公元319年,石勒和前趙(漢國改名)新皇帝劉曜翻臉, 在襄國自稱趙王,史稱後趙。

此時的後趙疆域,北至燕山山脈,西至陝晉交界的黃河,南控河南和山東的一部分,已是中原強國。因爲石勒是羯人中混得最好的,所以大量胡人都來投靠石勒。這個“胡人”包括一部分羯人,但也有其他的“雜胡”,主要來自山西方向。

石勒不是漢人,他必須重用包括羯人在內的“雜胡”,統稱爲“羯胡”。真正的羯人數量並不多。隨著疆域越來越大,石勒要統治中原數量衆多的漢人,就必須提升羯人的地位。可羯人數量不多,石勒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把“雜胡”視爲羯人,稱爲“國人”。清朝的八旗不只有滿八旗,還有蒙古八旗、漢八旗,地位較高,其實就是後趙“國人”的翻版。

清朝的旗人管理自有一套章程,後趙也是這樣。石勒稱趙王之後,就設門臣祭酒和門生主書等職務,“專明胡人辭訟”、“司典胡人出內,重其禁法。”出任這些職務的也基本上都是胡人(不一定是純粹的羯人) ,管理後趙的司法系統。不過後趙也知道羯胡要想在中原長久統治,就必須得到漢族士大夫的合作。“重其禁法”之後還有一句,“(國人)不得侮易衣冠華族。”

石勒漢化程度很深,非常忌諱自己的胡人身份。在後趙,“制法令甚嚴,諱胡尤峻”。這一點和清朝差不多,清朝搞了很多文字獄,就和“諱胡”有關。比如“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在清朝隨便談論“胡”字要冒很大風險,這股歪風的出現,和後趙脫不開關系。

石勒在公元333年駕崩時,疆域已擴大北至燕山,南至淮河,西至隴西,這和石勒比較穩重的民族政策有很大關系。石虎繼位後,羯胡的“國人”地位沒有變化,還是高人一等。但其中有一個細微的變化,就是隨著後趙在中原統治的穩固,羯人(不算雜胡)的人口數量逐年增加。

後趙不同族群之間與後趙皇帝的親疏關系是:羯人優先于“雜胡”,“雜胡”優先于漢人。清朝也差不多,八旗中,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優先于其他五旗,八旗(包括滿、蒙古、漢)又優先于漢人。

羯人(以及雜胡)數量的增加,是石虎決定把國都從襄國遷到邺城(河北臨漳一帶)的主要原因之一。邺都地近中原,獲得資源要比襄國更方便,以滿足不斷增加的羯人人口。石虎不相信漢人,也不相信同爲胡人的鮮卑人,而羯胡才是石虎最信任的自家人。如果羯胡的利益不能得到滿足,相當于清朝皇帝疏遠滿八旗而只重用漢八旗,那是要出大問題的。

石虎末年,後趙已擁有一支由純粹羯人組成的嫡系武裝,相當于禦林軍。這支部隊由龍骧將軍孫伏都、劉铢率領,是後趙皇帝最親信的部隊之一,這就是冉闵准備誅殺掉的“三千羯士”。綜合羯人總數並不多的實際情況,這三千羯士可能是羯人能湊出武裝數量的極限了。

因爲冉闵大開殺戒,“胡羯”死者二十多萬。後趙滅亡的公元351年之後,羯人作爲一個民族,逐漸消失,融合進中華民族大家庭了。

1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