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開中國藝術》原來,中國藝術可以這樣讀

綠蕊曆史談 2024-06-11 12:34:17

目前市面上,中國藝術史的書籍不少,但包華石與蔣人和主編的《如何打開中國藝術》卻很特別,它彙集了25位全球一線學者的文章,帶我們以更高、更廣闊的視角來欣賞中國藝術。

全書有五個專題,生産與分配、表象與真實、理論與術語、物品與人物、文字與圖像,而所有的藝術創作傳統構成了“生産與分配”體系。本書涉及內容也頗爲豐富,有收藏、考古、繪畫、書法、建築、園林,甚至折扇、鏡鑒等,可以幫助讀者從不同視角來打開中國藝術。

可能你知道宮廷畫出于宮廷畫師之手,那你知道爲什麽宋代宮廷畫品質如此卓越嗎?

伊佩霞指出宋代宮廷畫品質卓越的原因至少有三點:多位皇帝的親自參與,宮廷與京城之間密切的文化聯系,以及爲招募、鼓勵和獎賞畫工而構建起來的規章制度。

而宋代宮廷畫充滿活力的關鍵原因是,它與更廣闊的宮廷文化甚至整個文化趨勢完全融爲一體。當詩、書、畫等融爲一件藝術作品,宋代宮廷畫有了更豐富的形式與內涵。

可能你欣賞過顧恺之的《女史箴圖》,但你知道它有怎樣的意義嗎?

馬嘯鴻對《女史箴圖》的解析十分有趣,也很中肯。

他認爲此畫每一個場景都兼有規誡的題銘題及相應圖畫,其中《班姬辭辇》可以幫我們理解夏商周時期畫與畫家的作用,班婕妤因拒絕與皇帝同乘車辇出遊而失寵。《歡不可渎圖》描繪了自認麗質、以色事人的美女,因恃寵生驕反被回拒,她的逾矩産生了一系列後果……

馬嘯鴻的解讀打開了我們認識人物畫的大門,想要讀懂人物畫,還需要了解它誕生的年代以及社會文化環境。

可能你會認爲視覺藝術與“時間”並沒有什麽關聯?

但如果你讀汪悅進這篇《早期中國藝術中的“時間”》,你會大吃一驚。他說,早期中國藝術的一項關鍵的功能是——操控時間。

比如約公元前1300年琉璃閣商墓M76出土的青銅壺,壺蓋上是一幅帶有人和桑樹的采桑圖,其中桑樹指代了春天。青銅壺的裝飾也暗示了一種雙向的運動,自然而下的順序遵循從春季到秋季的自然循環,如果自下而上看,又會發現這一序列表明了陽氣的增長,從陽氣減損的狀態(秋)到“陰陽爭,死生分”的夏季狀態。

這簡直不要太神奇,不懂中國藝術中“時間”的概念,恐怕看不出這壺蓋的精妙之處。

可能你會欣賞古代的銅鏡,但你知道銅鏡的曆史有多遙遠嗎?銅又是如何被玻璃材質取代?

安東籬的《折扇與早期現代的鏡鑒》爲我們做出了解答。

中國的銅鏡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這一時期高品質的鏡鑒首次大量生産。到了唐代,銅鏡的樣式繁多,數量龐大。公元後的第一個千年,銅鏡是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開展貿易的重要物品。直至玻璃的引入,備受推崇與重視,它逐漸取代銅成爲制鏡的首選材料。不過20世紀早期,人們開始收藏銅鏡,並將其視爲古董。

折扇的命運似乎與銅鏡一樣,在早期現代逐漸失去社會聲譽。不過,折扇促進了小景山水的豐富發展,比如陸治備受推崇的折扇畫《秋山黃葉》就被珍藏于博物館之中。

讀完這本書,再來看如何打開中國藝術這個問題,似乎不言自明。

中國藝術的形式多種多樣,其打開方式也有所不同,我們可以追隨書中藝術家的腳步,以更高、更廣闊的角度來欣賞中國藝術。

值得一提的是,《如何打開中國藝術》這本書所涉及的內容,是非專業讀者打開中國藝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想要了解中國藝術的獨有魅力,可以先打開這本書。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