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狀元漂泊異鄉,在除夕夜寫下一首詩,道盡了無數遊子的心聲

解憂詩詞 2023-01-17 19:43:45

曾幾何時,我們爲了夢想,去往天涯盡頭,在四季裏流浪,在紅塵裏輾轉。

踏遍天涯霜雪,閱盡人間滄桑,不知何時,眉間染上了歲月的殇。

多少紅塵過往早已漸漸模糊,遠方的故鄉也成了心間的一道傷,總在不經意的夜裏,悄然入夢。

紅塵繁華,隨處可棲,心卻無處安放。

800多年前的一個除夕夜,南宋狀元漂泊異鄉,寫下一首詩,道盡了無數遊子的心聲。

《乙亥歲除漁梁村》

黃公度 〔宋代〕

年來似覺道途熟,老去空更歲月頻。

爆竹一聲鄉夢破,殘燈永夜客愁新。

雲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領略春。

想得在家小兒女,地爐相對說行人。

黃公度這個詩人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他是南宋紹興八年的進士第一,也就是狀元。

古代科考堪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唐宋多少著名文人都曾落第,黃公度卻能一舉奪魁,也是相當厲害了。

當時的宰相趙鼎十分欣賞他,兩人時有詩詞唱和。

原本能得到一朝宰相的賞識,仕途當是無礙,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

趙鼎是堅定的“主戰派”,而南宋朝廷統治者卻更傾向于苟且偷安。

趙鼎在宋金和議中與當時的“主和派”代表人秦桧交惡,後遭秦桧構陷,被貶出京。

黃公度因與趙鼎交往甚密,因此受到牽連,同樣遭到了秦桧的打壓,一度被罷官還鄉。

後來複起,出任廣東肇慶府通判一職。

廣東屬于嶺南一帶,雖然隨著宋王朝的南遷,嶺南也迅速發展,但依然屬于偏遠之地,遠離權力中心。

直到秦桧去世,黃公度才重新被朝廷召回。

這首《乙亥歲除漁梁村》寫于1155年,也就是他被召還朝的那一年。

“歲除”,就是大年三十,而“漁梁村”位于福建南平蒲城縣。

本是團圓的節日,詩人卻依然在途中奔波,心中的愁苦可想而知。

而且此時的他已經47歲了,對于平均壽命不長的古人來說,大半生已過。

年事已高,功業未就,漂泊異鄉,又逢佳節,一時感慨萬千,于是便有了這首七律,道盡了多少天涯遊子的心酸苦楚,引起了千年的共鳴。

“年來似覺道途熟,老去空更歲月頻”,詩歌首聯便寫盡了除夕夜的種種複雜情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原本對于仕途沉浮,常年宦遊的詩人而言,該是老馬識途。

然而詩人卻用了“似覺”來修飾,多了一層朦胧與迷茫,正符合詩人此時前途未定的心境。

還有後一句中的“空”字則將那種懷才不遇,流年空度的憤懑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引人共鳴。

接著颔聯“爆竹一聲鄉夢破,殘燈永夜客愁新”,是從佳節思親的角度來寫。

最耐人尋味的“爆竹”這個意象,詩人並不是隨意拈來,而是大有深意。

表面看來爆竹的聲響,驚醒了詩人的美夢,客居異鄉的愁苦由此而生。

還有一層更深的含義:外面是燃放爆竹的熱鬧場景,室內是孤身一人,對著明明滅滅的燈火,兩相對比,將詩人的愁情無限放大。

再來看頸聯,“雲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領略春”,寫盡了冬春的美景,曆來爲人所稱道。

前一句是實景:彤雲密布,山巒重疊,雪意漸濃;後一句是詩人想象中的虛景。

這裏以擬人的手法將桃紅柳綠的旖旎春景刻畫得宛然在目,令人陶醉。

在這一虛一實,一冷一暖的對比中,寄托了詩人對春天,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最後尾聯“想得在家小兒女,地爐相對說行人”,是從家中兒女的角度,來描寫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

這種以彼人寫己的手法,在抒發思念之情的詩詞中可以說是司空見慣。

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杜甫的《月夜》、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等等,都采用了這種寫法。

正如清代文人浦起龍所說:“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這樣的寫法含蓄婉轉,多了一層波瀾,令人玩味不盡。

整首詩來看,既有年華老去,歲月蹉跎的慨歎,也有對家人的無限思念,同時又流露出了新春的氣息,表現了對美好未來的展望。

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每一句都直擊人心,引起了千古共鳴。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1 阅读:56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