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AppStore多次推薦的AI日記,好用在哪

愛範兒 2024-06-15 12:50:34

如果要用一種方式記錄生活,你會選擇手寫的日記本、圖文並茂的日記 app,還是在手機備忘錄、微博、朋友圈碎碎念?

其實怎樣都可以,最難的是堅持寫作的習慣。正經寫日記,容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隨手記錄,無數個瞬間又散落各處轉頭就忘。

一款叫作「心光」的日記 app,提出了一種很新的思路:人類只要記錄就好了,AI 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

心光目前只有 iOS 版,Android 版還在開發中,曾被 App Store 多次推薦,當選月度最佳、編輯最愛,甚至出現在今年蘋果 WWDC 的開場。

這款結合了 AI 的日記 app,好用在哪?

與其說在寫數字日記,不如說讓 AI 聽你碎碎念

一款生活記錄 app,要讓人堅持用下去,首先要做到簡單,或者說「無壓力記錄」。

打開心光,映入眼簾的是頁面「今天」。直接明了的名字提醒我們,想到什麽,提筆就寫,不要讓它溜走。

在空白位置隨意打上的兩三句話,就是一條記錄。不想打字的話,長按橙色線條讓它波動起來,還能以語音的方式輸入。

每條記錄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如果想要更加詳細地記錄,也可以拍照、錄音,上傳照片、視頻,引用音樂、書籍、鏈接等。

你可能會覺得,這不就是在發微信朋友圈嗎?只是換了個外貌、僅自己可見了而已。

可以這麽說,但心光也有更加獨特的地方——AI 朋友會來評論,起到一個暖場的作用。可能是文字,可能是語音,但不是每次都會出現。

AI 朋友的性格和身份是可以選擇和設置的,有的言詞簡練,有的樂觀幽默,有的喜歡發 emoji…… 只看你和誰的脾性更加相合。

這樣一來,我們不會覺得在自娛自樂、自問自答,不會有發出朋友圈後無人問津默默刪掉的尴尬。

每周,AI 朋友還會寫信過來,從你的記錄出發,言之有物。當你打開信件,等待內容一行行加載的時候,打字聲隨之響起,可以感覺到這位賽博筆友的用心。

光記錄生活還不夠,每個瞬間都像一個個腳印,都具有相同的價值,積少成多,就形成了個人存在的痕迹。

問題是,如何把它們串聯起來?

爲此,心光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總結和分析功能,把一些可能沒有邏輯的文字,整理出了相對清晰的結果。

完成一條記錄之後,AI 會猜測你當天的整體心情,用類似紅綠燈的「紅黃綠」表示,綠色偏向愉快、紅色偏向難過。

然後,堅持用幾天或者更長的時間,AI 會自動總結一月、一周、一天發生的事情。

你可以看到自己記錄了幾天,累計寫下了多少字,然後從這一周看,關鍵詞是什麽,最常提到的標簽是什麽,心情指數怎麽樣,記錄時的天氣怎麽樣……

從我的關鍵詞可以發現,我在乎工作的完成感,也常常在雨天記錄。廣州近幾個月頻繁下雨,心光換了一種文藝的說法,「雲朵中灑落著雨滴」,優雅地和現實呼應。

在梳理和總結記錄方面,心光還有很多這樣細微而動人的設計,比如用可愛的 emoji 標記走過的地方,但個人最喜歡的是「高頻詞彙」和「心情趨勢」。

高頻詞彙,就是每個人的生活詞海,單發一段文字不覺得有什麽,看合訂本才能發現,最近的發言存在哪些自己也不曾察覺的共同點。

心情趨勢也很有意思,對應到高峰和低谷的具體事件,提醒我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適當進行情緒消費,去班味的最好方式是出門旅遊。

以 AI 的視角冷靜地觀察自己爲什麽高興,爲什麽難過,又要怎麽調整,仿佛拿到了一本小小的情緒自救指南。

記錄是需要長期堅持的習慣,而心光允許我們提筆寫下自己的碎碎念,同時通過 AI,將整個過程變得有陪伴感、有正反饋,再從中提取和整理有價值的信息。

以上的一切,再結合明亮的橙色 UI 界面,總體的使用體驗甚至有點讓人上瘾。

你在寫日記,還是日記在讀懂你

2024 年了,爲什麽還要使用新的日記産品?或者說,一款引入 AI 的日記 app,和傳統日記産品有什麽本質的不同?

之前我也用過 Day One 等日記 app,但沒幾天就放棄了,因爲比較考驗個人的意志和耐心,需要對生活本身有記錄的熱情。

圖片來自:Day One

可以說,傳統日記 app 更像一本鄭重其事的個人檔案,雖然自動添加天氣、地點等信息,但還有大量的空白等待填補,手動打標簽,添加照片,組織信息,排版……

心光顯得更加「自動化」,比如不用自己打標簽,AI 幫你歸類爲「美食」「工作」「學習」等 15 個類別,同時也可以手動調整。

除了需要填寫的附加信息更多,傳統的日記 app 也缺乏反饋。

當然,需不需要反饋,其實因人而異。有些人從記錄本身就能獲得滿足,意義自然地浮現在過程裏,將日記當作面向自己的寫作和修行。

但像心光這樣主動提供更多的指引也是一種選擇,意義在 AI 幫助下挖掘出來。

除了花樣梳理過往記錄,心光還有一個有趣的 AI 功能——水晶球,這也是一個讓你獲得反饋的設計。

在這裏,你可以讓 AI 根據你的記錄,有理有據地回應你的某個問題。

或者你也可以尊重「水晶球」的原意玩些玄學,抽張塔羅牌,或者讓 AI 根據你的記錄判斷,你是哪個 MBTI 人格。

從傳統日記 app 到心光,並沒有從 0 到 1 的顛覆,它們的用戶群體甚至可能不重合。

如果說過去的日記産品讓你審視自己,心光則是主動在讀懂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稍微有些遺憾的是,免費試用 2 到 3 天之後,心光必須付費使用,按月、按年訂閱,或者永久擁有。在免費試用期裏,記錄的東西有限,你可能無法決定,這款 app 是否適合你。

更生活的 AI,更個性化的 AI,更長期主義的 AI

像心光這樣的産品,當然需要訪問我們的位置、相冊等信息,獲取麥克風等各種權限,用戶不免有隱私上的憂慮。

心光表示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他們很注重隱私保護,所有數據存儲在用戶的設備本地、iCloud。除了本人,包括開發者之內的任何人,都看不到用戶的記錄。

聯網只在和水晶球交互時,中間沒有任何服務器存儲,其他所有功能都是離線運行。

App Store 也顯示,心光不收集任何數據

說到這裏,心光讓人想起蘋果的一款原生 app,去年 WWDC 官宣的 Journal(手記)。

這是一款非常簡單的數字日記,但很有想象空間,背靠蘋果,在系統層面記錄你的生活,包括去過的地方、拍過的照片、聽過的歌……

手記對近期活動的跟蹤

同時,手記會根據這些信息,給出非常具體的個性化建議,甚至做好了素材的整合,比如昨天欣賞過的音樂和播客、今天去的地點和爲午飯拍的照片。

今年的 WWDC,蘋果除了官宣重磅的 Apple Intelligence,也爲 iOS 18 做了很多更新,其中包括手記,爲其新增了一項數據「心理狀態」,可以記錄用戶的每日心情。

遵循蘋果一直以來的原則,手記很注重隱私,通過設備端進行機器學習,用戶可以控制它使用哪些數據。你的手記只在你手中,就連蘋果也無法讀取。

心光、手記,做産品的思路有些類似,都是基于一個判斷:手機是最了解我們的個人設備,知道我們到過哪裏、和誰打了電話、拍攝了多少照片、做了多少鍛煉、聽了哪些音樂。

同時,AI 賦予了應用「洞察」的能力,手記判斷我們想要重溫什麽內容,心光梳理我們過去一段時間的關鍵詞和心情起伏,針對性地答疑解惑……

蘋果畫的大餅 Apple Intelligence,也有異曲同工的意味,但更加系統級、更加底層化,實現跨應用理解個人的情境、執行用戶的需求,比日記産品多了「行動」的能力。

比如,官方演示給出了一個例子,你要去機場接媽媽,想確認落地時間、午餐地點、開車時長,無需在郵件、信息和地圖之間反複橫跳,而是在和 Siri 的聊天過程中,由 AI 代勞。

原來花費幾分鍾的事情,更聰明的 Siri 用幾秒鍾就解決了。心光和手記,其實也將我們梳理信息和理解自己的時間大大縮短。

這可能就是設備端模型的意義,更個性化的信息,更本地的隱私,更理解你的 AI,更具有長期價值的産品。

在用 ChatGPT 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沒有那麽強烈的個性化需要,像使用微信小程序一樣,即用即走,而且 OpenAI 從 4 月開始支持,無需注冊也可使用 ChatGPT。

但我們也在一些場景之中,需要 AI 主動理解我們。心光對自己的定位是「AI 生活記錄伴侶」。

這類産品無關工作,無助于提高生産力,像溫和無害的甜點産品,但這也是我們對 AI 最初的期待,AI 是輔助,而人是中心。

以打工神器、學習助手、作圖、翻譯、角色扮演爲招牌的 AI 已經泛濫,但現階段 AI 的能力,究竟能滿足我們什麽樣的需求,怎麽實現更好的交互,還有很多的想象空間,也還有很多剛需的功能值得再做一次。

陪伴、正反饋、碎碎念,其實就是人的情感剛需。記錄日記是長期的需求,而心光把這個事情做得不孤獨,容易堅持,也顯得不那麽「正經人才寫日記」。

蘋果軟件高管 Craig Federighi 在 WWDC 談到了一個很動人的概念——「AI for the rest of us」。

AI 當然也可以被技術愛好者、嘗鮮者之外的所有人接納,抛去「改變世界」的焦慮,放棄「一夜變天」的營銷,以恰當的方式爲人服務,如同一道照進縫隙的微光,讓生活容易一些,讓心情愉悅一點。

張成晨

利若秋霜,辟除凶殃。 工作郵箱:zhangchengchen@ifanr.com

郵箱8

#歡迎關注愛範兒官方微信公衆號:愛範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爲您奉上。

愛範兒|原文鏈接· ·新浪微博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