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想要的,歐盟已經點頭,征稅問題反轉,中國車企的機會來了

北向財經 2024-07-01 17:06:26

歐盟對中國電車征稅,轉機出現了?

前幾天,我國商務部應約,與歐盟委員會高層舉行視頻會談,中歐將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案啓動磋商。

既然是磋商,說白了就是有的談。

對于蓄勢待發,正准備揚帆出海搶奪市場的中國車企而言,這無疑是再好不過的好消息。

中歐展開磋商,爲何歐盟會松口?征稅問題反轉,中國車企的機會來了?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歐盟對華電動車加征臨時關稅

這次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稅,還得追溯到去年。

彼時歐盟聲稱中國車企之所以飛速發展,原因是中國政府給予了大量的不公平補貼。

緊接著,歐盟以此爲名,迅速開始給中國車企上強度,什麽抽樣調查、讓車企拿材料自證、來中國實地考察、收集各種信息等等。

反正擺明了就是要搞你,各種手段都用了出來。

而最終的結果,就是歐盟前段時間正式出台了臨時關稅政策,從7月4日開始,將對中國新能源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稅率是17.4%到38.1%。

其中,被抽樣調查的比亞迪、吉利、上汽這3家車企,將分別加征17.4%、20%、38.1%的關稅。

另外對其他配合調查的車企,比如奇瑞、長安、小鵬、蔚來等等,加征21%的關稅,對其他未配合調查的車企,將加征38.1%的關稅。

而要說最“冤”的一家車企,非上汽莫屬:

最早被歐盟抽樣調查,期間也是各種配合,最後卻跟拒絕調查的車企待遇一樣,同樣被加征38.1%的關稅,哪有地方說理去。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歐盟委員會大張旗鼓對中國電車加稅,但其內部本身並不是鐵板一塊。

汽車品牌幾乎早已撤離中國市場的法國鬧得最歡,叫囂著一定要對中國電車加稅,另一邊德國卻已經在罵娘了。

原因也很簡單,現在德國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賣得最好,生怕到時候一記回旋镖飛回來,打到自己身上。

不過,現在德國車企或許能夠稍微松口氣了,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征臨時關稅問題,迎來了新轉機。

反轉來了?歐盟松口

首先要說明的是:

雖然歐盟有對中國電車加稅的打算,但一方面要等到7月4日才會實施,中間有一段時間雙方可以展開磋商;

另一方面,哪怕是實施了,也只是臨時加稅方案,到時候歐盟還會花4個月時間繼續與成員國磋商,最終才會把臨時關稅轉變爲永久關稅。

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當歐盟公布對華電動汽車征收臨時關稅的具體方案後,涉事的中國車企股價不降反增,似乎沒有給予歐盟加稅“應有的尊重”。

比如比亞迪大漲4.15%,吉利汽車微漲1.69%,就連情況最嚴重的上汽,股價也不過微跌了1.55%,並未出現太大波動。

究其原因,除了反補貼調查持續太久,市場對加稅早有預期,已經提前消化了利空消息之外,其實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市場認爲歐盟此次加稅幅度是比較低的,態度相對溫和。

爲什麽這麽說呢?

就在上個月,美國已經先于歐盟出台了對華電動汽車加稅新政策,直接從25%漲到了100%。

反觀歐盟,目前的加稅幅度確實相對較低,中間留下了一定的回旋余地。

也正是因此,如今中歐雙方才能就關稅問題展開磋商,歐洲並沒有將中國拒之門外,把事情做死。

而一旦歐盟能夠做出讓步,中歐在新能源汽車關稅問題上的矛盾得到緩解,對于中國車企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中國車企大有可爲

說到底,歐盟之所以要拿中國車企開刀,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汽車産業關系重大,帶動的就業崗位衆多,對歐盟而言不容有失,所以一直以來都有大量或明或暗的貿易壁壘;

二則是中國電動汽車崛起速度太快,歐洲車企又在此次新能源汽車的轉型浪潮中反應遲緩,幾乎面臨著節節敗退的局面。

但反過來看,這也恰恰說明了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突飛猛進,實力已然不容小觑。

舉個例子,比亞迪有款車型名字叫宋,國內售價差不多合20500歐元。

而在歐洲市場上的同款車型Seal U,售價翻了一倍還不止,高達42000歐元

也就是說,哪怕是這次被加征關稅,比亞迪依舊還有很大一部分利潤空間,競爭能力之強可見一斑。

所以從這樣的角度來說,遠征海外是中國車企要走的必經道路,歐盟就關稅問題讓步,對中國車企而言至關重要。

中歐雙方就對華電動汽車加稅問題磋商,如果能在未來取得好的結果,中國車企勢必將開拓更大的市場,乃至于搶奪一些老牌車企的基本盤也不無可能。

關鍵時刻,就看歐盟將做出怎樣的選擇了。

寫在最後:

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稅,問題終于迎來轉機。

最後要說明的是,中國電動汽車揚帆出海的道路,注定不可能一帆風順,新時代的征程已經開始,“逆風”破浪,才更顯英雄本色。

深入了解熱門話題背後的事實,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內容,請不吝點贊、留言交流,給予支持。

0 阅读:32

北向財經

簡介:經濟|金融 陪你提升商業思維,賺認知以內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