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說:包裝要做好

王大發會發 2024-03-28 00:43:58

古代常有人請求他人幫忙送東西的情況,起初大家對于包裝並不講究,通常只是隨意將物品放入籃子,然後口頭交代幾句即可。然而,一起事件徹底改變了這種送物習俗的方式……

故事始于一位名叫鄭安的年輕人,他是當地的一位有才華的秀才,娶回家一位聰明伶俐的妻子。某年中秋,他打算讓一位熟識的商人順路帶些水果和點心給嶽父。

妻子見他將東西隨意地裝在籃子裏,並用一塊紅布蓋著,便向他講述了一個寓意深遠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一個年輕人摘了一籃棗子,准備送給鄰村的嶽父。但在摘取棗子時不慎扭傷了腳,無法親自送去,于是委托他人捎去,並附言因摘棗而傷腳,無法前來,希望嶽父見諒。

然而,被委托的人因事臨時改變,將棗子交給了鄰居,請求鄰居幫忙送去,而在此過程中不免嘗了些棗子。鄰居行至半路,偶遇了年輕人嶽父的同村,爲了節省路程,將棗子再次交給同村人,並請其代爲送達,當然,在這過程中,鄰居也不禁品嘗了些棗子。

結果,當年輕人的嶽父收到棗子時,發現籃子只剩下底部,而傳達的話語卻遠比預期更加誇張,稱其女婿摘棗時摔斷了腿,現在臥病在床,無法前來,希望嶽父諒解。

聽到這一段,鄭安恍然大悟,妻子的寓意在于食物在傳遞過程中會越來越輕,而言語傳達卻可能會被誇大。然而,由于嶽父家在外地,往來需要較長時間,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妻子建議他將禮物裝進嚴實的禮盒中,外表裹得嚴嚴實實,若有人詢問,則稱爲送嶽父的衣物,並附上一封解釋情況的信。

鄭安遵從妻子的建議,將禮物裝入禮盒,並仔細封好,然後將其交給商人,稱是送給嶽父的衣物,托其捎去。然而,在裝信時,鄭安卻沒將信封好,結果信在途中掉了出來。商人出于好奇,打開信看了一眼,卻發現信中清楚地寫明了禮盒內裝的是水果和點心,這讓他有些不悅,心想豈有此理,竟懷疑我在途中偷吃!

商人心生憐憫,認爲如果自己偷吃了,嶽父將會知曉,于是決定將信收起,以免嶽父知情。在細細閱讀信件後,他發現除了說明禮盒內容外,信中並無其他重要信息,只是一些常規客套話語。因此,商人決定將信留下,以免嶽父了解實際情況。

商人心懷玩笑之意,一路上興高采烈地品嘗著點心。直到抵達鄭安嶽父家門口,商人才停止品嘗,重新將禮盒包裹嚴實,並檢查是否有漏洞,然後擦了擦嘴,端正態度將剩余的點心送給了鄭安嶽父。鄭安嶽父收到禮盒後打開一看,未作聲,只是笑容滿面地爲商人沏茶待客。

商人心裏欣喜,因爲老人毫無察覺。喝完茶後,商人提出:“老先生,我已送來物品,請您寫封簡短的回信,只需確認收到即可,我好交差。”

鄭安的嶽父立即同意,認真寫下“已收到物品”五個字,署名爲包成。商人心中偷笑,認爲這個名字很吉利,意味著無論做什麽事情都能成功。商人客套了幾句後,帶著回條告辭。

商人完成自己的任務後,向鄭安交代禮盒和書信已送達,並展示嶽父的回條作爲證據。

鄭安起初感謝連連,但當他看到嶽父的回條時,皺起了眉頭。商人感到奇怪,詢問:“這回條有什麽問題嗎?”

鄭安猶豫地說:“沒有問題,只是……簽名不是我嶽父的。”

商人吃驚地問道:“什麽?簽名不是你嶽父的名字?難道我送錯了地方?我可是按照你給的地址送貨的。”

鄭安讓商人稍等片刻,然後拿回條進屋讓媳婦鑒別。

鄭安的媳婦接過回條一看,笑了:“沒錯,這是我父親的筆迹。他想告訴我們,你送來的東西只剩下一半,而且沒有信。”

鄭安驚訝地問:“你怎麽知道?”

媳婦解釋道:“我父親之前給我講過的故事,他知道我不可能只帶東西而不帶信,而且我也不會只帶一半的禮品。”她指著回條上的署名說:“你看,我父親叫做‘鮑誠信’,但這裏卻故意署名爲‘包成’,這是他想告訴我們,送東西的人不但沒有帶來信件,而且禮品也只剩下了一半。”

聽了媳婦的解釋,鄭安恍然大悟,氣憤地走出去質問商人爲什麽把他的信藏起來,還把禮品拿走了一半。

商人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解釋。最終,他只能承認自己的錯誤。

這件事後來傳開了,成爲了一個警示。以後,人們在讓別人帶禮品時,都會將禮品裝入禮盒中,並封好,無論禮盒大小,都必須填滿,並且一定要隨禮品附上一封信。

0 阅读:209

王大發會發

簡介:分享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