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百病生”,清熱祛濕,益肺補腎的中醫保健方

皇銘安康 2024-05-27 02:43:13

近期大雨不斷,氣候潮濕,不少市民出現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膚濕疹、腸胃不適等不同症狀。中醫推薦用中醫外治——艾灸、拔火罐等方式來祛濕。俗話說“濕氣重,百病生”,雨季在養生調養上應注重清熱祛濕,益肺補腎。飲食上應健脾祛濕兼清熱,在平時生活中多食用一些祛濕利水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山藥等。可搭配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等,以化體內積熱。

01艾灸、拔火罐祛濕正當時

艾灸:散寒、健脾、祛濕

中醫建議,如果用艾條艾灸的話,可以選足三裏、中脘穴、關元穴、氣海穴、肺俞穴、膏肓穴等幾個祛濕要穴。這幾個穴位功效不同,足三裏、中脘可健運脾胃中焦,增加人體對水濕的消化吸收運轉能力;關元、氣海可以固本增元,補益腎氣,增強人體排除水濕的能力;肺俞、膏肓穴可補肺陽,強衛氣,可以增強人體對外界濕氣的抵抗能力。

這裏特別要介紹的是肺俞穴和膏肓穴。中醫介紹“這兩個穴位在上背部,艾灸有提升肺陽、肺衛氣的作用,中醫認爲肺主皮毛,如果肺氣上升,護衛能力提高時,當空氣濕度增高,濕邪也不容易通過皮膚入侵體內。”

對于掌握穴位有難度的讀者,可以使用大的艾灸盒,重點艾灸腹部、上背部即可。每次艾灸20—30分鍾以上。對于濕寒特別重的人,可以嘗試“長蛇灸”,這種灸法施灸時沿脊柱鋪敷藥物、姜或蒜,上面再放上艾柱,形如長蛇。整個督脈通過灸補可振奮一身陽氣,溫陽祛寒,強身健體、運行氣血。

拔罐:緩解酸楚困重感

拔罐也是很好的祛濕方式之一。拔罐的時候通過形成的負壓,可祛肌表之濕,尤其對濕邪內阻引起的身體酸楚困重感的疾病效果最好,拔完罐整個人都會輕松很多。與傳統火罐相比,抽氣罐的優點在于可以隨意調節罐內負壓,而且無明火危險,相對安全。加上其療效顯著,簡便易行、耗時較短、副作用小。

拔罐的部位比較靈活,可以選背部,或因爲濕困而酸痛、活動不便的部位,即使是關節處,也可以用變形火罐來拔。留罐時間以10~15分鍾爲宜,兩次拔罐之間的間隔以2~5天爲宜,建議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或前往專科體驗中醫特色療法。

02忌涼茶、冷飲

天氣變化大,汗出黏膩難適。雨季養生,最關鍵的是保護好中焦脾胃,脾胃需養,涼茶、冷飲易致脾胃受涼。

03改善飲食、補充水分

多食蔬菜水果,少食濕熱之品。宜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多食山藥、蓮子、薏米、芡實、赤小豆等,亦可煮粥食。

以下藥膳湯方供大家參考:

1、龍脷葉南杏湯

材料:龍脷葉15克,南杏15克,蜜棗1個,豬排骨500克,生姜3片。

做法:龍脷葉、南杏仁和蜜棗洗淨,豬排骨洗淨後切塊,與生姜一起慢火煮至45-60分鍾後,加鹽適量即可。

功效:潤肺潤腸,降氣止咳。

適合人群:咽幹,幹咳,大便幹燥,舌紅肺胃燥熱者。

2、陳姜大棗茶

材料:陳皮3克,生姜3片,大棗10克

做法:將陳皮、生姜、大棗三味洗淨後,一起中火煮20-30分鍾,當茶飲用。

功效:健脾化痰,溫中和胃。

適合人群:感冒後痰多咳嗽,痰白,咽癢,胃口欠佳者。

3、紫蘇豆腐魚湯

材料:紫蘇30克(鮮品),豆腐200克,鲫魚400克

做法:將鲫魚洗淨晾幹後,用少量熱油煎至轉微黃色,加水中火煮約10-分鍾,湯水轉白色後,加入洗淨的紫蘇(切段)和豆腐(切小塊),再中火煮10分鍾即可。

功效:清燥解毒,散寒和中。

適合人群:風寒初起,打噴嚏,鼻癢,咽有痰難咯,胃脹者。

4、木耳枸杞湯

材料:木耳10克(幹品),枸杞10克,豬肉200克

做法:把幹木耳清水泡開、洗淨,枸杞洗淨,豬肉洗淨切片後用少量生油和生粉調勻。少量熱油先煎炒豬肉至七分熟,加水以及木耳枸杞,中火煮15-20分鍾,即可食用。

功效:益氣潤肺,養血明目。

適合人群:眼幹澀,熬夜,臉色暗沉者。中醫認爲,天人相應,五髒應四時。春天對應的是肝髒,肝開竅于目,春天是養肝護肝的好時機。

5、薏仁粥

材料:砂仁10克,薏苡仁30克,粳米200克

做法:薏苡仁、粳米洗淨,同煮至成粥;砂仁洗淨並敲開口,放入薏苡仁粥再煮10分鍾即可。

功效:健脾開胃,利水祛濕

適合人群:納差,疲勞。如感冒初愈,疲勞粘膩,胃口不佳,或食滯腹脹,身困重,舌淡苔白厚者。

其實,中醫膳食預防流感並不是一定要吃什麽特殊的菜式,只要保證食物的多樣性,注重營養搭配和葷素搭配,同時遵循中醫養生的食療原則,就可以達到有助于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流感的發生。■

04祛濕茶飲

山楂陳皮荷葉茶

功效:祛濕排毒,可在飯後飲用一杯。

食材:陳皮3克、荷葉3克、山楂3克。

做法:將荷葉用水洗淨,碾成碎狀;將荷葉、陳皮、山楂放入煮鍋中,倒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倒入杯中;蓋蓋悶5-10分鍾,即可飲用。

05中藥泡腳方祛濕

寒濕者:

材料:生姜20g、拍碎花椒20g、艾葉30g、透骨草10g。

用法:水溫30℃-40℃,放以上泡腳材料(可煮開後放入)。水沒過三陰交穴以上20-30分鍾(泡至後背及前額微汗出則止)。

濕熱者:

材料:茯苓30g、竹茹10g、蒲公英10g、車前子10g、法半夏10g、陳皮10g、枳實10g、透骨草10g、炙甘草6g。

用法:大火煮開,小火10分鍾,關火焖10分鍾,水溫30℃-40℃,水沒過三陰交穴以上20-30分鍾(泡至後背及前額微汗出則止)。

06適當運動+呼吸訓練

以有氧運動爲主,可走快步、打太極、五禽戲等。簡單方便隨處可練的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可以讓你肺部更好地呼吸,打開小氣道,充分激發小氣道功能,增強呼吸道的免疫力、抵抗力。■

【來源:羊城晚報、廈門日報、中醫藥知識服務平台;本文指導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推拿科主任醫師賈超、廈門市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王苗蕊主治醫師;】

0 阅读:5

皇銘安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