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戰略眼光有多強?朝鮮內戰一爆發,毛主席就做好了戰爭部署

讀史鑒往說乾坤 2023-09-28 08:57:05

1950年的一天傍晚,毛主席正在中南海豐澤園進行工作。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擺在了毛主席的案頭,朝鮮戰爭爆發了。

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還只有8個月的時間。此時的中國正是百廢待興,急需休養生息發展國內經濟。

在第七屆三中全會中,毛主席爲全黨確立了中心任務,那就是以三年時間來實現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當時的主要任務就是恢複經濟和解放全國。而解放台灣的任務就交給了第三野戰軍,新組建的海空軍全力配合。第九兵團27軍也在時刻在水中訓練著,爲的就是解放台灣。

除了准備進軍西藏、台灣,消除各地土匪,穩定治安,解放全國外。解放軍也參加到了生産建設當中,當時是准備複員150萬人回鄉參加生産。就在戰士們准備解甲歸田,爲建設新中國而努力的時候,朝鮮內戰爆發了。毛主席深知朝鮮局勢的變化,必將影響到中華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國內發展。果然在不久之後,美國就借口朝鮮戰爭爆發,我國解放台灣將影響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在6月27日,美國第七艦隊十余艘軍艦占領了台灣基隆、高雄兩港口。

這一行爲引起了我國的強烈不滿,毛主席和周總理先後發表了講話。譴責美國政府這一行爲是對我國的侵略,也嚴正表明: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月初的時候,朝鮮人民軍雖然勢如破竹,一路向南推進。但毛主席始終保持著冷靜的頭腦,估計到朝鮮局勢將會有惡化的可能。

之後,在毛主席的提議下,于7月7日和7月10日,兩次召開國防會議。根據會議的討論,中央軍委決定抽調第13兵團及所轄的第38、39、40和42軍,及炮兵第1、第2、第8師等部隊,共計25.5萬人,組成東北邊防軍。擔負保衛我國東北地區的安全和支援朝鮮人民反侵略戰爭的任務。

在研究第13兵團領導人選時,林彪、羅榮桓和劉亞樓都認爲該兵團司令員黃永勝,各方面素質均不如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據此,中央軍委決定以第15兵團部爲基礎組成第13兵團部,任命鄧華爲第13兵團司令員、賴傳珠爲政治委員、解沛然(解方)爲參謀長,杜平爲政治部主任。原第13兵團司令員黃永勝、參謀長曾國華,調廣東軍區分別任副司令員和參謀長。

當朝鮮人民軍打到洛東江地區,戰爭雙方形成膠著狀態的時候,毛澤東指出,美國擴大戰爭規模和朝鮮戰爭轉入長期化的可能性已日益增大,中國人民不得不有所准備。

第38軍第39軍第40軍,原屬第13兵團的部隊,曆經大戰,精銳勇猛。當兵的以東北人居多,能夠適應寒冷地區的作戰,而且對東北地區的地形很熟悉。

重任在肩的新任第13兵團司令員鄧華,時年40歲,年富力強。此前他率領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剛剛取得了解放海南島的偉大勝利。接到命令時,鄧華面對即將分娩的妻子留下一句話:“瓦罐難免井上碎,將軍難免陣上亡”他義無反顧地告別了盛夏之際的五羊城,厲兵秣馬揮師北上。

第42軍是東北軍區唯一的野戰部隊,原本已經集體改編成了軍墾部隊,來到了北大荒執行墾荒任務。

1950年夏天的時候這支部隊在成片荒涼的土地上播下的種子,已經長成了一望無際的好莊稼。但在這個時候動員的命令來了,很快42軍收兵歸營,地也不種了木也不伐了。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位于黑龍江佳木斯的炮兵第一師部隊。據老兵回憶,當時接到集結的命令,大家都不知道去什麽地方 ,只知道上火車就是了。許多戰士臨走的時候跟老鄉告別,回頭看那些他們用汗水澆灌的土地,許多人眼睛都濕潤了。

第38軍和39軍第38軍和第39軍的將士們,依依不舍地告別耕種的土地,新修的水利,星夜兼程趕往集結地點。至1950年8月上旬,除高炮團外,東北邊防軍部隊全部進入指定位置,完成集結。

美軍在仁川登陸後,毛主席已經意識到這場戰爭將不可避免。在討論出兵朝鮮問題上,多數人都不贊成出兵。但毛主席明白,這仗是非打不可的。一方面聯系蘇聯尋求給予武器裝備援助,另一方面通過印度政府告訴美國,美軍如果跨過三八線,那我們不能坐視不理,我們要管。

正是有了這些部署,在美軍跨過三八線,並一路向鴨綠江逼近時,才能在最快的時間出兵,阻止了美軍的推進。這就是見微知著,未雨綢缪,防患于未然。這是毛澤東的一貫的決策方式和戰略意識的體現,這就是他們作爲一個大戰略家的基本素養所在。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