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思念叫:暮雲過了,秋光老盡,故人千裏

解憂詩詞 2022-11-05 21:29:00

秋色已老,搖落浮華。

時光深處,掩埋了多少紅塵過往;季節流轉,遺落了多少雲煙舊事。

也許是一縷西風,一片落葉,一池枯荷,也許是一輪明月,一簾幽雨,一叢黃花,都會驚醒一段憂傷的故事,提醒著我們那些遠去的故人。

柳永有詞雲“暮雲過了,秋光老盡,故人千裏”,驚了眼眸,碎了心扉。

《訴衷情近》

雨晴氣爽,伫立江樓望處。

澄明遠水生光,重疊暮山聳翠。

遙認斷橋幽徑,隱隱漁村,

向晚孤煙起。

殘陽裏,脈脈朱闌靜倚。

黯然情緒,未飲先如醉。愁無際。

暮雲過了,秋光老盡,故人千裏。

竟日空凝睇。

柳永是北宋婉約詞派最負盛名的詞人之一,在創用詞調、拓展題材、豐富寫作手法方面均有所建樹,在詞壇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他曾多次參加科舉,卻都名落孫山,甚至因爲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被仁宗特批“且去填詞”。

仕途不順的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漂泊天涯,混迹于青樓酒肆。

所以我們會發現,他的詞中有大量描寫男女之情的作品,也有不少抒發羁旅愁思之作。

這首《訴衷情近》便是寫于這一時期。

當時的他在江浙一帶漫遊,浪漫旖旎的水鄉風光,並沒有治愈他那顆漂泊的心靈,反而令他想起了遠在京都的故人,于是便有了這首融情于景的詞作。

先來看詞的上半阕,開頭四字“雨晴氣爽”,寫盡了秋日的氣候特點,營造了一種清新自然的環境氛圍。

而接著一句“伫立江樓望處”,點出了登臨的地點,視野開闊,爲後文的寫景張本。

最耐人尋味的是“伫立”二字,說明詞人已經站立了很久。

只此二字便將主人公當時那種孤寂的形象,如剪影般呈現在讀者眼前。

那麽詞人看到了什麽呢?

“澄明遠水生光,重疊暮山聳翠”,清澈如鏡的湖面上,泛著點點金光;蒼翠的山巒,連綿起伏。

一個“遠”字將江水逶迤的動態畫面描繪得宛在目前;而“聳”字則突出了山巒的高峻。

整個畫面高遠而闊大,可見作者遣詞造句之功底。

歇拍三句,“遙認斷橋幽徑,隱隱漁村,向晚孤煙起”。

從“遙認”二字可以看出,詞人的視線轉向了更遠的地方。

他隱約辨認出,那裏有座斷橋,有條幽靜的小路,仿佛還有一個漁村,一縷炊煙正袅袅升起。

原本小橋,幽徑,漁村,炊煙,應該是很美好的意象,給人一種歲月靜好之感。

但是對于漂泊異鄉的詞人而言,越是甯靜美好,越顯孤寂。

整個上半阕來看,除了開頭的“雨晴氣爽”外,之後的景物,遠水,暮山,斷橋,幽徑,漁村,孤煙,共同組成了一幅蒼茫而寂寥的江村暮景圖。

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中,詞人的心緒可想而知了。

再來看下半阕,“殘陽裏,脈脈朱闌靜倚”,前一句點明了時間的流逝,與上阕的暮山、孤煙,遙相呼應。

而後一句則與開頭的“伫立江樓望處”相似,但又有細微的差別。

此時的作者視線不再聚焦在景物上,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

接著三句“黯然情緒,未飲先如醉。愁無際”,直抒胸臆,將詞人積蓄在心頭的那種黯然,愁苦的情感,一絲不瞞地表現了出來,極自然,又極深刻。

那麽作者爲何而愁呢?

“暮雲過了,秋光老盡,故人千裏”,暮色將盡,又是一日過去,秋光漸老,又是一季過了,而他思念的人還在千裏之外。

時光飛逝,前程渺茫,故人相隔天涯,想到這裏,詞人怎不悲傷?

最後結句“竟日空凝睇”,將他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又戛然而止,創造了一種綿綿無絕期的意境。

整首詞來看,上半阕寫景,有清新自然的畫面,也有蒼茫寂寥的景象,爲下阕的抒情埋下了伏筆。

下半阕的雖以抒情爲主,但也有不少意象與上阕遙相呼應。

上下兩阕,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精品。

讀完這首詞,你是否也想起了遠方的故人?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4 阅读:367
评论列表
  • 2022-11-06 18:20

    “暮雲過了,秋光老盡,故人千裏”

  • 2022-11-06 18:14

    暮雲過了,秋光老盡,故人千裏。好詩。想起柳永寫的: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渺,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融望,誤幾回天際視歸舟,爭之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李商隱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落寞中想人會想得讓人心痛。

  • us 2
    2022-11-22 11:38

    世界第三理論

  • 2022-11-06 18:05

    我想知道我和你是“故人好比中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的生情,還是那種“暮雲過了,秋光老盡,故人千裏”的挂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