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該炸掉”?讓西安居民痛恨的三門峽大壩,是壯舉還是敗筆?

笑看雲煙 2024-07-02 10:20:50

因頭條改版,增加了廣告解鎖功能,當廣告打開後,靜等5秒鍾您在伸出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的x號關閉,就可以繼續閱讀我的文章了。

2003年,渭河發大水事件,直接將河南和陝西兩個省的矛盾徹底激發了。

雖然說平常兩省是非常好的鄰居,但是就因爲渭河大水,幾十年積攢的怨氣徹底隨之迸發出來。

導火索就是那個“萬裏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

陝西這邊,尤其是渭河沿岸的老百姓,一肚子苦水,張口閉口就是要炸壩。

河南這邊呢,也不甘示弱,直接甩出一句話:炸壩?行啊,先把我們這幾十年損失的錢補上再說!

那麽爲什麽要這樣說?怎麽又欠了幾十年的錢呢?

事件的起因

黃河作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一條喜怒無常的河,雨季漲水,泥沙聚下,因此在下遊生存的百姓可是遭了殃。

隨著新中國成立,治理黃河也成爲了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說起來,這三門峽大壩的修建,還是蘇聯老大哥給出的主意。

當時中蘇關系蜜裏調油,蘇聯專家一來,咱們那是好吃好喝招待著,他們的意見,那更是奉爲圭臬,蘇聯專家說,要在三門峽建個大壩,一勞永逸地解決黃河水患。

1957年,隨著三門峽大壩正式開工,全國人民都積極參加支援建設,經過上萬名建造者的不斷努力,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水利工程正式建成。

大壩建成之後,很快就緩解了下遊城市的水患問題,並且當時河南山東的糧食産量也有了明顯的增加。

但好日子還沒過多久,問題卻逐漸出現了,由于黃河內部的泥沙含量太高了,被三峽大壩阻攔的泥沙都堆積在了上遊,也正是這個原因,更是將當時的陝西渭河水平線擡高了好幾米,水流不通,逐漸變成了“地上懸河”。

文章信源:陝西渭河成地上懸河 三門峽水庫是“禍首”——重慶晚報

這下,陝西的老百姓可就坐不住了,原本肥沃的土地,因爲地下水位上升,變成了鹽堿地,莊稼顆粒無收。

而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渭河隨著水位線上升,變成了一個隱患,隨時有可能導致決口,到時候整個關中平原都要遭殃。

陝西這邊怨聲載道,把矛頭直指三門峽大壩,甚至有人提出了炸壩的提議。

可誰曾想,河南這邊聽後卻不願意了,憑啥說炸就炸,當初爲了修建大壩,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多少代價,現在難道僅憑一句話就要炸壩?

就這樣,雙方逐漸陷入了言語的鬥爭,一時半會很難解決。

炸壩還是尋求共識?

兩邊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無奈之下,中央政府出面協調,這場爭論才逐漸平息。

但爲了解決泥沙淤積問題並不容易,爲此國家也是想了又想,于是決定對三門峽大壩進行改造,而這次國家也是下了血本了。

先是在大壩底部炸開了泄沙洞,後來又降低了水庫的蓄水位,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把泥沙沖到下遊去。

可是這個辦法很顯然治標不治本,泥沙淤積的問題還是存在的,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渭河沿岸的安全。

眼看著三門峽大壩成了衆矢之的,炸壩的提議再次傳了出來。

這個提議,在陝西這邊那是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甚至連一些專家學者也站出來呼籲炸壩。

可是,炸壩真的就能解決問題嗎?

且不說炸壩的成本和風險有多大,單就說這黃河水患,真要是沒了三門峽大壩,下遊的河南、山東,那豈不是又要回到解放前?

再說這三門峽大壩,除了防洪,還有發電、灌溉等功能,真要炸了,損失可就大了去了。

所以說,炸壩這事兒,聽著解氣,但真要實施起來,還得好好掂量掂量。

與其一味地指責、抱怨,不如大家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商量個解決辦法,畢竟黃河是大家的黃河,治河也是爲了大家共同的利益。

三門峽水電站與渭河治理

那麽,中央最後到底是怎麽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文章信源:渭河綜合治理暨渭河態區建設——中國水利

爲了找到最佳解決方案,中央組織了國內外頂尖的水利專家,對三門峽水電站進行了全面“體檢”。

從泥沙淤積、防洪能力、發電效益、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評估,最終拿出了一個“既要又要”的方案。

先是對三門峽水電站進行“升級改造”,加高壩體、增加泄洪能力、優化調度方式等措施,借此提高大壩的防洪標准以及發電效益,同時還能減少淤泥堆積情況。

除了三峽大壩這邊,還有需要注意的就是渭河,要對渭河區域進行全面的測量治理,通過修建堤壩、疏浚河道、植樹造林等措施,提高渭河的防洪能力和水環境容量,從根本上解決渭河水患問題。

這個方案,既保留了三門峽水電站的防洪和發電功能,又解決了渭河水患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

當然這個方案的實施也並非一帆風順,它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需要克服各種技術難題,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最終實現。

經過多年的努力,三門峽水電站的“改造升級”和渭河流域的綜合治理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如今的三門峽水電站,不僅防洪能力更強,發電效益更高,而且生態環境也得到了明顯改善,成爲了一座名副其實的“綠色水電站”。

而渭河也一改往日“地上懸河”的險惡景象,河道暢通,水流平穩,兩岸綠樹成蔭,成爲了一條生態優美的景觀河。

文章信源:三聯生活周刊 2004-03-26三門峽大壩存廢之辯

結語

從最初對“人定勝天”的盲目自信,到後來意識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中國人民在與自然“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懂得了“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道理。

如今,中國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水電生産國和消費國,但中國人民並沒有沉迷于過去的“輝煌成就”。

而是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水電開發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要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路,才能實現水電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門峽大壩的故事還在繼續,它將繼續見證著中國水利事業的發展,也將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路上,留下更加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章信源:

民主與法治網 2007-10-12 三門峽水利樞紐存廢之爭——豫陝兩地 50 年的“黃河官司”

0 阅读:1

笑看雲煙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