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幹部峥嵘歲月故事(十七)夜宿巴中城(中)

奇章有吳璨 2024-03-13 17:32:33

一九九二年初春,巴中城夜冪降臨,寒意乍然,來自嶽池縣一行鄉幹部去廣元蒼溪縣采購樹苗,在城裏停留,爲這紅色土地,紅色曆史,英雄故事城市所吸引,融于這座光榮曆史的城市夜生活,欣賞大巴山城市的美麗夜景。

龍缺牙巴朝著一個高高的燈一指,一看,燈猶若一輪明月挂在城裏,燈下園廣場,站著,坐著許多人,面前放著一個嗽叭型背蔸,手裏握著一支杵棍,在等待著什麽,東張西望。自行車,貨車,手扶拖拉機從這裏一過,分流其他街道。這是巴中城的中心位置,廣場四周東南西北街道,廣場上站著坐著的男人,巴山背二哥。大巴山,山路崎岖,山腳到山頂,山路窄而陡,運送貨物用背蔸,一個背蔸背糧食,背豬,背羊,背日雜用品,一個背蔸是個筐,什麽都可以往裏面裝。

一群男人到城市裏來,背東西掙錢,人們親切稱之爲背二哥,根據貨物輕重,遠近收取費用,一個背蔸可以掙錢養家糊口。每個城市人工運送貨物的特點而不同,重慶城市爬坡上坎,一根捧捧,一根繩子,運送貨物;遂甯城地勢平擔,黃包車拉人拉貨,飛跑穿街過巷;嶽池小城三輪車,搭人運貨,穿梭大街小巷,叮鈴叮鈴叮鈴一路響,側身而過。

巴中城路陡坡高,那些需要運送貨物的人,一招手,"背蔸,背蔸",“來了、來了”,背二哥跑過去,談價,成交,將貨物放進背蔸,跟著貨主後面,送到目的地,收錢,又找下一個貨主。

背二哥全部家當在上嗽叭下椎的背蔸裏,吃的幹糧一一清江的麻殼餅,烤得焦黃,芝麻粒蘇脆,紅糖的,椒麻的幹殼餅放半個月不變質。家裏蒸的白糖蒸馍,綿,韌,香,放一個月不易變質,新鮮如初。餓了,店家一碗免費蔥花面湯,就著白糖蒸馍,可以充饑,幾個蒸馍就是一頓飯。累了,歇氣了,掏一個麻殼餅,權當零食,嘴動三分力。一個月,掙了錢,買塊花布,買上水糖果,回到火塘邊,鼎鍋炖土豆臘肉,小孩兒腃在腿上,喝著苞谷酒,看妻子蒸馍馍,慢慢睡著了。

背二哥在城裏,節省住宿費,地作床,天作被,頭枕背蔸,腳露外,一件棉衣,一床棉被,渡過春夏秋冬夜。倉庫裏,街檐下,屋階上,背蔸放下,疲憊,吸幾口旱煙,數一數星星,念一念家人,想一想明天,不知不覺進夢鄉。大街小巷的夜晚,躺著背二哥,政府,好心人士推出一元旅店,背二哥有了躲風避雨安身之地。

背二哥堅毅,執著,頑強,背著貨物,貨不離身,歇氣,一根結實的棍棒,作爲承受背蔸貨物重心,停下來喝水,吸煙,恢複體力。一根杵棍,既當歇氣,撐地省力,還可清理路面的雜物,露水,積雪,防狗攆野獸。

背二哥團夥結幫,相約有伴,大山之中,風雨伴奏,吼歌聯系弟兄夥,個人抒發心中苦和樂。吼山歌,唱山歌,言簡意赅,字字珠玑,尾音悠長,山谷回蕩,群鳥禁聲,見啥唱啥,信手拈來,開口就吼,唱,辛酸苦樂,現場直白,風趣幽默。山歌撩得姑娘夜裏睡不好覺,白天放牛,牛跑了,割草,手被鐮刀劃破了,背二哥那一聲聲歌謠,多少少女夢裏牽繞,跟著背二哥進了洞房。

廣場對面,一座山,一條逶迤石板大道,直通山頂,山頂一亭,三三兩兩的人,往上爬,問背二哥,人們上南龛山上遊玩,好多看的,耍的,激起了劉會計的興趣,趁著酒興,邀約大家一同上山。怎奈要想梳個光光頭,二根癞毛不爭氣,劉會計腳殘疾,跛,龍缺牙巴問背二哥背貨物,可以背人不?,答複可以背人,背上山,十元錢。我們幾個七手八腳將劉會計擡進背蔸,他不情願,背二哥一聲:“坐好,滾下來撘倒不負責喲"。

山陡,石板梯步連梯步,緩緩的坡,筆直的石板路,龍缺牙巴一邊喘氣,一邊指著劉會計陰陽師怪氣唱:“豬呀,牛呀,送到那裏去……大家邊走邊笑,劉會計不坐背蔸了,下來坐在石梯上,梁酒罐看背二哥站在石梯上,望著城裏,對背二哥說:“你一天背個背蔸,好快樂喲”,背二哥唱:“打一杵唱個歌,人家說我好快樂,那裏有個快樂處?背子重了難爬坡"。背二哥得了十元錢,高高興興下坡去了。

我們一路爬一個平台就歇氣,走到了山上平坦之處,一片石崖,石崖上菩薩雕刻造像,大小不一,坐的,站的,洞窟的,龛上的,上下五層密如蜂房,大窟小龛,前佛後佛,錯落有致,疏密有序,面部表情各一,彬彬如生,衣著飄逸,看得我們目瞪口呆,眼不暇給。從左到右,隨著當地人的腳步,邊走邊聽介紹。一個龛上,羊字猶爲注目,形體字,似羊非羊,羊角羊身活龍活形,動態畢露,生動有趣。

南龛上的這些摩崖石刻,始鑿于隋,盛镌于唐,唐肅宗乾元三年賜名光福寺,寺廟佛像,從南龛到觀音崖,南北長252米,東西寬45米,存176龛,一共有二千七百軀,大大小小石窟造像,雕刻玲珑,距今有一千三佰年曆史,隋唐兩代我國石窟巅峰時期佛教藝術代表之作。

我們好奇,這裏保存得這麽完好的雕刻石佛造像。梁酒罐所在生産隊雨山寺遺留的菩薩塑像,石刻佛像,在破四舊時,塑佛推倒,石刻佛像掐頭去尾,不成模樣,連刻的花花草草,要過一過塹子,滅其靈性,這裏保存著完整而保持原樣的規模宏大雕镂隋唐精美佛像,不失一大幸事,奇事。摩崖石刻還縷刻造像碑記,各種題記,名人書法碑文二佰余則,爲我國研究曆史,文化,佛教藝術提供可靠的研究資料,留下珍貴的曆史遺産,巴中石窟,國之瑰寶,盛唐彩雕,全國苐一。

巴中人介紹,南龛山這些隋唐摩崖雕刻石佛造像,能夠保存完好純屬偶然。解放後南龛山遺留寺廟,在集體生産時,生産隊作爲豬飼養場,餵豬。由于雕刻石像逼真,夜晚岩崖石佛像與豬相伴,豬怕,驚恐,燥動不安。生産隊用稀泥將南龛山上的石雕佛像糊了,嚴縫缜密,不露痕迹,大隊幹部望其平整,集中成片,作爲宣傳陣地,寫上語錄,標語,口號,同樣神聖不可侵犯,佛像以致保存完好無損,文化魂寶一大幸事。後來,政府重視曆史遺産,揭去泥糊,又現真容。我們不僅感歎: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0 阅读:0

奇章有吳璨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