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出天際的中國電動車!終于令西方國家害怕了:但他們無法抄襲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2024-06-19 00:04:08

靴子終于落地了!歐盟委員會于12日宣布,對中國生産的電動汽車將額外征收17.4%至38.1%的關稅,最遲將于7月4日生效,另一電動車巨頭特斯拉除外,歐盟將單獨溝通。美國的代言人馮德萊恩笑到了最後,對美爹的特斯拉不敢行動,對中國下了狠手!

歐盟此舉是爲了保護歐洲的電動車産業,中國廠商要獲得歐洲市場的青睐,必須在歐洲本土化設廠,將會導致中國頂尖電動車技術外流,然而社交媒體上的輿論表示,歐洲電動車生態決定了歐洲不可能完成“市場換技術”目的,但卻給中國提供了一個新的突破方向!

歐盟強征:德國反對,歐洲憂慮中歐貿易大戰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歐盟委員會周三通知汽車制造商,自下個月起將暫時適用額外關稅,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將被征收17%至38%的關稅。這些關稅將在目前對所有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0%關稅的基礎上實施的,具體征收多少取決于這些汽車遵守歐盟針對電動汽車制造商的反補貼調查的程度。

按目前公布的數據,在國內幾大車企中歐盟對比亞迪征收的關稅增加相對較少17.4 %,吉利汽車是20%,最高的是上汽38.1%。其他沒有提到的車企則是21%,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各大車企在歐洲的銷售數據:

看似很高的數據,但事實上歐洲電動車銷量冠軍一直都被特斯拉霸占,比如歐洲德國、英國以及法國以及北歐與南歐等多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總數約爲140萬輛,其中特斯拉在歐洲電動車銷量排行榜中牢牢占據第一的位置,第二則是被上汽的大衆霸占,其他則是法國雷諾與上汽MG名爵以及達契亞和雷諾等,真正的中國本土品牌電動車在歐洲占據並不高。

這次歐洲增加臨時性關稅的主要對象就是上汽集團,因爲出口歐洲品牌最多就是大衆和MG,大衆銷量最好的就是ID.4,MG的電動車則是MG4 EV,從上汽的股份占比也可以看出來德國爲什麽極力反對了:

德國大衆汽車公司,持股比例 38%

大衆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

斯柯達汽車公司, 持股比例 1%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 50%

奧迪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 1%

因爲除了中國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都是德國企業,上汽在歐洲銷量猛增也有德國在歐洲的運作有關,畢竟是利益共同體,然而這次卻是從德國國防部長爬到歐盟委員會主席的烏爾蘇拉·馮德萊恩。

社交媒體上的輿論認爲,馮德萊恩全家都是美國籍,只爲美國利益代言,完全沒有考慮歐洲本土的利益,在歐洲對烏克蘭援助問題上就是如此,與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一起出賣歐洲的利益。這次馮德萊恩極力推動歐洲對華進口電動車征收臨時性關稅卻對特斯拉“擺擺手放過”,其主要也是借機打擊中國電動車,卻完全沒有考慮到她的祖國德國的利益。

必須警惕:全球多國正在提高中國産電動車關稅

除了歐洲對中國産電動車征收臨時性關稅外,另一個則是美國!據彭博社在5月12日報道稱,經過近兩年的評估後,拜登將在關鍵領域提高或增加關稅。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稱,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總關稅將從27.5%提高到102.5%。在目標行業的其他産品關稅則將增加一倍或兩倍,但事實上中國産電動車根本就沒法進入美國,相對而言歐洲提高關稅能進市場還算是“相對友好”。

另一個國家是土耳其,據媒體報道,在土外長訪華回國後,土耳其《官方公報》宣布土耳其對中國汽車加征40%的額外關稅。而且宣布每輛汽車額外關稅最低征收標准爲7000美元。另外還有中國關系非常友好的巴基斯坦和巴西,分別對電車設下35%的高門檻關稅;泰國也對中國電動車加稅到50%。

印度對産自中國的電動車一直都征收從70%~100%的關稅,阿根廷也征收35%的關稅,澳洲這個和中國有自由貿易協議國家,關稅也提升到了15%,這些國家大部分目的都是要求中國去當地投資,比如歐洲以及巴基斯坦和巴西,也有部分國家是爲了保護本地車企的利益,比如美國與印度等。

這些國家與地區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高額關稅的目的不一,但原因是一樣的,中國的電動車産能已經占了全球60%,價格也太有競爭優勢,當地車企完全無法與中國産的電動車競爭!征收關稅一來是保護,二來也是引入投資帶來中國的電動車技術,增加當地就業,提升當地車企技術等等,因此有網友認爲這波“貿易保護主義”將引發中國電車技術外流,將會給中國車企帶來額外的風險。

卷出天際的中國電動車!終于令西方國家害怕了

中國電動車技術到底怕不怕“外泄”?這是必須要回答的問題,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從兩個維度來了解下中國電車技術的發展!

第一是中國電車技術的叠代速度

中國電動車市場應該是最殘酷的競爭市場,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技術叠代速度之快超出各位的想象,有網友是這樣形容中國與歐洲電車技術差別的,歐洲電車界三年都推不出一個新車型,都是先在車展上發PPT,然後再慢吞吞造車,等到推出新車型可能三年都不止了。在中國造車不一樣,每年都能看到幾個甚至多個新車型,各大車企技術叠代速度簡直就是競賽,一有新技術就立即應用,相互之間比技術路線、拼價格,消費者車展上看得眼花缭亂,完全不知道未來會流行哪個技術路線,這就是卷,國內車企相互卷已經是一個公開的事實!

這裏有一個大衆ID.4的案例分享給大家,之前有媒體報道稱,ID3在歐洲的售價是國內價格的2倍以上,並且還不愁賣,歐洲經銷商挖空心思到中國進口車輛,然後運回歐洲銷售,而大衆的解釋更是讓大家哭笑不得,列了三個理由來解釋歐洲爲什麽那麽貴:

歐洲的人工太貴;

ID3的供貨商來自中國,進口配件需要關稅;

中國市場競爭激烈,ID3在中國並沒有優勢

歐洲人工貴大家都知道了,電動車供應商來自中國,這個歐洲很無奈,因爲中國有全系電動車産業鏈,車上的每一個零件都能在中國找到卷到死的廠商,超大規模火拼後幸存下來的骨灰級廠商,價格便宜質量還好,進口歐洲組裝還要關稅,能不貴嗎?

另一個是技術路線,中國國內的電動車企技術卷到不斷叠代,國內早就流行800V平台,ID.4還在400V平台上折騰,充電慢,技術層次低,然而僅憑這還是歐洲技術最高的車型,這個在中國根本就賣不動,但在歐洲卻賣瘋了!

各位能想象出這種技術叠代速度嗎?短期內根本就是賺不到錢的,因爲車企僅有的利潤甚至是投資者的注入的資金全都用來研發技術了,只有在野蠻的技術大戰中擊敗對手才能生存下來,但這樣一個超級“惡劣”的環境卻是技術升級的最佳環境,不斷叠代的技術,會在某個平衡點後在車企之間形成各自的技術體系,等到那時就差不多變成了良性循環。

等達到這個層次後,國內車企就會在考慮走出去,因爲技術已經穩定了,各自都有自己的競爭優勢。那麽問題來了,從十幾年“狼群生涯”中拼死突圍的中國車企與歐美這種懶洋洋的車企競爭會是個什麽結果?答案是非常明顯的,歐美車企完全沒有機會,剩下的只有一條路,貿易保護主義,人爲提高關稅保持競爭優勢!

第二是中國電車技術的産業鏈

電動車産業鏈包括哪些?電池、電控、電機、車身、懸挂、輪毂與輪胎以及車載車機系統、自動駕駛......中國占全了,而且電池産業鏈是從锂礦源頭控制的,這産業鏈從采礦到冶煉再到原材料與電池生産全産業鏈,只要中國想,外國不可能從中國掙到一分錢。

從理論上來看,中國對外投資會造成這些技術外溢,這是必然的現象,只要所在國願意學習,願意投資,願意在技術研究叠代升級,那麽技術外溢必然就會發生,盡管這對目前的歐美來說有點困難,但從技術層面上來看完全是可能的。

不過電動車真正的全産業鏈卻不只是電動車這個産業鏈,還包括與電車相關的道路建設全球、水電建設全球、特高壓輸變電、太陽能電池領域與儲能領域,可能有很多網友無法理解這個邏輯,道路建設能理解,但發電與特高壓輸變電以及儲能與電車又有什麽關系?

一台電車的電池容量大約在80~100度左右,要在10分鍾內充滿電,這個功率大概在數百千瓦左右,相當于一座小型工廠,國內電車目前占銷售車輛的30%左右,2023年中國銷售了大約1000萬輛電動汽車,各位試想看看,這些車的充電功率有多大?

這種突增的功率只能通過風電與光電來吸收,中長期可以通過水電來增加,但中國的風光水電資源豐富的都在中西部,需要損耗量極低的特高壓輸變電來實現超遠距離輸電。在用電中東部也有一個問題要解決,無法應對突變的容量需求,因爲電車充電可能在某個時候發生,另外一個問題是風光電不持續,需要一個強大的儲能設施來調節,目前流行有兩種,一種是抽水蓄能電站,另一種是蓄能電池,兩者都有大量投資,爲的就是應對國內爆炸式增加的電動汽車。

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在特高壓輸變電、太陽能電池領域與儲能領域的建設都占了絕對優勢,歐美國家如果要大規模增加電車必然會應用到這些設施,否則他們就完全無法享受電車帶來的優勢。另一個是中國國內的這些設施是最優秀的,無疑這都會促進電車技術的進步。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中國電動車技術保持領先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提醒了中國:未來突破方向在這裏

這次全球大面積對中國出口電動車增加關稅倒是提醒了中國,中國車企一直都很卷,低價優勢確實實惠了消費者,但對當地車企確實大大的不利,我們是去掙錢的,不是去玩死對方的,所以對方祭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旗,從全球化角度來看確實有些違反規則,但從保護本土産業角度來看,似乎也有那麽點道理。

我們必須要找到一條能讓雙方雙贏的路子,可以用幾個策略並行來完成市場細分,將國內車企的技術優勢與成本優勢以及所在國的企業利益都納入考慮範圍:

1、高端車純出口,必須在國內生産,技術優勢中國必須保持;

2、中端車可以采用出口與本土化生産並行的方式,中國必須控制産業鏈與規模;

3、中低端車可以采用落地本土化生産,可以在適當的區間內進行緩慢升級;

中國電動車在國內已經在逐步擺脫低端車的形象,我們走出去的車卻依然在賣低價顯然是不合適的,必須要來開層次,維護品牌形象,這樣溢價率才會出來,中國車企必須走上制造業的高端才能匹配下一步發展。

至于技術擴散,只要不是像印度這種流氓國家,整體上是可以控制的,這也給大家提了個醒,未來的技術類投資千萬不要前往印度,否則不光被吃得渣渣不剩,還給人家做嫁衣回過頭來和我們競爭,連宗主國英國的企業都被玩死了,切記,印度完全是個投資禁區!

5 阅读:451
评论列表
  • 2024-06-19 19:57

    不知道就問。特斯拉的90%業鏈是在中國嗎?

  • 2024-06-20 03:19

    一篇挺嚴肅的文章最後那段把我逗樂了

  • 2024-06-19 06:41

    把淘汰的qq 長安之星 去歐洲設廠改電動 說不定很賺錢呢

  • 2024-06-20 05:16

    征收高關稅,也是他們市民自己承擔

  • 2024-06-19 07:05

    爲中國電動轎車讓西方國家産生“恐懼”的心態,點贊成功的標志啊!努力吧!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簡介:種花家的征途在于星辰大海,偶將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