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關稅戰的“陽謀”與“陰謀”以及中國的應對之策

動態內參 2024-06-14 15:25:15

歐委會對中國電動汽車臨時征收高關稅的決定,引發了世界的熱議。普遍認爲這是一個非貿易的政治的決定。究其原因,這一決定既是“陽謀”,也有“陰謀”。中國應如何應對,還真是挺複雜的決定。

之所以說是“陽謀”,這是在桌面上明擺的事,那就是歐洲正在回歸貿易保護主義。

盡管“中國汽車産能過剩”是美國人提出來的,可這一說法似乎正合歐盟的心意。這一提法,既可以向中國施壓,也是推動貿易保護主義或者說維護歐洲汽車領域傳統優勢的重要借口。

汽車是歐美的傳統優勢産業,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制造業綜合實力。在電動汽車時代,中國一個加速跑就實現了完全超越。

從技術、設計、性價比到制造能力以及動力電池,再到市場,可以說中國完全占據了優勢地位,這絕不是靠競爭能夠奪回的優勢,自然也就只能以“産能過剩”之名祭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來搞惡性競爭了。

汽車制造業,是歐洲爲數不多的保持優勢的領域,一旦失去優勢對歐洲的打擊太大。歐洲要保護自己也完全在情理之中,所以說是“陽謀”。

另外,“産能過剩”是美國人提出來的,發動關稅戰或貿易戰,也是美國率先打響的。作爲美國的盟友,在美國的強壓下也不得不配合一下,歐盟加征的關稅並不太高,也明顯要與美國保持距離。

而歐盟是以維護貿易公平之名,美國則是以不接受中國在這一個領域領先,性質是不同的。

還有就是與歐洲議會的大選有關。近年來,歐洲極右勢力不斷壯大。而貿易保護主義恰恰是極右勢力爭取選票的重要一環。在歐洲議會選舉之前打出這張“關稅牌”,是希望能夠起到與極右勢力爭選票的意圖在內,雖然似乎並沒有起到太大作用,但也應當算是“陽謀”了。

最後就是,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是美國的代理人,而歐洲議會中的成員,多數也是親美反華勢力,配合一下美國也是必須的,這也是非常明顯的事情。

除了以上之外,這其中還有一些小算計,或者說有些不可示人的內容在內,也就可以稱之爲“陰謀”了。

一是馮德萊恩的個人利益。

這一提議是馮德萊恩直接提出來和強力推動的,而馮德萊恩的家庭成員都是美國籍,她的財産大概率,也都應當在美國,或者說是美元財産。她不想成爲美國的代理人都不行。換句話說,她能夠當上歐委會主席,也應當是與美國有關。

據說,她還在爭取連任。在法德兩國反對的情況之下,她一方面需要得到美國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想爭取極右勢力的支持。前一段時間就有歐洲媒體稱她爲了連任要打極右牌。

因此說,強力推動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首先是她的個人“權利陰謀”。

二是離間中歐關系,這也肯定是美國的陰謀。

近年來,美國一直在推動建立新的霸權或反華聯盟,可是歐洲國家始終拒絕在中美“大國競爭”中站隊,怕的是引發陣營對抗。當然,這也是體現了歐洲的自主意識。

正因爲如此,拜登政府先是以修複關系的名義拉歐盟入夥,不成就強推“脫鈎”。脫鈎不成就又推出了一個“去中國風險”這一變相的脫鈎策略。“去風險”不力的情況之下,就又提出一個“産能過剩”概念。

這還是變相“去風險”和脫鈎,目的就是制造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一旦關系惡化,歐洲必然也就加入了美國的反華戰隊之中。

三是分化歐盟和坑殺歐盟中的一些國家,這依然是美國的陰謀。

盡管汽車業是歐洲的傳統優勢,但卻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有強大的汽車制造業,而汽車業歐盟內部也存在著競爭,也就是勾心鬥角。

德國是歐洲和世界汽車大國,關稅戰德國汽車業是首當其沖。所以,從一開始德國方面就強烈反對,而一些對中國市場高度依賴的國家自然也會反對。

法國之所以強烈支持,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德的歐盟老大地位之爭。法國有政治優勢,而德國則有經濟優勢。打擊德國汽車業,自然對法國更有利。近幾年來,馬克龍與蒴爾茨的關系一直不睦,就是在搞權力之爭。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一方面是在歐盟內部制造分裂,另一方面就是制造了法德的分裂,控制不了歐洲就讓歐洲分裂,這樣歐洲的自主性就是空談了。這有利于美國對歐洲的控制。

四是掩蓋歐洲減排和推動清潔能源不力的作用。電動汽車是減排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推動新能源發展和利用的關鍵之一。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巴黎協定是一個關鍵的因素,而這被視爲是體現歐洲領導力和影響力的關鍵之一,爲此,歐洲提出了較高的減排目標和綠色發展計劃。

可目前看來,不管是清潔能源還是電動汽車領域,中國明顯領先于世界。而在應對氣候合作問題上,顯然美國已經把歐洲踢出了“領導層”,而是專注于與中國的合作。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還在強推減排目標,犧牲了歐洲傳統的汽車業不說,還爭取不到電動汽車的優勢,這是雙輸。

因此,目前的歐洲選擇了暫緩電動汽車發展,先維持傳統汽車的優勢再說,這是不得已的選擇。

關鍵是歐洲人的綠色發展觀念很強,這樣做的結果會引發民衆的強烈不滿,至少要怪歐洲政客們無能。所以,以“中國産能過剩”的名義對華電動汽車征收高關稅,挑起中歐貿易之爭,並非是爲了打擊中國領先優勢,而是爲了掩蓋自己的無能。

從以上分析來看,以電動汽車高關稅一事,其成因太複雜,對中國的影響也難以評估,反制措施制定自然也不那麽好定了。

有消息稱,中國可能首先對歐洲的乳業進行關稅報複。如果真如此,說明報複是有選擇性的,歐洲的乳制品出口大國,主要是愛爾蘭、荷蘭、比利時、奧地利、波蘭、法國等國,大概是這些國家支持這一關稅決定。

據報,中國相關行業也對來自歐洲的豬肉提起了反補帖調查,法國、荷蘭、丹麥等國則是大戶。

如此來看,我方應當是首先從農副産品入手,農産品這一類,盡管額度不大,但影響力巨大,曆來是各國貿易保護的重要領域,關系到民生和涉及人口較多。

可以肯定的是,僅此一兩項是肯定不夠,還會在其它領域展開“報複”。

在歐盟公開了關稅消息之後,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當天表示:中方保留就歐盟關稅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的權利,並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中國企業的權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方有必須捍衛的原則,那就是世貿組織規則和市場原則,也有必須維護的利益,那就是中國電動汽車産業和企業的合法權益。爲此,我們將堅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從中可以體會到,主要可能還是要在世貿組織的框架內解決爭端,也就意味著不會進行更強烈的反制。

按照歐委會的說法,其與中國有關部門取得了聯系,以尋找可能的解決途徑。只有對話到7月4日無果的情況下,才將臨時征收這一關稅。

這就表明,對于中國可能的嚴厲報複歐盟也心存恐懼。在經濟嚴重不景氣的情況之下,與中國這個世界經濟複蘇的火車頭相撞,歐洲會承受更大的損失。

鑒于裏面有離間中歐關系的“陰謀”,鑒于加強中歐合作更符合中國利益,而歐方的關稅也並不是太高,甚至有損害歐洲車企的成分在內,這也決定了我方不大會進行過于嚴厲的懲罰性反制,還是以談判解決爲主。

因此,懲罰也好,反制也罷,必須是更有針對性,更多會針對強烈支持關稅戰的國家和緊跟美國戰略步伐的國家進行報複,不能亂了中美大國競爭的大局。

1 阅读:23

動態內參

簡介:研究國際動態,專注熱點分析!